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总过奖了,那些临场发挥的想法其实都是我在八三工程中积累的心得。
这次能够获奖,离不开您和各位前辈提供的平台与机会,还有同事们的支持。”许宁诚恳地说道。
私下交流无需虚张声势或客套,许宁对杨知书的感激之情是真诚的。
在昨晚的颁奖典礼上,他看到自己推荐单位一栏写着:
华夏航空工业总公司(主)和京城航空航天大学(协),这表明杨知书即便不是决定性人物,也是推荐他获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毕竟,杨总曾在去年底承诺要给他一个重要的奖项。许宁对这位总工程师的性格早已有所了解。
性格直爽,有时像江湖中的豪侠,杨知书说话从不拐弯抹角,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做到。
他承诺推荐许宁评奖,自然说到做到。然而,这次推荐的结果远超他的预期。
“咱们私下说开了。”
面对许宁的感激,杨知书坦率地说道:“这个奖项最初是我提议梁语平上报的,当然涪城、咏都和镐京的团队也提供了很多帮助。
但最终获奖,完全是因为你自己的实力。听说是从近千人中选出的六位,竞争非常激烈。”
“我推荐你,确实有私心。”
杨知书笑着继续说:“希望你能成名后别忘了支持我们所里的项目。去年下半年你在的时候,项目进展得飞快,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数字化研发组的林欧华他们经常谈起你,好像就差没把你的照片挂到计算中心的大门上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笑声。
“可千万别挂外面了……”
许宁赶紧回应,虽然明白对方在开玩笑,但还是觉得有些夸张。
“放心吧,他们知道分寸。”
杨知书也笑了起来:“有时间回盛京看看吧,既然你是柳城人,咱们也算是老乡,即使没有项目合作,回来走走亲戚也是好的。”
事实上,年初时杨知书想通过五四奖章留住许宁,期望他在毕业后加入601所。
然而,许宁在过去四个月里的表现让他名声大噪,吸引了国防科工委内部众多高级人士的关注,使杨知书意识到单凭一个奖章已不足以吸引这位人才。
尽管如此,杨知书还是进行了自我调整,选择了更现实的目标——希望许宁能在他们的项目上多投入一些精力,这样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而许宁也能理解杨知书的想法,毕竟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安排。
虽然他自己更倾向于开发工具或方法论来促进国家科技与工业的进步,但参与具体项目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技术工作是许宁的根基,即使现在他已小有名气,这份本职工作仍不可忽视。
更重要的是,他至今还没有独立领导项目的经验,这对他的职业生涯来说是一大遗憾。
有些人认为,行业内的传统规则会束缚天才的发展,但事实并非如此。
即便是天赋异禀的人,也需要通过实践来积累经验。直接参与项目不仅能让他快速成长,还能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例如,他最近专注于多物理场仿真的研究。
即便最终开发出了软件,推广也是一大挑战。比起依赖行政指令,亲自用这款软件完成一个大型项目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成功的案例往往比任何言语都更有说服力,就像他早期在新舟60项目中创造的机翼模型,如今已经在航空工业内部广泛使用了。
这段时间,来自镐京区号的电话不断,显然是603所打来的祝贺电话。
易合旭、郭林科、姚美玲和徐舒分别代表各自机构来电,虽然只是简短的问候,但也显示了同行对他的认可。
随着消息传开,更多的电话接踵而至,从咏都到筑城,乃至他曾工作过的316军工厂,各种祝福纷至沓来。
面对如潮水般的电话,许宁深刻体会到了“红人”的滋味。
他开始怀念短信和微信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只需发送一条文字信息就能轻松回应众多的祝贺,而不必像现在这样口干舌燥地逐一回话。
这一刻,他无比期待短信功能的到来,以简化这繁杂的交流过程。
电话铃声终于平息,许宁很快收到了准备采访的通知。
面对央视的镜头,他心里难免有些忐忑,但比起刚才那阵接二连三的来电轰炸,这点紧张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适应吧……”他在换衣服的时候嘀咕着。
十几分钟后,在军工学院的会议室里,许宁见到了那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姐姐、但实际上比他还年长近20岁的着名主持人。
一开始,他还是有点惊讶的。
不过,很快他就了解到这次采访虽非正式访谈节目的一部分,但某些片段可能会出现在报道中,而上层对这次采访给予了特别关注,因此派出了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负责。
尽管这位主持人对航空领域知之甚少,但她提出的问题却恰到好处,既简洁又不失深度,没有给人压迫感。
这让整个采访过程变得非常流畅自然,和另一位在采访丁院士时表现得咄咄逼人的女主持形成了鲜明对比。
采访接近尾声时,主持人突然问起了许宁昨晚在颁奖典礼上的发言。
“您是我们最年轻的专访嘉宾,通常我们期待年轻人能展现出更多的激情和自信,但您昨晚的表现给了我们一种别样的感受。”
这一次,许宁无法轻松带过问题,他沉思片刻后回答:
“我认为少年气不是放纵自我或盲目自信,而是在历经千帆之后,依然保持真诚的初心。”
这个问题其实是主持人临时决定提出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收视率及满足她的好奇心。
虽然昨晚的颁奖典礼她并未亲自参与主持,但在幕后全程观看,并且清楚地知道那个环节是意外加上的。
因为时间安排上的变动,所以许宁不可能提前得知会有这个提问,更不用说准备答案了。这段即兴的回答,正是他对那份真诚的最好诠释。
许宁的回答显然出乎了主持人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