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李将军此言,良谨记在心。如果在京城遇到无法解决的麻烦事,说不定真要上门打扰一二。”张良说完后,向李广微微一抱拳,转身离开。
李广见到张良抱拳行礼,不敢怠慢,以晚辈的礼仪,躬身向张良回了一礼。
待到张良招呼陈到等人排队依次进入京城后,李广看到对方离去的背影,脸色阴晴不定的变幻着。
原本他能亲眼见到汉初三杰之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子房,并与对方畅所欲言的闲聊,简直是难以置信的奇事,让他感觉颇为的畅快。
但是与张子房聊完后,许多事情又萦绕在自己的头上。
“岳飞,后世之人?史侯,废帝刘辩?还有长平侯卫青、冠军侯霍去病!幽州这两年变法成功,整体实力大幅度上升,不可不防啊!这些事情需要与贾复、吴汉二位仁兄私下相商,或许也要拉上贾文和吧!”李广站在原地暗想道。
…………
此时,张良等人已经进入了京城。
他打发商队先去相关部门进行登记,然后让他们去集市采购物品与售卖带来的货物。
他们此次前来虽然扮作商队,实际上确实也有许多北境的物品拿到京城售卖,以此换取他们需要的盐、铁等各种货物。
汉末的商人地位比起先秦与西汉开国之初,确实提升了不少,这里面既有丝绸之路的开通,商人们从西域或是西方带来了汉王朝没有的商品,亦有社会的需求。
商人的整体地位在宋朝开始才大幅度提高,因为宋朝的人口不但首次突破一亿,经济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需要商人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商人的地位比起其他朝代来说,提升非常显着。
商人在宋朝之前的各朝代之所以地位低下,士农工商,排在末位,是多方面造成的。
经济层面上来说,华夏各朝代皆是以农业为主,加上生产力低下,百姓首先要解决粮食问题,才能想其他。
农业能为国家带来稳定的税收与粮食,自然备受历代统治者重视。
政治方面,商人的流动性太大,不利于国家的管理和控制,而农民皆有自己的土地,平时生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便于控制与管理。
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强调道德、礼仪、仁爱、诚信等品德,而商人往往给人的印象是唯利是图,与各朝代的思想相违背,自然被绝大多数人抵制。
商人这个群体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部分百姓开始用自己多余的物品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当时的商人主要还是以物易物。
那时对于商人并没有确切的称呼。
殷商灭亡,周朝新立后,周武王允许前朝的百姓继续做这种以物易物的生意,因为做这些买卖的几乎都是商朝的遗民,故而称呼他们商人。
那时候商人的地位并不高,因为前朝遗民的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受到了监视。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地位显着上升,许多国家都允许商人从政,像白圭、范蠡、吕不韦就是此中的佼佼者。
秦国一统华夏后,商人的地位进入历史的低谷期。
因为秦国依靠商鞅变法富国强兵,而商鞅变法的核心是“依法治国”、“奖励耕战”、“推行军功爵制度”等。
奖励耕战的同时,又要抑制商业的发展,因为商鞅认为秦国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而商人如果太多的话,耕种的百姓就会变少,一方面粮食的产量不能满足国家日常运转和战争的需要。
另一方面,商人并不会在一个固定区域活动,他们周游七国,一旦离开秦国不但不能为秦国带来好处,还会将秦国的一些机密传到其余六国。
而且商人重利且流动性太大,他们一定会逃避国家的徭役和税收。
当然也不是不需要商人,商鞅是希望比如盐、铁等买卖由国家亲自来管理,这样才能进一步集中政治和经济权力。
当时的商人不能穿丝绸衣服,甚至要编入市籍,与犯罪的官吏、赘婿等同列,随时都可能被押往边疆服役或定居。
秦始皇平定南越之后,就曾经将大量的犯罪官吏、赘婿、商人迁到了岭南地区开荒、定居并驻守,可想而知商人在当时的地位。
秦始皇死后,各地起义不断,代行南海郡尉一职的赵佗封锁五岭诸道,既有私心不愿意北上中原参与这场大暴乱,亦有他麾下大多是犯罪官吏、赘婿、商人等,他们不愿意为了秦国的存亡而战。
汉朝建立后,刘邦早年可能被商人坑过,汉虽然承秦制,但是讲究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许多严厉的律法与政策得到修改,但是关于商人的法律与政策却统统继承了下来。
不仅如此,刘邦在商人不能穿丝绸衣服的基础上,还加上了不得乘马车,不得购置土地,还必须缴纳双倍的税赋。
刘邦驾崩后,惠帝及吕后执政时期,取消了商人“禁止穿丝绸、乘马车、购土地”等禁令,不过商人以及其后代仍然不能入仕为官。
文帝时,“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解除了各地关卡对于商人的限制,以及开发山泽等自然资源的禁令也取消了。
随着山川河流的开发,商人们逐渐增多,奔赴天下,追逐利益。
文景之治时,天下间的商人们已经是汉初之时的数倍之多,他们手中掌控的财富已经不可小觑,朝廷为了解决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不得不提出一些惠商政策。
“入粟拜爵”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所谓的入粟拜爵就是用粮食或是银钱换取爵位的制度,如果犯了罪行,除了造反等少数无法赦免的罪行外,其余罪行皆可以通过用钱财抵罪。
汉朝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开了卖爵位的先河。
爵位和官职不同,汉朝的爵位是虚职,没有实权,除了为自身带来一定的声望外,最大的作用是可以赎罪。
这一时期商人们虽然可以买到爵位,但是要想进入仕途掌握实权,仍然是奢望。
景帝时期,朝廷卖爵位最高到了大庶长。
此爵位不但位比九卿,同时,还允许这些人担任三百石以下的官职。
商人的地位从此开始渐渐重要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