“九年前,文丞相兵败被俘,押解至上都。我终于找到了立功的机会……”李显开始进入正常的叙述状态。
利用文天祥来立功?
文天祥死不肯降,最终被杀,能跟他有什么关系?
甄鑫心里微微一动,好像有人让自己前往大都去调查文丞相的死因。是谁来着?
“我寻机面见圣上,为其谋划,设下一局。
文丞相刚到大都时,为其求情者无数,也有许多人密谋将其从死牢中救出。
我找了个僧人,散播预言,称土星冒犯帝坐星,京城将有大乱。又称某日只要火烧蓑城苇,再率两侧翼士兵作乱,就可顺利救出文丞相。
果然,引得中山一自称‘宋主’的狂人,聚兵千人,大闹京城。
结果,被一网打尽……”
这手法,为什么听着如此熟悉?甄鑫疑惑地看向李显,却没再出言打断。
“文丞相不愿投降,必死无疑。我只不过利用这机会作局,捕杀反元的叛贼。我并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主子的事……”
甄鑫呵呵冷笑。
“我答应过主子,只要我得到权势,就一定会接他接回来。到时,我还愿意奉他为主,愿意侍候他,一辈子……”
你倒是个有良心的二五仔?
“诛杀千人叛贼的功劳虽然远远不够,但起码让我得到皇帝的信任。而我,还得继续积攒功勋。”
“然后,就盯上我了?”甄鑫终于忍不住开口喷道。
“是的!”李显坦然说道。
“我得授泉府司镇抚一职后,化名李显南下,并放出风声,引甘麻剌派松山到广州、琼州寻找甄姓男子……”
“等等……你是怎么知道我,呃……甄公子的相关信息的?”
李显沉默片刻后,说道:“是皇帝给的消息。”
忽必烈?果然是这老而不死的家伙,在以自己为棋作局!
这一瞬间,所有的线索在甄鑫的脑子里汇集而成一个清晰的棋盘。
在忽必烈的指使与授意之下,李显一方面引导松山以天海阁名义发布悬赏寻找自己,又以泉府司的名义引诱海贼,逼着自己离开维京岛。
有陈宜中的暗中支持,有松山的投资,有李显的推波助澜,自己这位疑是真金的私生子,便迅速地成长起来。
第一次出手,便为朝廷解决了鬼岛威波军的患祸。而后,不仅聚扰了一大批南海海贼,还有沿海许多走投无路的故宋残兵纷纷来投。
这让忽必烈看到了自己的利用价值,于是在李显的继续支持下,默许日月岛势力继续膨胀。
与蒲家一战,将其彻底击溃,又为朝廷挖去一颗巨大的毒瘤。甄鑫可以想象得出,得知这个消息的忽必烈,会如何的“龙颜大悦”。
自己这算是被李显培养出来的一个“黑手套”,专门为朝廷干些见得不光的勾当?
只是忽必烈大概也没想到,日月岛的势力会发展得如此迅猛。当他明白这一点时,却已经无力控制住自己。
一不小心饲料给多了,喂肥的马开始脱缰狂奔。
李显只能采取驱狼吞虎之策。
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甘麻剌派出以贺威为首的刺客团,寻机刺杀自己。在琼州南海失利之后,又被李显挑逗至黄岩行刺杀之事。
没想到,刺杀不成,反而因为死了五个怯薛兵。李显把自己玩进了沟里,官身被一撸到底。
此后的杭州,自然又被当了次刀,砍向已经不被忽必烈喜欢却必须当替罪羊的杨琏真伽。
不过让李显意外的事再次出现,在他努力地说服自己前往大都时,自己却因为蔡老二之死而掀翻了棋盘。
忽必烈借自己收罗江南余孽的目的倒是轻松达到,但是这余孽如今过于硕大,凭着他垂垂老矣的身手,已经根本无力一网打尽。
剩下的一招,只有想方设法逼着自己去大都,跳进给自己准备好的那口大瓮之中。
感谢赵显,这位可怜的亡国幼君,若不是他的决然,不会让李显彻底失望而几乎崩溃。导致这位二五仔,应该已经成功地成为了自己的二五仔。
不,应该说使他放弃万恶的朝廷以及黑暗的忽必烈,投奔向光明且拥有无限未来的日月岛怀抱之中……
话说那赵显这次是真的皈依了吗?
也许是真的,起码历史上此人就当了一辈子的喇嘛。
印象中,江湖传言赵显似乎有个私生子?后来还当上了元末的最后一个皇帝,名字太长记不得。不过也许只是汉人的自嗨……
不管如何,赵显应该都处于那种不是很老实却不得不老实的状态。
只要保持这种当和尚状态,就不可能有人请他出来当皇帝,他又不是老朱!
“誓不还故土”,这对于自己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如此那些令人心烦的江南宿儒,也不会再逼着自己将他迎回。
还有一个已经出家的和尚儿子赵完普,什么时候得让李显送去吐蕃,让他们父子一起在那虔诚地弘扬佛法。
看着已经流干了眼泪的李显,甄鑫一脸欣慰。
不对,还有一个最深奥的哲学问题,依然没弄明白!
“我,到底是谁?”甄鑫紧紧地盯着李显,再次问道。
李显两手一摊,说道:“关于你身份的信息,所有我知道的都已经在杭州告诉过你,再无隐瞒!”
这神色,不像在骗我……意思是李显知道的东西,还没姚燧的多?
“我觉得,太极书院的赵复,以及故相陈宜中,应当更了解你真实的身份。”
难怪陈宜中那老匹夫,一直躲着不肯见我!
意思是,也只有去大都,见到赵复后才能知道真相?
可是这只更老的匹夫,他凭什么要告诉自己真相?
“你还在乎你的真实身份吗?”李显淡淡地问道。
若不是心里有些放不下高宁小郡主,鬼才在乎这个事!
姚燧知道一些消息,但显然不太全。
赵复与陈宜中会知道的多一些?还是忽必烈知道的更多一些?
那,到底是谁把自己摆成棋子模样端上了忽必烈的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