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打击的位置我已经发过去了,请注意查收”。
随着最后一辆运送浮船的车辆到位,李宁便启动了进攻准备,此刻时间已经来到了9:21,距离规定开始时间还有9分钟。
作为一线指挥官,他可没打算选择整点发起攻击,也不打算和团长王庆瑞一起发起进攻。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边的人多,且对面的蓝方守军实力不强。
如果不能先吸引注意力,团长那边是很容易渡河失败的。
“了解,请问什么时候发起攻击?”无线电中传来了位于后方,大约七公里处火箭炮营的回答。
“我们将会在9:24发起攻击,不过火炮毕竟是战争之神,等你们开火后我们才会发起进攻“。
听到李宁的回复,无线电那头的炮兵营营长也没说什么,算是同意了这位702团副团长的提议。
时间来到了三分钟之后,随着耳机里传来了“我已开火”4个字,李宁下面所属的装甲营二连,共10辆坦克的油门被驾驶员踩到了底。
10个钢铁巨兽从距离和3公里处的树木中窜出,目标直指河南岸渡口阵地。
而二营的坦克连也几乎在同时,从另一个方向,向着一处非常适合适合搭建浮桥的河滩冲去。
这突如其来的攻击,让两岸的蓝军顿时感到手足无措,他们没有想到红方竟然会在这个时间发起进攻。
留在南岸的十几名蓝方士兵,除了发射一些烟雾弹之外,就没有做其他的抵抗,乘坐着停在路口边上的小船,快速划过了西兰河,将整个南岸让给了702团。
这倒不出乎人们的预料,毕竟光靠几十人,怎么可能挡住装备有大量坦克,装甲车的部队发起的猛烈进攻呢?
不过他们够倒霉的,才刚刚乘坐着冲锋舟到达了北岸,就遭到了来自于火箭弹,重型榴弹炮的轮番攻击,直接被导演组请去喝茶。
“南岸已控制,准备渡河作战”。
随着命令的下达,十数艘冲锋舟被放到了河中,早已准备好的突击队员迅速跳了上去,启动发动机向对岸发起冲锋。
坦克,装甲车上的火炮和机枪,瞄向着有可能存在蓝方火力点的所有可疑地方,疯狂的开火。
天空中此刻正好飞过了四架歼8II型战斗机,他们的任务是配合地面部队,夺取西兰河方圆20公里内的制空权,不过运气着实有些差。
才抵达目标空域的上空,就遭到了处于实验状态的歼11与苏27的联合打击,二代机硬碰三代机,还是有些太过于勉强了。
才一个交锋就有架歼八战斗机被击中,只能脱离战场。
而这属于空中的战斗,地面上的战士根本无法参与,也没有那个时间去搭理,因为蓝方换装了新型火炮的自行榴弹炮,开始发威了。
45倍镜带来的长身管,赋予了它高达30公里的射程,最直接的影响是师属武器想要打到它,摧毁他,就必须先进入它的射程范围内。
要是在别的地方可能还好些,因为让部队偷偷携带轻型火炮或火箭炮,潜伏过去还是能够做到的,但西兰河就像一道屏障般,挡住了大规模渗透的可能。
另外蓝军换装了新型的火炮,可不仅仅只换了炮管,还换了自行火炮内部的电子设备,火炮定位与射击修正雷达等等。
带来的是射程,火炮射击效率,反炮兵能力以及火炮精准度全方位提升。
可以说此刻除非红方总指挥部动用导弹打击大队,或是让空军带着炸弹发起空袭,否则别想摧毁蓝军的新式火炮。
至于为什么不使用远程火箭炮?
主要是此炮弹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打的差不多了,现在还在等着后方的补给呢!真现实版的有枪无弹。
好在红方空军一早就料定了会有类似的情况,四架挂载着大量对地攻击打击弹药的歼八战斗机,始终都没有参加到空战之中,一直在外围盘旋,等待着机场方面下达的打击命令。
终于时间来到了上午9点47分,红方根据反炮兵雷达,定位到了蓝方4个重型火炮阵地。
在将位置下发给四架歼八战斗机后,他们立刻两两一组,向着目标飞去。
西兰河南岸上,李宁看着导演组递过来的伤亡报告,只能咬着牙接受下来。
5辆坦克和12辆装甲车被击毁,三辆坦克和11辆装甲车被判定为击伤,超过80人阵亡,52人受伤。
守军总共就打死了自己两名战士,结果这火炮攻击,快硬生生干掉一个坦克连和一个半连了。
再这样耗下去估计此战结束,702团就得判定伤亡过半,随时准备退出演习了。
“不行得想个办法,电子对抗连你们干的怎么样了?能不能将蓝方的通讯设备进入瘫痪状态”。
“抱歉,暂时还不行,请给我们15分钟的时间”。
“没有15分钟,最后7分钟”。
虽然李宁的要求极其的苛刻,但无线电对面那头的少校连长,唯一能做的是低头同意,随后参与到对蓝方的电子攻击上。
毕竟这要是真实的战场的话,就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己方就会有数10名战友因火炮的打击而阵亡,换成谁来都会理解李宁此刻的心情。
“李宁,我这边准备发起攻击了”。
听到团长的声音,李宁短暂思考了几秒钟后沉声说道:“再等10分钟吧,至少让空军那边有多余的远程打击能力”。
“你的意思是说,蓝军暴露的远程火力点不只有这些”?
王庆瑞自然听出了自己副手的意思,有些不确定的问道,李宁这边的伤亡情况早被参谋进行汇总,发到了他的手上。
照理来说,蓝军至少绝大多数的火力都已经不再隐藏,而且渡河都快成功了,为什么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