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 · 镜头一】:
天界,金阙云宫,灵霄宝殿。
宝殿之内,玉帝天尊端坐在宝座之上。
堂下聚集了天界文武仙卿,众位仙神依次列班。.
此时,正是天庭早朝之际。
忽然间,只见金光万道,瑞气千喷,灵焰之中,灵霄宝殿内竟现一展“天书神镜”,立于殿中。
天界众班仙神,各都惊异神奇。
宝殿之中,文武仙卿,睹视那展灵焰天书,交头结耳,相互不解,议论不止,实在心有惊怖。
玉帝天尊凝视那展“天书神镜”,静心遥望。
玉帝天尊也心生疑惑,终于金口开启,向堂下众位仙家问道:“众位仙卿,天书忽然自启,据往昔劫数看来,三界之中,必将有重大奇异因缘降世。
众位仙卿,可有知晓,此段因缘者?可进前来,详细报奏。”
殿内众位仙神,相视莫名,议论不知。
却见宝殿班列之中,闪出太白长庚星,独立于殿下。
那太白金星,手执抚尘,俯首启奏道:“臣启奏陛下:此段重大因缘,当宜宣命,只有迎请三清、四御、九天玄女娘娘到朝,方能详解因缘。”
玉帝闻言传旨,即命部属众神,前往各处仙居,分别邀请三清、四御、九天玄女娘娘到会。
不一时,那三清之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天尊皆已到会。
四御之中,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只携列众部属,皆已到会。
再有上界九天玄女列众部属,共赴此会。
众位道祖,仙神之间,也相互面见并朝礼。
玉帝说道:“朕御制三十三天,协统三界十方。此次天书,忽然自启,必有重大因缘降现。还请众位道祖帝玄,详解此中因缘?”
灵霄宝殿之中,道界三清、四御及九天玄女坐镇,金光万道,祥云团绕,相互点首称意。
却听太清道德太上老君天尊,首先启言说道:“启奏玉帝天尊宣命:老道此前,于宫中观察,既已略见端倪。此段因缘,正是座中大帝之应劫因缘。”
玉帝见奏,有所悚惧,道:“道祖言意,是说此次天书开启,是朕之因缘之劫?”
太上老君微笑而道:“非也。陛下之因缘,尚且未至。此是紫微天尊之劫。”
话音未落,那展“天书神镜”,忽已转至中天北极紫微大帝金光法座之前。
殿中众位仙神,各都惊惧。众位仙神已然知晓,此章天书,是因中天北极紫微大帝而开启。
但却都是莫明所由,莫明所以,莫晓因缘,唯在堂下待听。
忽然间,那紫微大帝,也从金座而下。径直行步至“天书神镜”面前,对镜自审。那万生千劫之轮回因缘,一时间皆都闪现于心。
紫微大帝静心观审,片刻之后,畅意而道:“道祖在上,并启玉皇天尊陛下:此正是贫道历劫因缘。因缘时节将至,贫道将化身下界,了此这段大事因缘,方证大觉金仙正真之道。”
“还请玉皇天尊应允,希冀众位道祖庇佑,成就此段大事因缘。”
玉帝天尊说道:“紫微道友,天命坐镇于中天紫微帝宫,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统率三界星神及山川诸神。
紫微道友,如若此番化身下界,三界之内必是震动异常,趋向不宁不安。紫微道友,是否当再三审思后,另行他法?”
紫微大帝道:“启奏玉皇天尊陛下:此是列届仙神,必历之劫,贫道亦无可免。
世界成住坏空,自然之道。一旦劫期来临之时,三灾八难,生住异灭,毕竟三界难安。贫道现在,不过是提前应劫而已。”
紫微帝星又道:“天书既已开启,虽有逃避之方,却无避免之法。
贫道历劫因缘时至,该面对之事,始终都要面对,无所逃避。”
“陛下不必为此担忧。众生界中,必有新届道友,承续帝位。此刻,正是贫道化身下界,应劫时节。”紫微帝星静然而道。
却听紫微帝星默默又道:“此次应劫,贫道即将前往那物阜繁华地、灵台方寸山、功名利?场、富贵温柔乡、刀山火海集、赴汤蹈火关、刀光剑影处、生死一念间、明争暗斗心、情仇爱恨里,走上一遭。
待到将来,功德圆满,如梦如幻,万境归空,必能超脱三界,得金身正果,证正真光明之道。”
话语言毕,紫微大帝即时隐没不现,化身下界。
紫微帝星此刻所选择的,并非什么旁门左道的附身、夺舍之法,而是原原本本的修道正法。
正所谓“从来好事多磨难”,紫微帝星的这一场因缘,是要向那人间,化身入胎,需要经历一番真正的生死轮回之苦、情仇爱恨之劫,才能最终圆满成就的大事因缘。
紫微帝星因此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修道之路,一介凡人的修道之路。
而那本命元神,已然入定于甚深道境之中。
玉帝天尊见中天北极紫微大帝隐没不显,惊惧不已,问道:“众位道祖在上:紫微大帝,应身下界,此间重职,无可替代,当如何是好?”
玉清元始天尊闻言,扬手一挥,现出光芒万丈,却见那“天书神镜”之内,已然变换了境象。一位新帝,已经显现其中。
忽然间,已见金光帝座之上,又现一尊新届紫微大帝,威严端坐。
众位仙神见新帝入座,知道新帝已然诞生,皆向新届紫微大帝行礼。紫微大帝亦相视行礼。
金座之上,紫微大帝说道:“前届紫微道友,应身下界。此去人间,游历一遭,可谓命途多舛,坎坷无数,将历八八六十四劫难之数。
众位仙卿道友之中,可有愿意,偕同跟随,下界历劫,同助紫微道友一臂之力者?”
只见前届紫微帝星座下的北斗七星、左辅右弼、四灵二十八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及其他相关部署星斗,共同林列,并同声而道:“道祖在上,并奏众位陛下:臣等愿意偕同下界,好向人间历劫,修习正道。”
坐镇三清、四御及九天玄女等相视默然。金光法座之上,紫微大帝说道:“准奏。”
堂下众天星斗仙神闻言,于那空中,忽如一阵光影,散作百余道金光,飞往四面八方,化向人间而去,也隐没不现。
顿时间,又有新届众天星斗仙神,已然填补了先前之空位,各司其职。
这时候,九天玄女娘娘携随同数位仙女出列,说道:“道祖在上,并奏众位陛下:我等亦将随缘下界历劫,暂时先行告退。”随即隐没不现。
殿堂之内,又有北方真武、南极仙翁、火德星君霹雳大仙、长眉大仙及其他仙众一等诸众,皆随缘而隐没。
与此同时,三界之内,八方震动,早已惊动天界魔宫及佛国世界。
于是,三界之中,众天仙佛、菩萨、罗汉及外道神魔等众,皆各感因缘,随即化身人间而应劫。
这一部书,所讲述的,即是关于紫微帝星化身下界、游历梦幻的一段因缘故事。
---------------------
【前奏 · 镜头二】:
浩水淼淼,烟波江上,一叶扁舟往下游驶去。
扁舟之上,伫立一人,不惑年纪,衣袂飘飘。
那人凝神江畔,只听他微微说道:“李白是他最敬重的人物。这条水道,当年孟浩然曾经走过,今日却是我往扬州去了。不知,是否还有机缘相见?”
说话之际,那人轻袖一拂,扁舟竟缓缓前行,更似无需撑篙拨桨。
江水荡漾,随波而流,只听那舟上之人,乘兴吟道:
“扁舟寓兴,江湖上,无人知道名姓。忘机对景,咫尺群鸥相认。烟雨急,一片篷声碎,醉眼看山还醒。晴云断,狂风信,寒蟾倒,远山影,谁听?横琴数曲,瑶池夜冷。
这些子,名利休问。况是物,都归幻境。须臾百年梦,去来无定。向婵娟,留住青春。笑世上,风流多病。蒹葭渚,芙蓉径,放侯印,趁渔艇,争甚?须知九鼎,金砂如圣。”
这一阙《瑶池月·烟波行》词,正是大宋国端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黄裳所吟。
他这次下得扬州,却是循了一条古人旧道。
当年诗仙李白与孟浩然在安陆结识,造就了中华文学史上千古传颂的友谊佳话。
今日黄裳,仍循古道,怀古而感,不禁心中一阵喟叹。
这个黄裳,字冕仲,号演山,又称紫玄翁,不仅是大宋时期的状元郎出身,更是一位儒佛道三家并修的在家大居士。
他在年轻之时,便曾留心于三教之道学,早已有所领悟。
后来又曾主持编修政和年间的《万寿道藏》,竟然无师自通,于那日常修道的坐忘、参禅之间,修练成了一套超群绝顶的武功心法。
黄裳本来就是个朝廷文官出身,平常伏案着书立说,乃是古代文人中最常见之事。他既然是内心有所感悟,自然也将那些心法心得,记录于案。
待黄裳记录完这些日常修道心得之后,自然也就将那些零散文稿,送于书坊,准备镂雕刊刻。
这一日,黄裳携带了自己的修道心得文稿,来到书坊,准备刻印。
在尚未刊刻,整理书稿之时,一个新来的书坊小工匠,竟然不小心冲撞到了黄裳。
黄裳一失手之间,那捧书稿,径直落入了半桶乌墨之中。
小书匠大吓,连忙伸手,向黑桶中捞取,已见那些书稿,早被墨汁污染了。
书坊店主独自接待黄裳之际,竟然偶发此事,只急得跪爬在地上,连声叫唤“黄大人恕罪”。
店主与黄裳相互之间,虽然也早已熟识,但是店主更知,这位黄大人,乃是朝廷中位高权重的大官,今日出现如此重大失误,已不知如何是好,只不住地向黄裳磕头,以求恕罪。
冲撞的小工匠,原也不以为然,认为虽然自身原因污染了书稿,也是能够有所补救的,也并不当作是什么大事,便无所挂怀。
但这时候,却见店主伏在地上,连声叫唤“黄大人恕罪”,更加不敢抬头,已感知今日必是冲撞了什么自己惹不起的高官,也赶紧跪身伏地。百般磕头,万般求饶,以求得到黄裳的宽恕。
谁知那黄裳,不慌不忙地抚了二人起身,进而缓缓说道:“这只是一本薄册而已。本来也是我一时兴起,乱写一通的闲散文字,算不得什么重要文章。全部文章,合在一起,也就万把来字。既然已经污染了,也便算了,那就不印了罢!”
说罢间,已见黄裳随手便将那些染污的书稿,向旁边的废纸篓中一扔,跟书坊其他的废纸杂物,落在了一处。
黄裳又与坊主闲话了片刻,宽慰了几句,落下污染的书稿不提,便即离去。
终于有一天,那些染污的书稿,又不知如何,竟为某个江湖武林中人所得,致使流落江湖。
而那个江湖武林中人,对当年黄裳所记录的道功心得,又加以深思钻研,竟将这套本来是一个学道之人的道功心得,误当作是一门武功内功秘笈,而不断练习。数年之间,那人竟也练就了一身的高强武功。
后来有一年,黄裳为官所在的治下,又出现了一批由西域波斯胡人传来的明教邪魔外道及一大批教众,黄裳依朝廷之命,派兵前往剿灭。最后,黄裳竟凭借自身练就的这一身道功,战败了好几个明教的什么法王、什么使者。
其间因果,纷事繁杂,当真可谓恩怨难了,实是一言两语,难以叙述清楚。
待到晚年,忽一日黄裳文心大起,便将当初所经所历的战斗经验与过往事迹,重新撰成一书。
后来这套武功心法书册,又不知如何,流传到了江湖武林之中。后来江湖之中,也有人将这套武功心法,唤作“九阴神功”。从此,“九阴神功”便在大宋江湖武林中,流传开来。
倘若不撰尚好,正是因为这一部撰书,后来又在大宋江湖与武林之中,引起了一场场腥风血雨。
当下,黄裳所吟诵的这阙《瑶池月》词,虽然是他随兴而吟出的,但却是他平生的一段精彩的人生经历写照。
此首词曲之中,更隐含了另外一位大宋朝乃至中华武林史上的旷世奇人。
这人人称“剑魔”,武林正史中,无载姓名。故而黄裳才有“江湖上,无人知道名姓”一说。
下面这个故事,就是叙述剑魔独孤修文曲折离奇的一生。
-----------------
01北斗之子
倏忽之间,只见青光闪过,一柄钢剑疾刺而出。
转瞬间,剑式变幻,那剑早已刺出十余招。
又见那剑锋顺势一转,无数剑圈引出,一层一层地震荡开来。
那使剑之人手中的钢剑越刺越急,迅捷如闪电一般,地面尘土激起数寸,园中木叶纷起。
只见一个丫环急奔过来,口中喘气说道:“庄主,庄主……”
那人闻声而止,罢剑道:“怎么样了,紫莺?”
那丫环笑道:“夫人……夫人生了,是一对双胞胎,都是男丁!”随即直擦汗滴。
那汉子大喜,钢剑随手掷出,竟自插在侧旁巨石之中,入石半尺深。
汉子头也不回,兴奋奔出。
刚奔至室房,一位老妈妈笑着道:“老爷,母子平安。恭喜是一对双胞胎!”
那汉子喜出望外,走进室房,房间内早已聚了许多人。
他走到床前,拉着那锦床上的一双手道:“芷君,辛苦你了!”
那卧床的产妇欣慰一笑,道:“云哥,你看,我们的孩子!”
只见那产妇二十三四年纪,笑靥如花,容貌秀美。
那青年汉子“嗯”了一声,俯首去看婴儿,轻抚道:“他们真可爱,长得一模一样!”
一个拄着紫青龙拐的天命老妇说道:“当然了。他们是双胞胎嘛。
云儿,你已是做爹的人了,以后为事可要为家庭多考虑了些,知道了吗?”
那汉子笑道:“娘,孩儿知道了!”
青年汉子看看两个婴儿,问道:“两个孩子长得一样,谁是老大,谁是老小呢?”
适才的老妈妈道:“老爷,眉间有一颗痣的是二少爷。”
青年汉子凝神一看,果然其中一个婴孩眉间有一颗黑色隐痣,而另一个却没有。
他辨别开来,笑道:“你是大哥,你是老二!”
那产妇沐芷君道:“云哥,让我也看看孩子!”
青年汉子轻轻抱起一个襁褓,让她看。沐芷君笑道:“这是老大,让我再看看另一个!”
汉子又抱上另一个婴儿,沐芷君道:“云哥,我们独孤家有后了,你快为他们取名字啊?”
这青年汉子,今年而立,正是江湖上武林世家独孤山庄的庄主独孤天云。
独孤天云微一沉吟,深思片刻后说道:“孔圣人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尚书》里说,‘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就叫独孤偃武与独孤修文如何?”
只见那拄拐妇人站出说道:“偃武修文,修文偃武;文武之道,一张一驰。云儿,这名字好,我看合适。”
独孤天云忙道:“娘,这个我也早有想过。爹爹曾经说过,这是当年某位前辈高人所赐的名号,我应该遵照父亲的遗命。
依我所看呢,这名字一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喻意也好!二来依合父亲遗命,确实再合适不过!”
那老妇人一听这话,转而笑道:“那好!既然是你父亲从前的要求,那么便这么办吧。老大叫独孤偃武,老二就叫独孤修文!
待明日告知江湖,我独孤山庄喜诞双子,并邀请各位江湖宾客,赴宴来年的抓周礼!”
这拄拐老妇,便是独孤天云的母亲,江湖上称呼秦夫人。
独孤天云笑道:“关管家,你先下去准备打点吧!”
一花甲老夫退道:“夫人、庄主、少夫人,老关先下去了!”
独孤天云满脸喜庆,见妻子开心地看着一对孪生兄弟,幸福不已。
忽地,那其中一个婴儿,小腿一蹬,独孤天云猛然“啊”了一声,一只手向婴儿抚去。在场众人,也无多在意。
他抱了婴儿在怀,停顿了片刻,缓缓说道:“阮妈、紫莺、翠烟、封管事、小青、小茗,你们先下去吧。我有事要与老夫人和夫人说。”
众人一听,纷纷下去,那丫环小青,轻轻将房门带上。
秦夫人心觉奇怪,待众人皆离开后,忙问道:“云儿,怎么了?有什么事?”
独孤天云有些紧张,放出那孩子一只小脚,说道:“娘,你看!”
秦夫人不禁一惊,“啊”出一声。
沐芷君大为窘惑,问道:“怎么了?孩子有什么事吗?快让我看看!”
她急切要看孩子,只怕孩子真的有什么事。
独孤天云忙道:“孩……孩子没事,可是……可是这老二的脚上……”
“老二的脚怎么了?”沐芷君关切道。
独孤天云放下婴孩,沐芷君一脸苍白,喃喃道:“不……不会的,这……这只是胎记!”
正看过去,原来那婴儿右脚脚心,有七个红点,罗列有形,正是北斗七星的形状。
秦夫人道:“脚踏七星。斗为帝令,为人君之象,而号令之主也。难道真的如祖上传言一般,我们独孤家,会出一个不祥之人?”
沐芷君一听秦夫人话语,泪水浸出道:“不可能的,修文不可能是不祥之人,那传言是讹言!”
沐芷君刚生产不久,心情颇为激动。
独孤天云安慰妻子道:“芷君,你刚生下孩子,你别多想,没事的……”直安慰了好一阵,才哄她睡下了。
离开妻子厢房不久之后,这时候,独孤天云随着秦夫人走进一间石封密室。
独孤天云一按机括,顿时室内火光自燃,光亮非常,开阔得很。
放眼看去,这室内陈列古朴,毫无奢华,一边是满架书藏,足有十数万卷。
而另一面却尽是兵器陈设,其中有刀、有剑、有枪、有戟、有鞭、有锏,更有弓箭、斧头与棍、扒,凡是十八般兵器无所不备。
独孤天云跟随母亲脚步往前走,游离在这兵器与书籍之间,心中思绪不定。
忽地,秦夫人停下脚步,道:“云儿,这间密室你也来过,你可知今日娘亲为何要领你来此?”
独孤天云应道:“娘是为了修文脚上的印迹?”
秦夫人道:“不错。”她凑身向前,随手抽出一个筒匣,从中取出一物。
独孤天云凝神一看,竟是一卷竹简。秦夫人递道:“你打开看看!”
独孤天云缓缓展开竹简,发现那简上,骇然有字:
“独孤氏族,帝皇之遗。
千秋万载,无觎帝位。
斗为君象,子孙无双。
天煞孤星,礼仪无常。
遁世去位,归乎坤元。
若得斗子,国破将亡。
吉凶未卜,天命无妄。”
独孤天云心中一惊,道:“娘,这是……”
秦夫人接过了竹书,轻轻卷起,还入筒匣,原位放置好道:“你爹以前,跟你说过,关于北斗星象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