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离石当机立断,不再犹豫不决、反复权衡利弊。
只见他迅速下达命令,派遣内务府管事梁师道带领其麾下的一百多位技艺精湛的匠人,风驰电掣般地奔赴杜尚城。此次行动目标明确——建造一座气势恢宏而且独具特色的城市。
这座城市既要展现出秦汉时期的古朴韵味与雄浑大气,又要巧妙融合现代水泥材料的独特性能。离石要求将每一处房屋,都当作永久性防御设施来精心打造,务必坚固耐用用尽真材实料。
与此同时,那些先进的打洞机器也不能闲置,必须充分利用起来,在城市地底开辟出一个规模宏大的地下城,地下城就像蜘蛛网一样,又像血管脉络一样。
如此一来,地下城不仅能够有效地排放雨水,避免洪涝灾害;更为重要的是,一旦遭遇突发状况或战争威胁,这里便成为藏匿士兵,和平民百姓的安全避难所。
除此之外,人事方面亦有重大调整。离石决定任命韦超群担任里海地区的盖世太保总监一职,赋予他专心监控波斯人的重任,并时刻警惕来自乃蛮帝国以及斯拉夫人等,各方势力的潜在威胁。
韦超群责任可比之前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前的盖世太保西域总监名称听着唬人,可是与之齐名的大人物也多。
而另一边,离石又马不停蹄地将司马犬从喀布尔城调离,安排他悄然潜入胡杨城。司马犬身负特殊使命,需要在那里暗中运作,并逐步发展壮大自己的军事统计局。
这个机构将肩负起收集情报、分析局势等一系列关键任务,对于维护当地稳定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诸事已定,但离石并未停下脚步。接下来,他亲自找到秋月,与她共同商讨有关动员居民迁移,以及招募并组建城卫军的相关事宜。
毕竟,在这方面秋月可是经验丰富的老手,由她出马必定事半功倍。倘若时机合适,离石甚至打算让春花也参与进来,向她们大力推荐一些经商之道。
比如说,可以认真地思考一下是否要在本地,建造一座具备一定规模的毛纺厂。这座毛纺厂一旦建成并投入运营,将有望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向前迈进一大步的强大引擎,不仅能够给当地民众带来福祉,还能让贸易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
毕竟,环顾四周,我们所看到的尽是些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的穷苦之人。即便我们能够自行生产出数量众多且价格低廉的各类商品,但由于这些人自身购买力极其有限,所以实际上很难真正去消费这些产品。
倘若仅仅依赖于驻军以及少数女眷,来支撑起整个工厂的运转,那无疑是痴人说梦,根本无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因此,在杜尚城这个特殊的环境下,离石不得不借鉴大秦所擅长的策略——首先在此推行以物易物,这种较为原始的初级经济模式。
具体而言,就是让周边地区的那些尚未开化的野人,逐渐适应使用自家饲养的牛羊来交换,来自大秦的廉价生活用品,例如食物、食盐、茶叶以及各种布料等等。
待他们对这种交易方式习以为常之后,再进一步引导他们尝试用羊毛来换取更多种类的物品,如布匹、锋利实用的菜刀、日常烹饪所需的锅碗瓢盆等等。
当这种初步的信任感得以成功构建起来以后,接下来便可以着手招募部分野人进入工厂工作。
而随着他们参与到实际的劳作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接触到了大汉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与此同时,逐步为他们树立起一系列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如此一来,就能清晰地区分哪些野人是真心愿意接受汉化的蛮夷。
只要汉化进程顺利开启,那么凭借辛勤的劳动,这些野人就有可能开始积累属于自己的财富。久而久之,当贫富差距在野人群体中显现出来之时,手里有了独特的秦纸币,这就有了贸易的基础。
那些坚决不愿意接受汉化的穷苦野人部落,汉人通常对其有所忌惮而不敢轻易去抢夺。然而,对于这些野人的穷兄弟们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抢掠却毫无心理负担。
一旦野人内部因为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而爆发争抢事件,秦军便拥有了在境内剿匪的正当理由。
那些遭受抢劫的野人,非但不会觉得汉人是在故意欺压他们,反倒会心甘情愿地充当为剿匪秦军带路的角色。在秦军剿匪的进程之中,如果发现一些与土匪有着血海深仇的野人,便会将其吸纳进入仆从军队伍当中。
要知道,在军队里面,野人们接受汉化的速度可谓相当之快。只要当地的野人能够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战斗力的军队,然后再派遣他们外出剿匪,那么这场剿匪之战必将演变成不死不休的复仇之战。
这其实是一个逐步升级、不断加重砝码的过程。在内地,由于秦军数量众多,尚且还能够支撑起如此大规模的剿匪行动。
即便在相对偏远的地区,依然沿用着这套策略。如今的大秦王朝,可以说是什么东西都短缺,但唯独食物和各类货物并不匮乏。尤其是在去年的时候,位于西伯利亚广袤的大平原之上,所种植的土豆竟然收获了高达四千万吨!
如此庞大的土豆产量,以至于全体汉人就算天天以土豆为主食,也根本无法将其全部消耗殆尽。好在汉人吃贷里能人,他们研制出了粉条,还用土豆酿酒,经过一年才把多余的土豆消化掉。
要知道,这便是离石之所以敢推行以物易物这种方式的底气所在啊!那些野人部落,虽说他们是以放牧牛羊为生的种族,但实际上,真正能够每日都享用到美味牛羊肉的,仅仅只是部落中的贵族阶层而已。
这情形与咱们汉人颇为相似,就如同那些辛勤耕种粮食的佃农们一般,即便是在丰收之年,也仍有可能面临被饿死的悲惨命运。这里所涉及到的,并不仅仅只是粮食产量是否丰盛的问题,更为关键的在于自身的辛勤付出,究竟能否换来相应的回报,是分配问题。
说起这些游牧民族来呀,他们的日子可比咱汉人过得还要艰苦得多呢!对于普通的牧民而言,想要尽情地饱食一顿牛羊肉,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相较于依赖老天爷赏饭吃的汉人来说,这些游牧民族对大自然的依存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游牧民族每年都是一个生死的大坎,熬过年才有未来,熬不住就剩下一堆枯骨。
毕竟,牛羊也是拥有鲜活生命的动物呀,一旦牧人们稍有疏忽照料不当之处,这些牛羊便很容易死亡,各种病就是对牛羊最直接的威胁。
接下来就是每年的“白灾““狼灾”灾,只有熬过冬天,才有资格谈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