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纲等大臣不怎么赞成,但是他们也根本挡不住宋钦宗,甚至,就连对议和的人选都无法左右——宋钦宗选择了一个自己比较信任的、同样觉得应当求和的大臣作为使者,虽然李纲等人觉得此人软弱,一见到金人就会什么都答应,但并没有什么作用。】
【果不其然,这一次议和,这个使者直接同意了金军提出来的所有要求——这些要求其实应该有不少都是金军试探性提出的,就等着双方砍价还价,他们估计也没想到宋朝这个使臣竟然真的能够全盘答应……】
【这一次条件如下:宋朝要给金军五百万两金,五千万两银,一万头牛马,一百万匹绸缎,割让太原、中山和河间三镇,宋钦宗尊称金朝皇帝为伯父,派遣宰相和亲王到金军中充作人质,并且宋朝要把金军安全地送过黄河。】
【这些条件基本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要好处,另一部分是保证金军能够安稳抽身。】
【宋钦宗在收到条件后,同样全部答应了,国库空虚?那就直接从全京城的百姓家中搜刮钱财;宰相亲王?那就让他们去;把金军送过黄河?没问题,虽然各地的勤王兵马即将赶来,但那不重要。】
【就这样,尽管主战派的大臣们纷纷劝谏,但皇帝心意已决,还是答应了金军的全部条件,并且给出了金银绢帛——除了割让太原三镇之地的事情,还在朝中扯皮,虽然答应了但是在行动上还没有彻底答应下来。】
这样的条件,宋钦宗这样的应对,让民间直接炸锅了。
“金人根本没时间也没条件打下来京城,这皇帝为什么要答应这么过分的条件?!”那不是勤王的兵马已经差不多快要到了吗,不是说京城的城墙非常坚固吗,为什么还要答应这样的条件?
皇帝根本不可能这个时候被金人抓住或者杀死,他害怕个什么劲儿?!就算退一步,即使真的城破,他作为皇帝,也不是没有可能直接被护送着逃走,他现在慌什么?
就算是真的要谈条件,那也不是这么谈的啊!
他们这样的小民谈条件,也都是你来我往,双方互相砍价,最终谈成一个双方都比较能接受的结果,而这个结果,一般来说就是折中版本。
怎么皇帝会这么全盘答应?
“而且那金人自己也知道自己到时候不保险,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要求人质和护送自己渡过黄河了……”这不就证明,金人自己也知道,自己很可能不是宋朝各地赶来的勤王兵马的对手吗?
金人自己都有这样的觉悟,为什么宋钦宗没有!
所有人在摇头之余,又突然倍感自己的头脑——这么看来,这个皇帝和他们也没什么差别嘛!
甚至何止是没有差别,而是这个皇帝还不如他们!换成他们当这个皇帝,那也不可能就这么答应了那金人的要求。
——他们倒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够坚决地坚持到援军抵达,完全不理会金人的条件;但至少,就算他们选择和谈,也不会直接这么全盘答应。
这宋钦宗还不如他们呢!
“那金人这么一看,以后更不会放过宋朝了……”有些人直接想到了日后,“我也觉得,金人提出来的这么一堆条件,有不少也都是试探宋朝,他们估计也没指望过这么多条件能够全都达成……但谁能想到,宋朝竟然真的全都答应了!”
就比如说那黄金白银牲畜绸缎等等,这完全可以往下砍;两国之间的称呼问题,也可以往下砍;割让土地,同样可以往下砍——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嘛。
可宋钦宗这么个反应,那就是后患无穷。
“只希望宋朝当时的百姓能够吸取教训,这一次金军退走之后,赶紧跑!”另一个人叹道,也顺手把这句话发到了“历代”之中。
宋钦宗这一次,能够头脑发昏分不清情况地全盘答应金人的条件,并且为此来搜刮京城百姓的家财——凡事有一就有二,他能这么干一次,就一定会有下一次。
下一次,金军再次进攻,宋钦宗也一定会再度头脑发昏,很可能会答应下来什么同样无法承担的条件,然后选择来欺压百姓——主要是京城百姓,其他地方的百姓这个时候他也管不到——到时候,京城的百姓只会比如今更惨。
因为金人的条件一定会比如今更加过分。
而普通百姓,除非造反,否则是很难影响左右朝堂大事的,特别是皇帝。
所以,等到这一次金军撤兵,城中和京城周边的百姓就赶紧跑吧!跑!跑得越远越好!
谁也不能保证,下一次金军来袭,有这样的皇帝,金军会不会直接把京城附近的城池也都霍霍了。
同为百姓,他也能够深切体会到那个时候宋朝百姓的恐惧和绝望,而他能够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只能提醒一下,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