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日渐向好,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村里修新房子的也越来越多。
怀安家也修了新房子,他家的新房没有建在原地,秦氏在离知暖家不远的地方买了块无主空地,建了个格局与知暖家差不多的新屋。
知暖回来后,秦氏礼数周到地备了许多礼物,想借阅她家厨房、厕室和澡室的图纸。
体会过知暖家的便利后,村里但凡修新屋的,和秦氏一般做的人不少,知暖谁的礼物都没要,干脆将图纸贴到祠堂门口,谁要建,直接去看就行。
做管道的商家也给他们指了出来。
村里人来人往忙忙碌碌,知暖这边也是日日不得闲。
她得空就去摘葡萄,葡萄摘回来还得清洗、去籽,顾忌青姑,她没敢让冬叔和怡娘知道,只她和阿箩两个,也是着实累了好一阵子。
一边酿葡萄酒,一边还要关注棉花的处理情况,同时百合也该挖了,山上的桐籽她没空捡,自己地里的桐籽可不能浪费了。
桐籽榨的桐油能当药还能漆,用处可大着呢。
而做完这些,她先前泡的枸树、苎麻、竹子等也可以造纸了,棉花处理好后,制棉衣棉被,请人研究制棉布……一直到进入腊月,万物冰封,她都没怎么得闲。
今年的雪下得有些晚,往年还未进腊月就会下场雪,今年却直到过了腊八才下第一场雪。
也幸亏雪下得晚,陈牙人他们的商队才赶得回来。
这支商队去的地方不是太远,主要卖的是蜡烛、肥皂、盐巴,以及江山他们运回的茶叶、布帛等,当然,因为经过营陵,顺便也给百味食铺运了两车货,知暖将自家和村里其他人喂的可以出栏的鸡鸭都给装笼里卖给了百味食铺。
陈牙人的商队回来,如知暖所想,带回了她想要的厚实的皮毛、珠宝、这边买不到的各种香料等等,也带回了百味食铺这几个月的盈利以及两本厚厚的“琐碎杂记”。
东西带回来,皮毛等交给怀安的杂货铺去销售,香辛料她全部要了,碾磨后调制成调料,自用以及提供给百味食铺。
至于清算账目分钱等等,正好学堂放假了,她都交给了阿箩,然后阿箩带着学堂的几个小女先生一起盘算商队和食铺的账目。
她们占了堂屋,知暖也不与他们挤,自在草亭燃了炭火,放下帘子,舒舒服服一边就着火堆烤板栗、芋头,一边整理两本“琐碎杂记”的内容。
阿牛到底由她带了几天,记的东西倒还好,且他主要记的是两个包厢里的客人聊天时说的话。
里面零零碎碎,有些内容很是恶心,多数都是些无耻荒唐事,甚至里面还记了一件事,他们说哪哪听闻有一美少年,面若好女,十分有姿色,其中一位客人便笑谓“探花郎”周大人:“周军师连拒几女,想来是一般的庸脂俗粉您看不上,不若我将此子弄来,献予军师?”
知暖看得眼神微冷,更叫她眼冷齿冷的是,周阿大没有拒绝。
知暖往后翻了翻,没有看到这事的后续。
放下“杂记”,她难受得像是咽了坨屎。
不会吧不会吧,周阿大明明是大直男啊,不会一朝流放来了这边就变弯了吧?
还有,他们称他为“军师”,想必这军师是屠将军的军师了……知暖又翻了翻杂记,“探花郎”三个字不定期会出现,所以他没有常驻营地陪在屠将军身侧,而是时不时出现在营陵县,是要干什么?
知暖拿纸把这事记下,继续往后看,食铺的杂记里,客人们还提到了荣国公,说他“廉颇已老”,行事冒进,所以大军在与铁勒部对战时误踩陷阱损失惨重,若非有人不顾性命救他,怕是他自己都要死在幽州。
和荣国公形成对比的是屠将军,提到他的人莫不夸他的,说他什么性情豪爽,待下赤诚,里面提到个事,说是“军师大人献计有功”,屠将军欲自己最宠美妾赠之。
那位探花郎军师没有要,屠将军说,“既丑陋不堪入军师眼,留之何用?”然后“笑而拔刀,斩美妾于堂前”。
知暖:……
她看得简直毛骨悚然。
尽管已经很清楚这时代的权贵从来没有把仆妇姬妾放在眼里,然而这么笑着拔刀斩人,还是让她极为恶心和愤怒。
而除开屠将军的这些“轶事”,那些人嘴里也没个好事,欺男霸女占人财物,都是他们人生里的勋章。
百味食谱也幸好攀上了黎家,而黎家又是营陵的着姓大族,否则早被人连皮带骨吞了。
她看得头痛,放下食谱的杂记去看商队带回来的,商队记杂记的是才从学堂毕业的小孩子,小家伙字练得不错,写出来蛮清秀有神,就是内容特别叫人一言难尽。
知暖估计他记的都是他听到的容易记住的,基本上都是离谱的鬼怪传闻。
他还写的巨细,像什么今日路过哪里哪里,住在什么什么地方,然后吃东西的时候,听到有人说某某村里闹鬼,说闹鬼就闹鬼吧,他中间还突然插了一段,“此处的烤鱼甚美味”。
知暖看得失笑不迭。
不过有些事情还挺有意思,像方才提到的闹鬼一事,起因某家有女,与村中一郎君青梅竹马长大,互生情愫,本来两家有默契,等成年了就让两人结婚,但是后来男方家道中落,女孩子随父母外出时被某富绅之子看中,“欲纳为妾”,女孩子不干了,与男的相约殉情,结果男的死了,她没死成,然后男方女方家里都逼她,逼得女孩再次自杀,绝决自刎,“终成厉鬼”。
知暖是不信什么鬼不鬼的,村里那些说撞鬼遭了报应的人家,她怀疑是他们做了什么恶心事,做贼心虚才有那些所谓的“报应”。
不过无妨,她打算将这些事摘录下来,做成报纸放到村里让人传阅,一来新奇的故事能增加大家识字的积极性,二来也可以借这些故事晓谕世人,比如说不要把儿女当猪狗,随意包办他们的人生,以及不要看不起女娘,女娘也能干大事等等。
怕人反感,她还会宣扬些卫生防疫的小习惯。
潜移默化,夹带私货,她改变不了太多,但如果能改变一地一方的观念与旧习性,也就没有白做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