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许都回到了襄阳,与妻儿相聚的日子是短暂的,征东将军府有不少待定军政要务,是需曹昂来拍板定夺的。
对外的仗是打完了,但是后续要处置的事宜,也必须要抓紧解决掉才行,不然怎样以最高昂的斗志,来凝聚麾下文武治理好所辖四州诸郡各县?
曹昂最先解决的就是战后赏赐与晋升诸事,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重要的了,此前许都方面是对征东将军府进行赏赐,但那仅限于曹昂所辖中高层文武,而且这赏赐仅限于对应职务与少部分爵位,至于钱财土地什么的没有涉及。
鉴于这样的情况,曹昂将对外战争分为三部分,一是参与征伐荆南战事的,一是参与江淮平稳战事的,一是参与北征青州的,在此基础上明确六等军功划分,赏赐是以军功勋田为主,宅邸为辅,钱财最次,对于今下的征东将军府而言,需要解决的事务太多了,所以钱财方面不能赏赐太多,不然就影响到曹昂的后续谋划部署了。
当然了,曹昂是不会让底下人吃亏的,故而在军功勋田、宅邸方面要比以往的赏赐,普遍多出近三成。
而在明确了物质方面的赏赐,曹昂就着手职务上的晋升,这是一次对所辖荆豫扬徐四州军政的全面调整,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以此来明确麾下文武在他麾下的地位与权势,这是至关重要的。
征东将军府,正堂。
除了刘晔以外,贾诩、阎象、娄圭三位军师齐聚,就职务方面的晋升,曹昂需与他们通通气,看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没有,如果没有的话,这部分晋升将以征东将军府之名颁布至荆豫徐扬四州明确。
当然最先明确的就是贾诩、阎象、娄圭他们的职务晋升,许都在此之前是对他们有所奖赏,如贾诩封都亭侯,授侍中,可贾诩并不在朝为官,而是在征东将军府驱使,所以侍中就是虚领的,可这必须要有,在这一点上曹操看的很透,他就是要通过这次赏赐,叫曹昂麾下驱使的文武,在整个曹氏,乃至是汉室这边,都拥有一定的地位与权势,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割裂的情况。
对于这些曹昂肯定没有意见啊,他麾下驱使的文武班底,先是投效于谯县曹氏,其次才是在他麾下驱使,这一前后关系是不能混淆的,即便是曹操下令调走一批文武,曹昂也不会推诿或拒绝。
如果是在过去吧,曹昂或许会犹豫很久,毕竟底下的文武有不少能力有,但年龄与资历不够,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一场场对外之战打响,而且都取得了胜利,这使得曹昂麾下的文武具备不少底蕴。
针对于征东将军府方面,贾诩实领军师左将军职,阎象实领军师右将军职,娄圭实领军师中郎将职,刘晔实领军师副中郎将职,且他们皆授参征东军事职,以此来明确他们在征东将军府的地位与排序。
在任何一方势力下,等级上的差异必须体现好,这不止是为了明确等级森严,更是为了稳定麾下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倘若在这方面都处置不好的话,那如何能确保所辖势力安稳呢?
没有安稳,谈何发展?
没有发展,谈何争霸?
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鉴于今下所临状况,某有意擢江夏太守入襄阳,出任军师副中郎将职,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曹昂端坐于主位,看着贾诩几人说道:“黄忠、陈到出任中军左右将军,降将纪灵等拨至黄忠麾下统辖,其中黄忠领兵三万,白毦精兵增扩至一万,以此作为中军机动,以应对突变战局。”
“可!”
“可!”
贾诩、阎象、娄圭相视一眼,随即便开口应道。
袁涣在先前对江淮之战中,是没有直接参与战事,可其在江夏郡坐镇,是为前线解决了供应所需,其功是有目共睹的。
至于黄忠、陈到就更不用提了,前者参与了荆南征伐、江淮之战、青州之战,后者参与了江淮之战、青州之战,在上述诸战中二人皆立下赫赫战功,何况这还是在中军留守,贾诩他们肯定是没有意见的。
眼下征东将军府在军事方面,格局就是中军留守,地方驻防,这是属于曹昂麾下的精锐之师,而各地大营的勇卒则次一等,各地军屯的新卒则再次一等,以此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军队体系。
隶属精锐序列的是拿足饷的,次一等的勇卒则拿半饷,再次一等的新卒不拿饷,但也是这样,三者的操练程度是不一样的。
“空缺的江夏郡太守,某有意让傅群出任。”
见众人没有意见,曹昂继续道:“此外地方有一些郡太守及国相也有调整,昂就直接说了,若有什么异议,诸君只管说出来,届时再详细探讨与商榷。”
“喏!”
三人作揖应道。
曹昂秉承的用人观念,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赋予底下的人对应权力,那就要叫他们行使出来才行,在一方势力之中,最忌讳的就是一言堂,一个人的智慧与眼界,是比不过集体的智慧与眼界的。
何况接下来征东将军府这边,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是很大的,曹昂需要麾下的文武,能够群策群力,以此确保征东将军府肩负的职责与担子能发挥好,而不是扯后腿,这就不是曹昂想要看到的了。
鉴于此,曹昂将郡太守及国相任命宣读了,南郡太守蒋琬,梁国相刘敏,鲁国相杨颙,琅邪国相李严、东海太守潘濬、彭城国相步骘、下邳国相卫旌、广陵太守董厥……
在上述太守及国相,调整最多的是徐州,原本曹昂没有想过要换的,毕竟韩浩、谢奂、徐奕、万潜他们的能力是不错的,但是吧,夏侯惇出任青州刺史,韩浩被征调走了,前去青州任职了,而谢奂、徐奕、万潜他们,则被曹操给要走了,在曹昂没有派人接替前,他们会留在徐州各地,届时完成接替后,他们便要前去许都任职了。
对此曹昂表示理解,毕竟曹氏所辖地盘增多,在用人方面,曹操的压力太大了,而自己麾下的文武,论起规模可不输于曹操麾下了。
这也就是曹操知道曹昂接下来的压力不小,不然啊,曹操调的就不止这些人了,只怕曹操还会调一批曹昂麾下驱使的文武。
不过曹昂也知道,现在不调,今后也会分批调的,特别是仓亭之战打完后,对于人才方面,曹操会更加紧缺,所以这次对征东将军府的调整,同样是以此人才梯队的重构,以确保麾下文武被调走一批批后,曹昂这边还能确保不会出现岔子。
“公子,对此任命象没有意见,只是这其中的一些人,是否太过于年轻了?”
在曹昂话音刚落下时,娄圭眉头微蹙道:“是否应将这其中的一批人,先到荆州牧府,豫扬徐三州刺史府历练一番,再将他们举荐到对应的位置?”
“诩觉得这样不好。”
娄圭的话刚讲完,贾诩就撩袍道:“公子的这份任命,是基于对外之战的表现,而明确下来的。”
“蒋琬他们是年轻了些,赴任各地任职是会有些争议,但是他们在此之前,都是在随军之中表现不错的。”
“如果就因为年轻,便叫他们在一些地方先去过渡,然后再去一些地方担任要职,这对他们是不公的,对征东将军府也是一种浪费。”
“文和说的没错。”
阎象紧随其后道:“在先前的战事下,我军是取得了不少战绩,并且取得了与袁绍的最终胜利。”
“但是地方上,也有不小的损耗的。”
“各州的郡太守、国相是根本所在,是确保征东将军府向下颁布决策与新政,较为重要的一环,如果就因为这些原因,使得这些位置让不适合的人担任,这会影响到后续的恢复与治理的。”
“再一个与袁绍的仗是打完了,但不代表接下来就不会有新的战事,所以对地方的恢复是迫在眉睫的。”
娄圭听到这,没有再多说别的。
至于曹昂也没说别的。
贾诩、阎象说的,就是他所想的。
有能力就上,没能力就下。
现阶段的征东将军府上下,不讲究别的,就讲究实际,把所辖四州诸郡众县发展好,治理好,这才是一切的根本所在。
在这一议题结束后,曹昂就征东将军府的一些调整,荆州牧府、豫徐扬三州刺史府的部分调整,各地驻防的调整讲了出来,对此贾诩、阎象、娄圭三人分别讲了各自所想,这部分的变动不是特别大。
特别是各地驻防这一块儿,有些在曹昂北上青州前就明确了,而这次提出来,无非是最终明确下,特别是在建制方面。
当然地方驻防上,也有一些新的变动,如魏延就任南昌将军,徐盛就任宜春将军,与柴桑将军一起,跟在豫章的周瑜、孙贲等人形成对峙之势,以确保荆州东域的绝对安稳!!
此外就是荆州、扬州、徐州三大水军的建制了,毕竟是要全面封锁江东,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水军力量,可造船不像是别的产业,更别提曹昂还提出了钻研造船技术,所以怎样分配建制是很重要的。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仅是上述一系列安排部署,就叫曹昂知道军队有多消耗了,但是处在这等乱世之下,这军队规模还必须要保持好,不然强敌来犯了,治下发展的再好,那都是在给他人做嫁衣,这等蠢事曹昂是不会干的。
但也是在这一系列安排下,贾诩他们发现一个问题,在上述的调整与安排下,自家公子似乎把荆南给遗漏了。
虽说今下的荆南诸郡,仍有一些蛮族不服王化,是一些地方不时出现骚乱,但是整体的情况,可要比张羡他们坐镇时要好不少。
“鉴于荆南诸郡的复杂与多样性。”
而恰恰是在此时,曹昂提及了荆南,这叫贾诩、阎象、娄圭他们表情严肃起来,而在此等注视下,曹昂继续道:“某有意在荆南暂设荆南都督,荆南将军两职,前者有子敬出任,后者由文则出任。”
这……
贾诩他们的表情有所变化,这在过去可从没有过啊!!
荆南诸郡是贫瘠不假,但是地域不小啊。
一个荆南都督,一个荆南将军,这明显就是一个涉政,一个管军,如此一来的话,鲁肃、于禁的权柄未免太重了吧。
“荆南都督主抓各郡,确保征讨诸蛮后勤。”在此等态势下,曹昂继续道:“与此同时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荆南都督必须要做好。”
讲到这里时,曹昂拿起一份公函,起身朝贾诩他们走去,三人见状纷纷起身,这次调整是征东将军府最高机密,除了他们外,是没有人在正堂的。
可当看到曹昂递来的公函,上面的内容让贾诩他们脸色微变。
析郡?!
贾诩他们只看了一眼,就看向了对方,随即看向了曹昂,这在他们心中是有不平的,在荆南四郡的格局下,自家公子居然要析出十个郡!!!
长沙郡,武昌郡,衡阳郡,安成郡,湘东郡,桂阳郡,零陵郡,邵陵郡,武陵郡,天门郡。
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郡名,被他们看到以后,贾诩他们是有些震惊的,这手笔未免太大了吧。
关键是这样真的好吗?
而且在这样的析出下,还牵扯到荆北一些郡县,如江夏郡的部分县,就转隶到武昌郡治下了,这件事真要搞起来的话,会对荆北、荆南皆有不小的影响与震动。
“荆南治下汉蛮杂居,一直是荆州的棘手之事。”
瞧出几人的反应,曹昂讲出心中所想,“在此之前,昂就一直在想怎样解决,也是这次出去征战,昂想到了解决知道,那就是将荆南诸郡细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剿抚并立的方式,叫荆南诸蛮能一步步安居定业。”
“今后荆南在驰道、水利、垦荒、兴工、建城等方面必须要有所起色才行,而鉴于这样的态势,大郡格局就不符合所处境遇了,反倒是强郡与小郡并立格局,恰恰能确保上述事宜做好。”
“可是公子想过没有。”
阎象皱眉道:“如此拆分下,荆南会需要很多人手,更需要大批钱粮,可对今下的征东将军府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啊。”
“是啊公子。”
娄圭紧随其后道:“再一个如此进行,许都方面是否同意?荆州治下诸族会是什么态度?这……”
“这些某都考虑过了。”
看着欲言又止的娄圭,曹昂正色道:“涉及到荆南诸郡的谋划部署,不求一年半载就见到成效,旨在徐徐为之,用一个五年时间,来确保将上述事宜做好,做扎实,以此确保荆南诸郡的平稳过渡。”
这……
阎象、娄圭听到这里,看了眼对方,一时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毕竟用一年半载,跟用五年光景,去做同一件事,这成效是不一样的。
“公子这样做,是不是还想攻略交州?”
而在二人如此时,贾诩却开口说道。
“知我者,老师也。”
曹昂微微一笑道:“没错,学生的确有此考虑,今下孙策所领江东,在江淮一带,在荆州一带,可谓是被我军层层围堵起来。”
“但是在这围堵之下,不是没有缺陷与漏洞的,那就是更复杂的交州!!”
“虽说这处地方,在世人的眼里是贫瘠的,是荒芜的,但是江东真要以此为突破,设法拿下交州的话,那对我荆南诸郡就是威胁。”
“一旦到那个时候,荆南诸蛮之中,有与江东内外勾结,那对我军而言就不是好事,所以要堵住这一缺陷才行。”
阎象、娄圭他们露出复杂的表情。
如果要加上这一层考虑,他们对于这件事就没有别的想法了,的确,荆南要是从安稳再度回到混乱下,这对征东将军府的损失与影响就太大了。
而阎象他们不知的,是曹昂这样做还有一层考虑,即在合适的时候,将荆北荆南拆分开,形成两个州,这样今后中枢对地方的掌控,会在无形中增大不少,继而避免拥兵自重的事情发生。
眼下的曹昂,所需考虑的不止是眼前的事,对于今后曹氏问鼎天下后,到底该怎样统御这庞大疆域,曹昂也必须要考虑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