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明确吴越东南隅、鼃黾之岛及燕国旧地等,都并非鬼先生新山门所在地。
姬宫湦除了猜测,鬼先生新山门在倭奴之地或朝鲜南半岛,还突发奇想,觉得箕子朝鲜与鬼先生存在某种关联。
因此,便让郑黙留心朝鲜北半岛,尤其乐浪郡浿水对岸。
现如今,飞熊军甲士小队越过浿水,抵达宫中典籍记录的箕子朝鲜所在地,结果却没有发现箕子朝鲜。
准确来说,应该是没有发现正常存在的箕子朝鲜,而是找到大量断壁残垣。
从各种痕迹来看,其实并没有荒废太久,估计也就五六年的时间。
只不过由于荒废时经过大火焚烧,导致大部分房屋坍塌,后来风吹日晒,加上野草蔓延,使得残剩的泥石墙再次坍塌。
五六年的时间看似很短暂,但是大自然的威力远比想象中要恐怖。
甲士小队进入箕子朝鲜的城邑废墟,并未发现打斗痕迹与人类骸骨,说明箕子朝鲜并非被山戎等外部势力攻破灭亡,更不是感染某种恐怖的瘟疫。
最大的可能,便是姬宫湦习以为常的弃国而逃。
如此一来,便进一步验证姬宫湦此前的猜想。
箕子朝鲜很大概率与鬼先生关系紧密,燕侯衮乃鬼先生七大寰主之一,游说箕子朝鲜国君,具有天然的地域优势。
虽然箕子朝鲜与燕国都邑相距两千里,中途曾为山戎领地,但是只需制造海船,沿海岸线行驶,便能避开山戎部族,而且缩短时间与降低危险。
按照断壁残垣的破损程度,箕子朝鲜应当是在大周帝国成立前不久,受到燕侯衮的唆使,举国迁往鬼先生新山门。
姬宫湦对此较为淡然。
本以为还要颁布王命诏书,命令郑黙率领飞熊军,以断绝朝贡为名,讨伐箕子朝鲜。
如今箕子朝鲜已经自行弃国而逃,便无需再刻意讨伐。
姬宫湦随即命令内史伯朙,重新拟写王命诏书,将箕子朝鲜旧地划归乐浪郡管辖。
除此之外,命令飞熊军继续往朝鲜北半岛探索。
若是发现鬼先生新山门,便无需奏报,可以直接发兵前去剿灭。
如果没有发现鬼先生新山门,那就说明鬼先生极有可能迁往倭奴之地,往后真正控制朝鲜北半岛,再派船队渡过朝鲜海峡,便能对鬼先生赶尽杀绝。
至于朝鲜北半岛,则参照前世史书所载,未来将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临屯郡,西部为真番郡。
公元前一百零九年至公元前一百零八年,汉武帝刘彻剿灭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与中部设立汉四郡,分别为乐浪郡、玄菟郡、临屯郡与真番郡。
姬宫湦此前便已预先设立乐浪郡和玄菟郡,如今预先设立临屯郡及真番郡,名称便是完全参照汉武帝刘彻所设立的汉四郡。
最大的区别,则是管辖范围则比汉四郡更大,完全涵盖整个朝鲜半岛。
不像汉武帝刘彻,由于各类难以克服的原因,没有能继续往南征伐,导致朝鲜南半岛还存在三韩,即马韩、辰韩和弁韩这三家类似国家的部落联盟。
西周末年,虽然华夏九州的整体生产力,远不及汉武帝刘彻在位之时,但是如今的朝鲜半岛,除去已经弃国而逃的箕子朝鲜,整体仍处于未开化状态。
吞并整个朝鲜半岛,反倒没有多大的外部阻力。
只需不断收服零散的土着部落,再通过划区火烧的模式,便能不断地建造农庄。
至于何时能吸引人口,真正实现正常化运行,只需静待时间流逝,大周帝国腹地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便会自动向四周外溢。
……
大周帝国四年,八月底。
瞿无疾便传来战报,位于金陵郡北部的邗越部落,面对玄甲军重兵临境,几乎没有过多抵抗,便选择归附大周帝国。
考虑到可能会存在慢性瘟疫的病源,对待邗越部落子民,同样采用与会稽郡相同的接管之策。
但是考虑到存在几率问题,会适当放宽标准。
至于何时能够完成接管,使邗越彻底成为过去式,姬宫湦并不强行要求。
根据此前开疆拓土的效率,肯定不会超过三年五载。
大周帝国才成立四年,姬宫湦也正值壮年,有足够的时间等待,同时也必须耗费很长一段时间去等待。
无论是新纳疆土的开垦,来自不同地方的新国人互相融合,大周帝国的人口增长,都是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
根据各郡县上报汇总的数据,截止上半年,大周帝国的总人口才刚好超过八百万。
而在姬宫湦前世,人口过百万的县不在少数,八百万的人口体量,也就相当于一个二线城市。
大周帝国若想持续扩张,疆土超过前世历代王朝,必须要有足够人口,才能支撑如此庞大的帝国运转与发展。
前世历代王朝人口快速增长,本质上是因为食物充足,能够养活更多的人,直至达到土地承载的极限。
一旦超过极限,只要出现天灾,便会直接引发战争,最终演变成改朝换代。
西周末年,受限于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虽然有充足土地,但是根本无法进行大面积开垦与耕种。
而且即便是正在耕种的熟地,粮食产量也低得可怜,根本不足以养活更多人口,这也正是西周人口基数过低的根本原因。
重生周幽王不久,姬宫湦便着重提升生产力,譬如改进农具、培育种苗、种养结合、沤肥熟化等方面。
随着铁制的武器装备逐渐增多,青铜制式的武器装备不断被淘汰。
与此同时,铜锡矿正在源源不断地开采,尤其是在姬宫湦的指点改良下,开采设备与冶炼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使大周帝国的青铜产量连年攀升。
大周帝国以纸币为主要流通货币,又得以节省大量铜料。
因此,青铜制式的农具器械,大量流入普通新国人家中,使得大周帝国的社会生产力,已经不逊于秦汉时期。
纵观前世史书所载,其实秦汉时期之后,社会生产力便没有本质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