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主公如此说,便也不再多言。
主公既有安排,他们无需担心。
“下去行动吧,让那些传旨的人今天就回去。”李恪摆了摆手,让众人退一下。
京州的西海岸,传旨的人都被关押在了一条船上。
每一道圣旨都由七八个或者十来个人传送,人数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人。
这条船的船舱空间不是很大,一百多个人挤在里面很拥挤。
一开始还有不少人在抱怨,然而他们一抱怨,便遭到了外面士兵的殴打。
现在所有人都沉默不言,恐慌又忐忑的等待着秦王那边的回应。
咣当!
船舱的大门被人踢开了,两名士兵大步走了进来。
众人感到了恐惧,看对方这架势,难道是要杀他们?
“都赶紧滚出来!”
船舱内的人快速往外跑,汇聚于甲板之上。
“现在立马收拾好你们的东西,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一名士兵面无表情的说道。
传旨的人们感到了惊讶,他们的圣旨已经被拿走了,显然已经传到了秦王那边。
现在让他走是什么意思?
“这位军爷,秦王殿下要回长安吗?”一名男子小心翼翼的问道。
“秦王殿下有要事,不回长安!”
这名士兵说完,便转身离去。
传旨的众人面面相觑,内心再次感到震惊。
这可是十八道圣旨呀!
秦王居然选择无视,太放肆、太嚣张了,一点都不把朝廷、把皇上放在眼里。
众人虽有震惊,但没有一个人敢乱说话。
这里是秦王的地盘,被秦王的人听到,他们休想活着离开。
如今秦王让他们离去,他们不敢有任何犹豫,赶紧驾着船只回去。
……
长安城。
李世民正在暗中筹备一件大事:立太子!
如今李世民心中最符合太子的人选当属晋王李治。
让李治搬到武德殿居住,便是向群臣暗示李治当为太子。
后来李世民也让李治在朝堂大臣面前展露聪慧,赢得了不少大臣们的好感。
再后来,李世民又为李治找了一些大臣辅佐,比如褚遂良。
褚遂良这个人有才华,但是资历不够,比不上那些老臣们。
所以李世民准备再找一两个老臣,让他们去辅助李治。
李世民此刻端坐书房之中,挑选合适的人选。
尚书省左仆射房玄龄是个不错的人选,有资历也有能力,而且身居高位。
但房玄龄这个人比较中立,在李治没有登上皇位之前,他绝对不会全力辅佐的。
挑选了一会儿之后,李世民起身,去后花园转一转。
自己现在还年轻,李治年纪尚幼,有大把的时间去为李治培养人才班子,不急于一时。
“如今天下百姓都知道秦王母妃要封皇后的事情了吧?”李世民问道。
“是的,百姓们都已经知晓。而且在报纸当中也指明了,秦王理应回长安参加封后大典。”一旁的张阿难回答道。
李世民微微点头,这次就看秦王如何选择了。
不管秦王作何抉择,对他李世民都有好处。
“陛下!”
就在此时,李君羡步履匆匆的来了。
看到李君羡这般紧张,李世民不由得微皱起了眉头,又有什么坏事发生了吗?
“陛下,传旨的人都已回来了。”李君羡说道。
“哦?秦王那边怎么说?”
“秦王殿下……不回来。”李君羡低下了头。
李世民的脸瞬间阴冷了下来。自己连发十八道圣旨,秦王居然全都拒绝了。
他的胆子可真大呀!越来越不把他这个皇上放在眼里了。
“好!既然秦王不愿意回来,那就将此事公布天下!”李世民冷冷的说道。
秦王不回来,那就只能用舆论对付他了。
趁着这个机会,让秦王失去一些民心,让朝廷重新掌握主动权。
……
《大唐日报》早就准备好了文章,听说秦王不回来,便立马将文章登载在报纸上,传向整个天下。
各地的百姓官员们看到这篇文章,内心很是震惊。
秦王的母妃要被封为皇后了,身为皇子的秦王居然不回来,着实令人意外。
“在我的印象中,秦王殿下不仅是一名战功赫赫的战神,还是一个懂礼仪的贤王,不应该会做出这种决定。”
“确实让人奇怪,秦王这般做,到底是何用意?”
“难道秦王真的是一个不孝的人?”
“这话可不能乱说,秦王殿下好歹为咱们大唐立下了无数功劳,咱们这些小老百姓无权议论!”
各地的人议论纷纷,大部分人都挺理智的,想要看一看秦王那边如何回应。
如果秦王不回应的话,那就代表报纸上所说的是真的,只能说明秦王确实不够仁孝。
……
标州。
张角看了《大唐日报》上的内容,只是冷冷一笑,便把它扔到了一旁。
“这是一场舆论战,对方已经主动出击,我们接下来要予以反击!”
张角把报社的人召集了起来。
“报纸的内容都写好了吧?一定要多多检查,绝对不能有任何出错,
贫道也会进行检查的,一旦发现错误,你们所有人都将受到惩罚!”
众人点头称是,报纸这种东西是要给天下众人看的,一旦出现什么失误,影响甚大。
……
长安城。
今天李世民召集了朝会,御史大夫海瑞也参加了。
海瑞回到长安已经有几天的时间了,百骑一直在暗中盯着,看看海瑞和什么人来往。
经过一番调查,发现海瑞确实和一些官员有来往,但这些官员都是重臣,而且双方都是光明正大的聊天,并没有什么密谈。
所以李世民便召开了今天的这个朝会,准备聊一聊秦王的事情。
“诸位,想必你们都已经听说了,秦王身居京州之中,拒绝朕的圣旨,不参加此次的封后大典!”
李世民看着在场的众人说道。
“朕是真没想到,朕的这个皇子居然如此不听话,唉!都是朕的责任,当初对他太过纵容了!”
李世民摇头叹息,看似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其实是把责任推到了秦王那边,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慈父的形象。
这话说完,下面的群臣们都纷纷劝慰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