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亲爹并没有让这二位心腹重臣回避,朱标先提醒了句道。
“爹,是关于常二郎所言的那些诸科之学一事。”
老朱微微颔首之后示意朱标道。
“咱之前已然跟百室还有天德也聊过了此事,他们亦觉得诸科之学,利国利民,的确应该加以提倡,以兴诸学。”
“只不过,百室觉得,若是在这国子监中,一下子多了这么多门学科,反倒会令诸多学子无所适从,倒不如先开一门……”
百室就是李善长的字,听到了这话,想到了之前自己这位二舅子的那一波分析,这让朱标不得不承认这小子当真是脑子转得比谁都快。
早早就料定了肯定会阻力重重,而李善长又是当仿太师,虽然已经半退休状态。
可是他的意见,却很容易代表大明那些读书人的想法与心态。
朱标随即便点了点头,然后朝着李善长一礼。
“老太师所言不差,爹,孩儿也觉得,国子监成立已久,治下诸学各有所长。”
“若是贸然将那诸多学科,一股脑的塞进国子监,不但是监生们会无所适从,而且师资力量,也很成问题。”
李善长那句话,算得上是试探,就是想要看一看上位对于设立诸学之心是否坚决。
毕竟在他看来,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四书五经才是读书人该读的书。
至于其他杂学诸科,那些都不过是小道尔,哪怕是现如今大明因杂学受益,那也不该动摇儒学的地位。
毕竟天下读书人何其多也,大家一辈子读的都是四书五经,结果现在,突然一下子往里边掺和那么多的杂学。
而且,那些杂学进入科举,又该如何考试,这一切都是问题。
倒没有想到,这位太子爷居然会直接附和自己,一时之时,李善长也不知道该说太子殿下英明,还是应该狐疑自己的话术是不是太子殿下没听明白。
老朱也同样有点懵逼的看着自家好大儿,他可是记得好大儿对于常二郎的诸多学问可是十分的推崇。
而且父子二人之前也商议过了对于诸多学科应该形成系统化学习。
结果现在好大儿居然来了这么一句,这是干嘛了?莫不是跟常二郎那小子闹什么分歧了不成?
。。。
看到一干人等神色各异地朝着自己看过来,朱标这才向着老朱开口道。
“孩儿在上海县的技术学院那里,也是调研了很长的时间,发现这诸科之学,亦是需要人们耗费大量的时间,乃至毕生的光阴,方可学有所成。”
“而在国子监中的诸学监生,早就已经将心血倾注于那四书五经之上,再多上一二门以作兼修尚可。”
“例如算学之道,该当监生人人兼学,不学,如何知晓田地税赋之增减,不学,如何知晓百姓农耕之艰辛,又怎么知晓,百姓何时春耕,何时收获……”
不得不说,朱标这番话,落到了老朱的耳朵里边,的确是让老朱深以为然。
是啊,当官的本就是该当做好守牧百姓的工作,可是你连最起码的民生问题你都不了解,你当个蛋的官啊?
“不愧是你,老大此言,当真是老成谋国啊,不晓农事,何以知民之饱暖????不知算术,何以知商贾作奸犯科欺压百姓?”
老朱先是狠狠地夸奖了一番自己的好大儿,不愧是自己早早就钦定的继承人,然后目光一转,落到了一旁的李善长与那徐达身上道。
“二位卿家,你们以为呢?”
“圣明无过于上位。”李善长与徐达只能老老实实地朝着老朱一礼出言附和道。
“看来,国子监诸学,都该增加农学、算学之试,倘若连这两项都读不通者,有何资格为官,为朝廷治事?”
老朱这话,亦落到了那一干内阁大臣的耳朵里边,一群人,瞬间就打了个激灵。
看样子,回头就得跟自家子侄好好的深入交流,毕竟天子已经决定的事情,绝对不会不实施。
指不定这几日,朝廷就会诏告诸学监生,甚至是天下读书人。
老朱按捺住了激动的心情,笑眯眯地主动接过了儿子给自己添上茶水的壶,反过来也给亲儿子添了茶水,和颜悦色地道。
“老大,你继续说。”
“孩儿觉得,诸科之学,可使田中粮食增产,亦可让牛马牲畜壮而少病,亦可让老百姓们买得起更物美价廉的布匹。
让工匠们能够兴建更大的船只,修建可以横跨过百丈大河的大桥以便交通。亦可让朝廷知晓何处有何矿藏,以冶五金,采煤取暖……”
“所以当新设一院,以囊括包含算学、农学在内的科学院。”
“此学之中,不教四书五经,只授诸科之学,俾天下苍生晓数理化于民生之裨益,而乐习之。”
“故尔,儿臣请父皇恩准,赐这科学院以皇家之前缀,以彰天子对于诸科学之重视。”
朱标说到了这里起身就朝着老朱这位大明天子拜倒,一副完全公事公办的样子。
结果腰都还没弯下去,老朱那只提过杀人利刃的有力大手就直接托住了朱标,笑眯眯地将这位好大儿给搀住。
“你这孩子,赶紧起来,你的想法,难道咱还能不允?”
“冠以皇家之名,咱当然觉得可行,不如此,如何令天下人知晓咱重视科学?”
李善长与徐达,看着跟前的父慈子孝,徐达倒是打心眼里赞同设计新机构,可是跟前这对父子,完全就没有商量国事的态度。
好吧,是上位完全就没有商量国事的态度,你这样,倒还不如把位置传给你的好大儿得了……不对。
徐达突然想到,前两年的时候,老朱就向自己吐过槽,他觉得自己已经干得差不多了,应该给娃娃加加担子,想要当当太上皇。
当时这话,徐达差点直接跪下,活这么大,头一回见到主动当太上皇的天子。
好在太子殿下根本就不愿意,觉得自己还需要好好的向亲爹学习。
不得不说,这对父子的亲情,怕也就是历朝历代以来,最为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