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基因话题的讨论中,反对者常以“多吃点”这类情绪化表达进行反驳,这一表述不仅暴露了认知偏差,更掩盖了关于食品选择权的深层矛盾。
从市场现状看,当前中国市场的转基因食品主要为木瓜和食用油,木瓜作为小众水果2023年全国人均年消费量仅约0.15公斤,且转基因木瓜占比约95%,因其非主食属性即便全部消费也无法构成“过量摄入”;而食用油消费存在的“过量”问题(人均日摄入量42克远超指南推荐的25-30克)是总量问题,与转基因无关,市场上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用油均属油脂,减少摄入应针对总量而非单一品类。
反对者用“多吃点”攻击支持转基因者,实质是将“技术安全性”偷换为“摄入量建议”,属于典型的稻草人谬误,科学讨论的核心应是技术生产食品的安全性,而非营养学层面的摄入量问题。
支持转基因者强调的“选择权”本质是让经过安全审批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平等上市,而非强迫消费。
以玉米为例,中国尚未批准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消费者想购买转基因玉米无渠道可选,反对者一边用“多吃点”讥讽选择权,一边反对转基因作物上市,实质剥夺了消费者“选择更优产品”的权利。真正的选择权是让安全产品进入市场由消费者自主决定,如超市中不同品类大米、食用油共存,丰富货架才是选择权的载体。
“放开转基因种植”并非强制推广,而是让技术接受市场检验,需严格审批、强制标识、多元共存三重保障:延续个案评估确保上市作物通过全流程检测,参考国际做法对转基因食品明确标注让消费者知情选择,保障传统作物种植同时允许转基因作物依法上市形成多层次供给体系。反对者担忧的“垄断”“强迫”可通过法规约束,而非禁止技术应用,如杂交作物未完全取代传统品种,转基因作物也将作为选项与其他技术共存。
以美国为例,其转基因作物商业化30年市场呈现多样性,大豆、玉米、棉花转基因品种占比虽高,但非转基因品种仍在有机、高端食品等细分市场供应,转基因技术通过提升产量、降低成本让消费者可用更低价格购买传统产品,生物技术公司还持续研发非转基因的基因编辑作物丰富选择维度。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口口声声“多吃点”的反对者,本质上暴露了对转基因技术和市场现状的无知。现实中,许多反对转基因的人连我国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仅有木瓜和少部分食用油(转基因油本质上也不算转基因食品)都不清楚,更不了解转基因技术基本原理,却仅凭模糊的印象,盲目反对。
就如同有智商在5以下的人,他们对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核心概念和理论内涵一无所知,却跟风的反对相对论一样,都是在知识空白基础上仅凭无知输出。
它们这种愚昧的反对,反映出反转群体缺乏基本科学素养和信息查证能力,易被“西方阴谋”“政府投毒”等伪命题煽动,成为反科学传播的棋子,不仅阻碍农业科技发展,也让理性讨论难以开展。
科学的进步需要理性讨论,允许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产品平等竞争,让消费者在知情基础上自主选择,既是对个体权利的尊重,也是对技术发展的包容。而那些在一无所知情况下反对转基因的人,其言论缺乏科学依据,本质上是理性的缺失,唯有通过持续科普教育提升科学素养,才能让讨论回归科学本质,以理性之光照亮技术与社会的共融之路。
(作者:草叶草根,写于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