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提议让周莉心动。作为母亲,她当然希望儿子能借此机会光宗耀祖。
但理智告诉她不能草率决定:“我会转告他,不过小宁已经成年且事务繁忙,连过年也只在家待了不到一周,所以我无法替他答应。”
姜志超理解地点点头:“我们学校也会尊重他的意愿。”
随后提到教育局沈局长将亲自送来喜报,请求周莉调整上午的研究安排。一位数学老师立刻表示愿意帮忙代课。
看着他们离开,一位同龄教师感慨地说:“要是我的孩子也能像周老师的儿子一样出色就好了。”
另一位年轻些的教师插话道:“我最佩服的是,换成我们在那种情况下,能忍住不立刻答应让自己的孩子回来讲话吗?”
此言一出,办公室再度陷入沉默,片刻后才有人轻叹回应。
当许宁从午睡中醒来时,已经是午后了。
参加这么盛大的典礼,比在机房连续熬夜还要疲惫。
重生后,许宁发现自己不仅获得了系统帮助,还解锁了一项特别的技能——睡眠时间储存。
这意味着他可以一次性睡很长时间,然后接下来几天只需要少量的休息就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这简直是职场人士梦寐以求的能力。
这次,他一觉睡了十几个小时,并不觉得奇怪。昨晚回家已是深夜,所以没给家里打电话。
洗漱完毕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联系家人。
手机解锁后,发现有不少未接来电,除了预期内的朋友杜亦熵和唐正林的电话外,还有一些陌生号码,而且好几个都重复拨打过。
1997年的手机只能用来打电话,没有短信功能,如果错过了电话,就只能等待对方再次尝试联系或自己主动回拨。
考虑到现在接近下班时间,家里的电话可能也无人接听,他决定先给杜亦熵回电。
杜亦熵的祝贺充满热情,特别赞扬了他在颁奖典礼上的表现。
“小许啊,你昨晚的回答真是说到大家心坎里去了!”
杜亦熵的声音中透露出难得的兴奋:
“今天好多媒体找上门来,想拿你的发言稿。我告诉他们那是临时加进去的环节,没有准备稿子,他们一开始都不信。”
“我能理解。”
许宁心里想着:“毕竟我才22岁,取得的成绩已经超过了很多人一辈子的努力,而我在获奖感言时表现出的成熟度,确实让人难以置信。”
这番话从一个看似年轻有为的人口中说出,确实容易引起外界的好奇与质疑。
年轻的许宁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这种独特的气质自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面对大家的好奇,他不想透露那番话其实是说给前世的自己听的,于是轻描淡写地回应道:
“只是些个人的心得,如果军工学院需要,我也可以整理出来。”
他对京航有着深厚的感情,毕竟这里是他两世求学的地方。
对于能够帮忙的事,他并不推辞。
“不必麻烦你了,央视会处理好这些记录,虽然会有些延迟,但关于五四奖章的报道将至少持续一周,我们不急。”对方说道。
“连续报道……一整周?”
正准备做番茄炒蛋的许宁闻言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杜亦熵接着解释:“没错,从今天起,新闻联播中会有三分钟的特别节目,持续七天。今晚是综述,接下来六天则分别介绍每位获奖者的成就。”
杜亦熵补充道:“所有提交的材料都已经过军工学院和相关部门的筛选,确保公开后不会造成泄密风险。
宣传部门会在完稿后送一份给你审核,确认无误后再正式播出。”
这次的大规模报道,彰显了五四奖章的重要性。
在当今时代,正面引导尤为重要。而有杜亦熵参与审查,许宁对报道内容感到放心。
“老师考虑得很周到,这样安排确实稳妥。”
电话里,杜亦熵还分享了一个细节:
“考虑到你的特殊情况,我们特意要求主持人改变个人出场次序;这样可以让你最后出场,为节目制作和主持人提供更多准备时间。”
这细微之处的调整,显示了对许宁的重视。
稍作停顿后,杜亦熵又提到接下来的计划:“因为涉及到个人经历,后面应该还会有一对一的简短访谈,你看这两天什么时候方便?”
“这两天我在家,随时都可以配合他们的时间。”
尽管通常不喜欢参与这类活动,但对于央视的专访,许宁认为这是必要的——不仅是为了个人荣誉,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现在,他已经在航空工业的发展方向上拥有了相当的话语权。
如果回到一年前,当他还是一名普通大学生时,谁又会重视他的见解呢?
那时的他,甚至连发表意见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对他人产生影响了。
只有在逐步完成项目、证明自己的能力之后,他的声音才开始被认真对待,意见也变得有价值。
随着时间推移,个人荣誉和地位也随之提升,这一切都让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为了确保一切顺利,我打算让记者今天下午就过来找你。
这样如果有任何需要调整的地方,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修改。请保持电话畅通,等记者到了我会再联系你。”
安排好后续宣传事宜后,许宁紧接着给唐正林打了电话。
得知采访已经安排妥当,唐正林只是简短地回应了几句便结束了通话。
接下来,许宁拨打了几个之前未记录的号码。在这个诈骗电话尚不常见的年代,回拨陌生号码通常不会带来麻烦。
第一个电话来自京都本地,接通后对方自称是航空工业第一招待所的工作人员。
许宁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昨晚仪式参与者打来的电话。
报上名字后,对方显然早有准备,让他稍等片刻。
不久,一个响亮的声音传来:“小许,昨天的表现非常出色,真是为我们的航空事业争光,也为国家添彩!”
尽管通话质量不高,但许宁还是立刻认出了那是杨知书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