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山方向传来一阵阵呐喊之声,吴淑挺直了身子向那边张望着,郑聪在玉屏山那边布置了三千多人马,将会在主力攻山之前就向玉屏山发起进攻,试图以此牵制住玉屏山上的红营守军,否则玉屏山和九峰山一南一东互相策应掩护,想要攻打九峰山就得做好耗费大量人命的准备。
这三千人马这一波同样也是在测试玉屏山上红营的火力配置,玉屏山上的棱堡已经被郑军的炮火笼罩其中,炸得黄烟滚滚、泥土飞溅,但即便是郑聪也清楚,这么大一座玉屏山,红营又不像之前的清军兵力不足,就不可能把所有火力兵力都挤在一座棱堡之中。
若是这三千人马能够攻下玉屏山自然是最好,占据玉屏山郑军的红夷重炮就能拖到山上直射,火力会比现在还要强上数倍,可从郑聪到郑军诸将对此都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谁也不会幻想三千多“精挑细选”的炮火杂兵一轮攻击就能打下红营重兵把守的玉屏山,只要牵制住山上守军,让郑军能安心攻打九峰山,就已经算完成了任务。
一匹快马飞奔至吴淑所在的位置,马上跳下来一名郑聪的亲兵,朝着吴淑行了一礼,双手捧着一把匕首向吴淑弯腰说道:“大人,大将军令您统军率先发起进攻,大将军将自己贴身匕首暂借给您,凡有不听号令者,您可以自由裁决!”
“大将军还吩咐了,此番若是能攻陷九峰山自然最好,若是不能,也请将军将红营的布置试探出来,大将军会亲自为您擂鼓助战,鼓声不停,请大人只管一往无前便是!”
吴淑点点头,面上却是一沉,郑聪这些话说的很明白了,吴淑可以自由裁决那些不听号令的,他若是不听号令,同样也会给郑聪“自由裁决”了,鼓声不停一往直前,也就是说吴淑若是擅自撤退,那郑聪就定然要治他的罪。
“大战当前,不以军令号令众军,反倒是明里暗里的威胁统军之将…….”吴淑轻轻叹了口气,接过那把匕首翻看了几下,冲那名亲兵挥了挥手:“你回去告诉大将军,本将知道了,必然用心尽力、听命行事,让大将军放心便是。”
那名亲兵却犹豫了一瞬,又朝吴淑行了一礼:“大人,大将军令小人在此辅佐大人攻山,若是大将军有什么指示,小人也能及时向大人传达,若大人有什么要向大将军禀告的,小人也备了信旗在此,可以通过旗号向大将军传达……”
吴淑面色变了变,眼中涌出一丝恼怒,他哪里不明白,郑聪这是给他派了一个监军过来,摆明了还是对吴淑并不信任,而且也已经做好了让他背锅的准备。
郑聪没什么能力,但他不是傻子,军中如今上上下下是个什么情况,他统军这么多天,多少也会了解一些,他统兵的本事没多少,但作为郑氏宗亲领袖,在朝堂之上也浮浮沉沉许多年了,何佑这些军将这段时间对他是个什么态度,他也是看在眼里的,恐怕也已经猜到何佑他们做着什么盘算。
郑军组织起这一仗,是因为红营“内斗混乱”,可看如今这样子,这一仗还没开打,红营那边不知道如何,郑军自己就已经是一副上下离心、各怀鬼胎的模样,而且之前还幻想着他们抢一个“白衣渡江”的先手,但如今看到红营的阵地,明显是严阵以待的架势,唯一一点突袭的优势郑军都没有把握住。
除非之前郑聪那次祭天真请来神灵,给对面的红营来一发天谴,否则便是注定了战败的下场,无非是败到什么程度而已,可郑经对此战却寄予厚望,精锐尽出、拼尽全力却惨败一场,郑经哪怕是为了面子也得动刀砍人了。
郑聪不熟悉军务战阵,对他的亲哥哥还能不熟悉?何佑他们要找背锅的对象,郑聪同样要找背锅的对象,于是就找到了吴淑他的头上来。
吴淑不是郑军旧部出身,耿精忠投降之后不愿降清才投了郑家,可以说是外人中的外人,郑家若是想要保住福建,他这样投诚的将领自然是要极尽拉拢的,可拿不下延平就不可能保住福建,既然福建守不住,他们这些半路投诚的耿军旧部,自然也就用不着拉拢了,反倒成了最好的背锅对象。
“昨日大将军办起那场庆功宴,表面上看是在拉拢本将,实际上恐怕就是为了把本将推到这风口浪尖的位置上!”吴淑心中暗思,一双盯着那名亲兵的眼冷若寒霜,让那亲兵连头都不敢抬:“伯爷……是已经看穿了大将军的盘算,所以昨夜才要提点本将…….”
“大将军如此不仁,本将可不会乖乖给他做替罪羊!”吴淑深吸口气,仰头看向远处山岗上那面“大明招讨大将军”的旗帜,心中下定决心,随手点了一名将领,喝令道:“你挑精锐兵将,组织各部准备攻山,大将军既然如此看重我等,我等就绝不能辜负了大将军的期望!”
那名将领一怔,赶忙行礼,正要出声争辩两句,吴淑却摇了摇头,偷偷朝那将领使了个眼色,然后将那匕首高高举起,朗声道:“既然大将军点我部作为先锋,便要一鼓作气拿下九峰山!若是有人胆怯逃跑、不听军令者,本将有大将军亲赐利刃为证,得大将军军令,可自由裁决诸军部将生死!尔等若是干犯军法,莫怪本将不顾往日情面!”
那名将领也跟随吴淑多年,对这位将军很是了解,见了吴淑的眼色,又听了吴淑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心中了然,当即便行礼离去。
吴淑见他一句话都没说便去点兵,知道他已然会意,轻轻点了点头,转头看向那名亲兵,微笑着说道:“你既然与大将军有旗语相通,就请告知大将军,大将军尽管放心观战便是,我部此番攻山,不成功便成仁,若不能拿下九峰山,宁愿全军玉石俱焚也绝不后撤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