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和赵统进宫后,刘禅赶紧让他们坐下。
赵云父子俩给刘禅行礼后坐下。
赵云开口道,
“大王见召,不知所为何事?”
刘禅回答道,
“义兄如今已经弱冠,不知叔父有没有给义兄寻得什么佳偶?”
赵云听了一愣,随后反应了过来,这是大王要给儿子赐婚了。
他们这些功臣的儿女,大部分都会婚嫁功臣的儿女,什么张飞儿子娶赵云女儿,关羽女儿嫁法正儿子之类的。
本来,所有人的女儿,最好的归宿就是成为刘禅的夫人,但是现在的情况,刘禅既不嫁人,同时也不是非常喜欢女色。他们自然不会再想着嫁女儿给刘禅。
听到刘禅问赵统的婚事,赵云心中也很高兴,不知道刘禅看中了哪个功臣的女儿,这可是刘禅第一次为大臣赐婚。
无论赵云心中有没有中意的功臣之女,既然刘禅这样问,他都只能说没有。
至于赵统,大王和他父亲谈论他的婚事,哪里有他说话的份。
赵云赶紧站起身来,说道,
“未曾有合适的待字闺中的女儿。”
刘禅说道,
“我有一个贴身的丫鬟,对我忠心耿耿,如今年岁渐长,已经到了婚嫁之期,我不忍她嫁与他人,想着义兄是我知根知底的人,将她嫁与义兄我心里放心。
同时,我的丫鬟也是我知根知底的人,人品贵重,知书达礼,嫁与义兄,绝不会辱没了义兄。”
说完,刘禅盯着赵云看。
如果赵云有任何不满的情绪,觉得刘禅将丫鬟嫁与儿子,配不上儿子的身份,辱没了儿子,刘禅就绝不会强人所难。
毕竟盼儿只是思春了,又不是情根深种,非谁不嫁。
然而,赵云确实是个没有脾气的人,对待刘备父女,是真正的死心塌地,听到刘禅要将一个婢女嫁给他儿子为妻,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妥。
反正刘禅说的话,在他看来都是有理的。
他自己七进七出,从长坂坡救出来的婴儿,如今已经成了当之无愧的世间第一大英雄,一想起这件事,他就豪气顿生。
亲自抱回来的小主人,怎么可能会出错?
赵云拱手行礼道,
“大王亲自调教的丫鬟,自然是知书达礼,臣多谢大王赐婚。”
刘禅见赵云如此恭谨,很是满意,点了点头,说道,
“此女从小便在我府中,叔父和义兄都是见过她的,便是我的丫鬟盼儿。”
盼儿来到刘禅府上,已经超过十年,刘禅幼年时,赵云依然在刘禅府中护卫,当然认识刘禅府中的丫鬟。
而盼儿早早就在军中担任刘禅的亲兵,为刘禅宿卫,赵统在军中之时,也是见过她的。
盼儿虽然容貌不如春梅,或者说,各方面都不如春梅,但毕竟也是刘禅身边的人,自然不亚于那些世家大族,功臣勋贵的小姐。
赵统自己也能接受。
刘禅笑着问,
“兄长有没有什么看法?”
赵统拱手道,
“赵统全凭大王做主!”
刘禅笑着说,
“那就好!
盼儿伺候我已经十年,我对她们几个人一直视为姐妹,我不能委屈了她,也不能委屈了你。
我明天就赐她府邸,待你们成婚以后,赐她为四品夫人。”
东汉时期,三公九卿制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官制的发展了,比如太守,州牧,刺史,都是位比九卿,能说他们一样吗?甚至尚书令,中书令也是位比九卿,这能一样吗?
大将军高于三公,太傅位列三公之上,被称为上公,越弄越复杂。
所以自然而然的,品级制开始慢慢实行了。谁官大谁官小,一目了然,再也不用说什么位比三公,位次三公,位比九卿,位次九卿了。
而诰命夫人们,也自然也跟着有了品级,四品诰命夫人,已经是最高等级的夫人了,仅次于刘禅和刘备自己的夫人。
比如刘备的夫人吴夫人,就被刘禅封为三品的奉国夫人。
赵统听了赶紧跪地拜谢。
刘禅接着笑道,
“盼儿本是陈家女儿,家中已经没了父母,我赐她姓刘,从此我便是她娘家人。”
赵云和赵统父子再次感谢。
等赵云父子离开王宫后。
刘禅才叫来了盼儿。
刘禅今天一整天忙上忙下,但是她所忙的事,并没有告知盼儿,等一切尘埃落定后,才把这件事告诉盼儿。
盼儿来后,刘禅看着盼儿笑。
盼儿被刘禅笑得浑身不自在。
刘禅并没有嘲笑盼儿昨天晚上在自己的房间外面玩手艺活,这种事情对于一个大姑娘来说,也太过于丢脸了。
刘禅笑着说,
“盼儿,你在我家已经待了十年了。十年来,你尽心尽力伺候我,对我忠心耿耿,我都是看在眼里的。
如今你年龄已经大了,也是到了离开我的时候了。”
盼儿吓了一跳,赶紧跪了下来,泪水刷的就掉了下来,刘禅自从六年前,执掌家事以来,从来没有赶走过任何一个丫鬟,她不知道刘禅为何突然要赶走她。
盼儿跪下来后,不停地磕头,
“大王,我做错了什么,请大王责罚,但请大王不要把我赶走。”
刘禅笑着说,
“你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是你年龄大了,现在若不好好嫁个好人家,等将来再过几年,年龄更大了,年老色衰了,就找不到好人家了。
我已经为你觅得一个英雄夫君,他是我麾下重臣,对我又忠心,把你嫁给他,对你,对他,我都知根知底,你们将来肯定会夫妻和睦,琴瑟和鸣。”
盼儿听到刘禅竟然是把她嫁出去,还是嫁给刘禅麾下重臣,顿时愣了一下,就连眼泪也止住了。
她只是一个丫鬟而已,何德何能,能够嫁给重臣。
刘禅笑着说,
“我打算把你嫁给我的义兄赵统。他和你一样,也是跟随我很多年的人了,不同的是,你是在内侍奉我,他是在外效忠我。
等你嫁给他以后,我就要叫你一声嫂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