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了豆包婚礼这个经验包,汤圆的婚礼办起来,大家就都得心应手了不少。
加上又多了姜氏这个帮手,路蓁蓁和橙子都感觉轻松了许多。
等到汤圆的婚礼办完,府里的下人们都松了一口气。
路蓁蓁也大方的给府里所有的下人,都发了两个月的月钱。
周氏也获得了跟姜氏一样的待遇。
三朝回门后,立刻麻溜上岗干活。
三个月后,姜氏和周氏妯娌通过了婆母路蓁蓁的考核后,国公府和侯府的中馈大权立刻就被丢到她们俩的手里。
姜氏和周氏拿到中馈权,心里自然是高兴的,谁不想当家做主啊。
只是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傅知易就宣布,要分家了。
别说姜氏和周氏吓了一跳,就是豆包和汤圆都被打了个猝不及防。
豆包没忍住:“爹,二弟是新出炉的定远侯,不能久居国公府,得分府别居这说得过去,可您把我怎么也分出去了?”
傅知易一哼:“谁说把你分出去?你跟你媳妇儿老老实实的呆在国公府!我跟你娘,你祖父祖母和你妹子,我们分出去,回郡主府单过。”
豆包急了:“不是,这天底下哪里有分家,把爹娘祖父祖母分出去的?爹,儿子我哪里做得不好,您教训归教训,别拿分家开玩笑。”
“谁跟你开玩笑了?你们都成家了,以后就该自己当家做主了。总归是要分家的,早点分好,免得将来牵扯太多,分不出清楚了。”
豆包委屈了:“我们本就是一家人,要分那么清楚做什么?成家了,难道我们就不是一家人了?”
兰氏和三老爷之前就已经听傅知易和路蓁蓁提过那么两句,说等两兄弟成亲后就分家的话。
他们本以为是分家不分居,先把家产分了,免得将来兄弟为这个闹得不愉快,反而伤了兄弟情分。
可是没想到居然是这种分家?
兰氏和三老爷倒是难得想到一起去了。
反正他们没被分出去,还跟着儿子和儿媳妇,还有孙女一起呢。
回郡主府住也挺好。
至于两个大孙子,就在隔壁,隔得又不远。
再说了分家又不是分宗,只要有心,隔三岔五的就能见着,也没什么不好的。
尤其是三老爷,几乎要老泪纵横了,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舔兰氏,终于看到了成效。
起码这次分家,儿子终于记得把他也带上了。
感动!想哭!
豆包和汤圆两兄弟是难受想哭!
世上哪里有这样分家的道理?
别人的父母,好几代同堂都舍不得分家呢,怎么他们的父母,就这么迫不及待?
他们是什么很不重要的人吗?
“祖父祖母,你们说句话呀,哪里有这样分家的?这要是分家了,以后你们想看到我们就没那么方便了。而且,说不得过几个月,你们就要抱上曾孙了,你们真舍得吗?”豆包可怜兮兮的看着兰氏和三老爷。
他知道,兰氏和三老爷往日里最疼他们三兄妹了。
如今看爹娘这态度是挺坚决的,只能从祖父祖母这里入手,看能不能求情了。
十分有心机的用还没影子的曾孙来引诱兰氏和三老爷。
兰氏和三老爷果然有几分心动。
兰氏犹豫着想开口劝上几句。
路蓁蓁先开口了:“分家而已,三座府邸离得这么近,你们真想祖父祖母了,只要你们不嫌累,天天过来请安不就能看着了?你们以后有了孩子,你们祖父祖母要是想孩子了,就去你们府里住上几日,难道你们还能不乐意?”
把豆包的话都给堵了回去。
兰氏一听,这话说得对啊,立刻闭口不言了。
豆包和汤圆哀怨的看着路蓁蓁。
他们知道,这家里,看似一切都是路蓁蓁说了算,实际也确实是路蓁蓁说了算。
路蓁蓁都说了这话了,那就代表这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决定,不会更改了。
只是两人还是心有不甘啊,还想说话,被傅知易一手一个,拎着去了前头书房。
至于姜氏和周氏两妯娌,那真是坐立不安。
从内心来说,公婆这么大度放手,成亲三个月就要分家,以后他们自己当家做主,哪个儿媳妇儿会不高兴?
只是这惊喜来得太突然,惊喜也太大了,她们有些不敢相信。
尤其是这分家还分得不合常理,是公婆带着祖父和祖母还有小姑子分出去,让外人知道了,还不知道怎么说嘴呢。
就怕传到最后,成了她们的错,说是她们挑拨着要分家的,那可就冤死了。
尤其是姜氏,压力更大,她都已经能想象到,娘家人要是知道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来骂她不孝顺公婆了。
路蓁蓁见两个儿媳妇脸色惶惶然,知道她们的担心。
安抚道:“你们放心,这分家一事,是我跟你们父亲早就商量过的。也会写入到家规里头去,以后家中男丁,成亲后就分家,你们将来的孩子也是如此。”
这是告诉两个儿媳妇,这事不与她们相干,也不会累及她们的名声。
姜氏和周氏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如此甚好,甚好。
不过这个时候,孝顺的心还是要表白表白的。
两妯娌都忙表态说,其实也不想分家,还想多孝顺伺候公婆和祖父母几年呢。
路蓁蓁断然拒绝:“孝顺不孝顺不在这里。家里养了那么多下人是做什么的?娶你们回来,往小了说,是你们夫君和你们情投意合,想和你们结成夫妻共度一生。往大了说,娶你们回来,是希望你们辅助自家夫君,帮助他们打理好家里的事务,让他们能安心干出一番事业来。还需要你们给傅家给你们夫君繁衍子孙,延续傅家的香火基业。”
“你们能做到这些,让我们这些长辈不担心国公府和侯府后继无人,看到你们夫妻和睦,子孙繁盛,就是最大的孝顺了。”
一席话说得姜氏和周氏眼圈都红了,看着路蓁蓁的眼神,充满了亲近。
这个世道,尤其是高门大户里头,女儿出嫁为人妇,从家中的娇娇女变成了别人家的新妇,在公婆面前立规矩,伺候公婆小叔子小姑子,才是常态。
略微好些的人家,公婆能不给儿子赏下几个貌美丫头,不磋磨儿媳妇,就已经是极好的公婆了。
如同自己公婆这样的,真算得上是神仙公婆了。
也不知道她们上辈子积了多少德,今生才有这样的福报。
一时间,妯娌俩真恨不得把路蓁蓁这个婆母给供起来。
只说傅知易那边,也不知道跟豆包兄弟俩说了些什么,兄弟俩终于不闹腾了。
家产什么的,傅知易早就让人清点过了,也早就分好了。
分家这日,请了长乐长公主和驸马,兰家人,宁平侯府,傅家二房,蜀王府做见证。
这几家人接到帖子都没多想,乐呵呵的就来了。
来了后,才知道居然是要分家,拉他们来做见证的。
再一看这要分家了,按常理来说,应该是儿子们高兴,长辈们不乐意。
可他们看到的是,傅知易和路蓁蓁,还有兰氏和三老爷高高兴兴,豆包和汤圆夫妻一脸郁闷。
咋反着来的?
二老爷神色一变,拉着三老爷到一旁打听情况去了。
兰大舅舅如今年事已高,去年就只挂了一个少师的衔,虽然还是户部尚书,可基本也是半隐退状态了,不过是做个吉祥物镇着户部,只等户部侍郎历练够了,就退位让贤。
不过虽然年纪大了,可精神头还挺好,眼神仍旧锐利明亮。
他素来是知道,自己这个外甥兼女婿和义女两人做事素来有章程,因此只抱着茶盏不说话。
蜀王世子只笑呵呵的跟傅知易说些家常话,半句也不多问。
长乐长公主拉着橙子说话,驸马在大厅里转圈,那博古架就无限吸引了他,那叫一个目不转睛。
宁平侯府今日来的是博哥儿,按理来说应该是傅知简过来。
这不,豆包婚礼后没多久,傅知简就在一次睡姨娘的时候,中风了,据说后半辈子都只能躺在床上,口不能言,手不能动了。
因为不太光彩,对外只说身子不好。
如今已经迁到了侯府后头一座安静的小院子里荣养去了。
所以今日只有博哥儿来了。
他是晚辈,自然是没有他说话的份。
来了就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秀秀气气的喝茶。
倒是兰氏问了几句他的婚事,博哥儿已经定下亲事了,这亲事还是熟人家。
就是唐梁家的闺女。
上次橙子去了西戎草原,被唐梁的人找到。
唐梁知道豆包要成亲,自然也有贺礼要送。
刚好他留在京城的老母亲说是病了,想念孙女。
唐氏也就跟橙子一起回的京城,不过进了京城后就分开了。
后来,唐家人带着唐氏上门,感谢定国公府。
路蓁蓁见那唐氏落落大方,颇有几分英武之气。
想起傅知易那日说的要给博哥儿说个武将家的女儿,就没忍住跟傅知易提了一嘴。
傅知易后来让人去打听了情况后,倒是觉得这唐氏是个不错的人选。
先跟宁平侯府通了气,才又给唐梁去了一封信。
唐梁自然是乐意的。
虽然傅知易和宁平侯府分了宗,可能让傅知易亲自写信来说这门亲事,那就证明,两家的关系还不赖,最起码傅知易对宁平侯世子这个侄子还是有几分关切之心的。
自家事自家知道,他能混到现在这个地步,就是靠搭上了傅知易。
如今能更近一步,关系更近一些,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他也不是那卖女儿的,也让人打听了宁平侯世子博哥儿的情况,性子倒是个温和的。
身边也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还考中了举人。
这门婚事,除了宁平侯和宁平侯其母有些糊涂不妥外,都没什么可挑剔了。
说来还是他们家高攀呢。
征求了唐氏的同意后,这门亲事就定下来了。
博哥儿跟唐氏也已经见过了几次面,两人对对方都还算满意。
年后就将迎娶唐氏过门。
那边二老爷已经从三老爷嘴里知道了今日要如何分家,为何分家,整个人都麻了。
这些年,二房一直紧跟着三房的脚步,日子也确实过得蒸蒸日上的。
可这么分家,实在有点跟不上啊!
二老爷还有些发愁呢,傅知易已经当众将今日为何要分家,以及如何分家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饶是兰大舅舅这样见多识广,泰山崩于面前都不变色的老狐狸,一时也差点被茶水呛住了。
更不用说长乐长公主的驸马了,刚上手了博古架上一个田黄石的摆件,差点没拿稳摔地上。
好在大家都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物,很快就都回过神来。
甚至已经在心里琢磨,这样分家的好处和坏处,自家有没有可行性来。
大家都是来做见证的,当事人都没意见,事情就格外顺利。
只需要在分家书上,签名画押就是了。
这个家分的那叫一个干脆利落和迅速。
等到消息传出去,大家震惊的时候,傅知易和路蓁蓁已经带着兰氏,三老爷和橙子搬回了郡主府。
一时间,京城官宦圈子里说什么的都有。
男人们都觉得定国公分家太过草率了,女人们是隐约知道了当初宁平侯府后院的一些事情的,都觉得定国公夫妻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未雨绸缪呢。
年轻的一辈们,则是羡慕豆包和汤圆兄弟,刚成家,父母就将爵位家业一并交付,不偏不倚,简直是梦寐以求的父母。
倒是那些未出阁的千金们,纷纷打听,朝着哪个方向磕头,能得一对这样的神仙公婆,她们一定天天早晚磕头。
反正定国公府这次分家,给了京城官宦圈子极大的震撼,尤其是后来见定国公世子和定远侯兄弟俩分家后,感情甚至比过去更好了,守望相助,互为依靠。
妯娌之间也从无罅隙,从未红过脸争过长短。
倒是让后来不少人家分家的时候,都有意无意的学上了定国公当初分家,这都是后话了。
要说定国公府分家,谁最高兴,那莫过于长乐长公主了。
两人又挨着一起住,随时可以串门了。
宫里知道了,分别将路蓁蓁和傅知易给叫了进去。
傅知易去了皇帝那里,路蓁蓁就去了太后宫中。
听说这是两夫妻的主意,和孩子们并不相干,孩子倒是不想分家后,皇帝和太后才放下心来。
太后如今想到什么说什么,“这么分家也好,都是你们夫妻的嫡亲骨肉,偏着哪一个都不好,如今一碗水端平了,不管外人怎么说,做父母的是问心无愧了。”
路蓁蓁点头:“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就是外人也没处说去,豆包是长子,得了定国公府。汤圆是次子,得了定远侯府,他老子挣下的这两份家业,也算对得起他们了。”
皇后就笑:“你们夫妻也是真舍得啊!”
路蓁蓁也笑:“儿孙自有儿孙福!该给他们的已经都给了,他们也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小家,是一家之主了。若还在我们夫妻的庇佑之下,如何能长大?如何能给自己的妻儿遮风挡雨?倒不如早点丢手,让他们多去碰碰壁,吃吃苦头,学点经验教训的好。”
“就算磕磕绊绊的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如今他们做错了事,或者走偏了路,我们夫妻还能看着,有能力拉回来。可若现在不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闯,将来等我们夫妻都老了,也看顾不了的时候,再做错了事,走偏了路,那就真没法子了。”
一席话说得太后点头不已。
皇后若有所思。
至于前头御书房里头。
皇帝一脸不高兴:“你分家就分家,把你两个儿子分出去不管就算了,你连朕都不要了?”
傅知易一脸黑线,“陛下慎言!臣只不过想告老回家,多陪陪妻女罢了。”
这话让外人听到了,还以为两人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呢。
皇帝一拍桌子:“你比朕还小几个月呢,你都告老了,朕是不是要退位了?”
傅知易揉揉脸:“陛下,你讲讲道理好吧?您跟臣能比吗?臣在西戎受了伤,虽然调养了数年,可到底伤了根本。这两年已经时常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尤其是到了冬日,从骨头缝里就开始冷飕飕地疼。”
“不是臣不想继续为陛下效力,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皇帝一听,本来的生气立刻变成了担心。
一叠声的让叫齐太医来给傅知易看看。
齐老神医拎着药箱子过来,给傅知易诊了诊脉后,神色就严肃了起来。
皇帝心里立刻就咯噔一下。
“如何?”
“回禀陛下,定国公这是早年中毒本就伤了元气根本,后来虽然有调养,到底不比常人。在西戎受伤中毒后,更是勾起了早年中毒后的暗伤。定国公最近两年是不是到了冬日就感觉身上发冷,骨头缝里冷出来的,行动就疼?尤其是阴雨天气,更是难受?”
傅知易点点头。
“那该如何治?”皇帝忙问。
“定国公需要休养,最好是到温暖的地方去休养,京城到底还是太过寒冷了些,尤其是冬日。除非定国公冬日都窝在屋子里不出来,屋子里保持温暖如春,日子才会好过一些。”
“而且若是不仔细调养,这样下去会一年比一年厉害,还,还——”
齐老神医吞吞吐吐。
“还什么?说!”皇帝怒了。
“还会有碍寿数!”齐老神医跪了下来。
皇帝顿时沉默了,好半天才艰涩的开口:“朕命你,好生给定国公开方子调养,务必,务必——”
傅知易打断了皇帝的话:“陛下,就别为难齐太医了。”
又示意齐老神医下去。
等书房里只剩下君臣二人,皇帝抬眼,看着傅知易的眼神里,多了一丝愧疚。
“朕——”
“陛下,一切为了大顺!臣不悔亦无怨!”傅知易微微一笑。
皇帝闭了闭眼,再睁开,“既然如此,朕封你为岭南道总督,入岭南道,主管岭南道一切军民事务。”
傅知易连忙推辞:“臣的身体,实在担不起如此重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君臣二人一番推拒后,傅知易最后领了岭南道安抚使的职,代天子体量安抚岭南道各处和军民。比总督清闲,没事到处逛逛,看看,有什么大事可以随机便宜处理。
简单来说,就是位高权重还清闲,相当于是皇帝放在岭南道军民官员头上的一把刀。
有了皇帝这道圣旨,一月后,在众人的不舍中,傅知易收拾好行囊,带着路蓁蓁,兰氏和三老爷,还有橙子,踏上了去往岭南道的漫漫长路。
看着京城离得越来越远,橙子兴奋的声音,从马车里传了出来:“爹爹,娘亲,反正这次爹爹这次上任不着急,咱们绕道江南一趟如何?去看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和杭州,然后再去岭南道好不好?”
傅知易中气十足的声音:“行!咱们这一路都听橙子的安排,橙子说去怎么走就怎么走。”
橙子欢呼雀跃:“那可就这么说定了——”
跟在前后的人,都是傅知易和路蓁蓁身边的老人,还有就是先帝留下的那批人手。
这些人手留在京城傅知易也不放心,自然是带在身边,带离京城越远越好。
他们此刻脸上都挂着轻松的笑容,跟着主子离开京城,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大家的好日子都还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