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内和长安城外的景象差不多。
城内居住的万民站在安门主街内的两侧纷纷跪在地上迎接着刘辩的车驾。
两侧站满了身着黑甲手持长戈的凉州军。
除此之外,在街边两侧的建筑之上,还有身上裹着黑袍不见容貌的军机处的卫士。
原本进入未央宫只需要走西安门直接便可以进入未央宫。
但段羽特意驾着马车从安门进入,然后向北走长安主街,未央宫以东的武库转向西整整围绕着未央宫周围转了一圈。
以这种形式来通知长安城的百姓,从今往后,长安城不再是从前的那个陪都了。
未央宫的南宫门前,段羽将马车缓缓停下,然后率先越下马车。
“殿下,请。”
段羽冲着车上的刘辩说道。
身着黑袍刺绘着龙形金色图腾的刘辩跳下马车。
未央宫南宫门前,站满了两排身材高大的金甲士兵。
随着南宫大门开启,一条笔直且铺满青石的御道出现在刘辩的眼前。
御道两侧插满了黑色的旌旗,庄重的礼乐从乐师的手中响起。
刘辩转头看了一眼身旁的段羽,而此时的段羽已经退至半步到了刘辩的身后。
迎着刘辩的目光,段羽笑着点了点头。
随着刘备的脚步抬起迈开第一步,南宫门前的数百名金甲士兵齐刷刷的高举手中刷了金漆的长矛。
然后再次整齐的落在地上发出沉闷的敲击声。
那沉重的声音就如同大地动脉的跳动之声一般,使得原本还有些胆怯的刘辩逐渐的昂首挺胸,心中也升起了一抹热血。
远处粉刷过的未央宫墙一片漆黑肃穆,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沉淀感。
未央宫建立在长安的西南角,也是整个龙首原龙首最高之处,甚至要高于长安城。
黑色的建筑群就宛如一片片黑甲龙鳞一般细密的铺满了整个龙首。
从南宫宫门进入之后,左手边便是沧池,右手边则是未央厩。
池水因清沏如苍色,故名“沧池”。
在踏入未央宫之后,紧紧跟随在刘辩身后的段羽出声问道:“殿下可知,这未央宫因何而名未央?”
刘表停下脚步和观摩四周的目光,转头看了看段羽点头回道:“学生知道。”
“未央之名取自《诗·小雅·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其意是告诫后世君王要勤政。”
段羽微笑着点头:“不错,夜未央,庭燎之光。
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希望殿下能记住这句话,勤政自勉,不负天下百姓。”
刘辩用力的点了点头:“师父,学生谨记师父教诲。”
随着刘辩的脚步踏入未央宫,一封封以大汉嫡长子,太子身份发出的征辟的文书也送往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以及弘农郡。
..............
而最先受到以长安朝廷文书征辟的毫无疑问是长安附近周遭的士族。
段羽入长安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封锁函谷,占领陈仓,华阴,长安的同时是占据战略要地,而另外一个消息则是在宣告诸郡内的士族。
长安既然要成为西京,要和洛阳分庭力抗,就要有洛阳朝廷所有的规制。
三公,九卿,文武百官这是基本的配置。
这也是为什么段羽没有直接让刘辩登基称帝的原因。
偌大的长安,若是连朝堂上一个朝臣都没有,那样称帝岂不是让天下沦为笑柄?
称帝简单。
只要是个人,只要了他想,他就能称帝。
但是称帝之后呢?
乡亭的野孩子站在河边高呼一声自己是皇帝了,他自然就是皇帝了。
但别人会怎么看?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段羽若是现在让刘辩登基称帝,无疑会成为天下笑柄。
天子登基,要有天子登基的规制。
而征辟朝臣这种事情,自然也是要等到刘辩来到长安之后再做。
以此来证实皇长子刘辩才是正统。
所以,在刘辩进入洛阳,进入未央宫之后,段羽就立刻派人将朝廷的征辟文书送往了各大士族。
长安虽是陪都,但也经历了两百年的西汉王朝。
虽然不似西汉时期的繁荣,但却也作为曾经的天子脚下孕育了无数的强族。
两百年的时代变迁并未完全将这片曾经大汉的政治中心的所有痕迹都抹除。
特别是京兆尹。
长安位于京兆尹,而京兆尹最有盛名的则是京兆郡八姓:韦、杜、扶、段、宋、田、黎、金。
长安城内,一座占地十几亩的府宅门前门廊之上悬挂着一面巨大的匾额。
边上书写雕刻着两个苍劲古朴而有力的大字。
宋府。
长安宋氏。
家传《欧阳尚书》官宦世家。
曾两度出任三公之职,列为九卿。
家祖宋尚于成帝时期位列九卿为少府一职。
成帝就是那个自创掌上舞赵飞燕丈夫的汉成帝刘骜。
宋尚之子名为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
弘少而温顺,哀帝时期为侍中。
后王莽篡权之后辞官归家,光武帝即位,征拜太中大夫。
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栒邑侯。
宋弘的弟弟名为宋嵩,以刚强孝烈着名,官至河南尹。
传到当今一代已经历经四五代百余年而不倒。
前任家主宋汉字仲和,以经行着名,举茂才,四迁西河太守。
永建元年,迁东平相、度辽将军,立名节,以威恩着称。
此时,宋府当中,当代宋家家主宋则与一干族中成员正坐在厅内。
年过五十,已经半头斑白的宋则坐在主位上。
早年期间的宋则任鄢陵令,很有名望,和同郡士族韦氏韦着、以及扶风法真号称能识贤才。
只不过早年的一次意外,使得宋则早早辞官闲覆在家。
早年间宋则的长子在和家中仆从外出射猎的时候,因为仆从操作有所失误,导致了弓箭误射,将宋则年仅十岁的长子射死。
事后仆从知道过错,并且上请宋则将其杀死,但宋则在问清了情况缘由之后并没有杀了仆从。
此时被颍川荀氏的荀爽得知,赞扬宋则有仁慈明理之德。
但宋则痛失长子之后便选择了辞官回家。
坐在主位上的宋则面前放着一封文书。
宋则看着面前案几上放着的是刚刚送到宋府没有多久的征辟文书。
征辟的文书展开,上面的内容可视。
皇子辩绍承大统,夙夜兢业,思弘祖烈,以宁兆民。夫国之兴衰,系乎贤才;朝之隆替,本于德化。
今察京兆尹宋氏宋则,字元矩,通《欧阳尚书》,德行昭彰,乡闾称颂,孝悌着于州郡,廉让闻于四海。
敕曰:
兹特辟宋则为大鸿胪寺卿位列九卿之,参议礼制,匡弼天躬。其宜竭忠尽智,佐光武之业,复文景之治。州郡有司,备礼敦请,勿使贤者久滞草泽。
“诸位,想必也清楚,凉州牧冀侯段羽入长安,接引皇长子辩立为太子,欲使长安为西都对抗洛阳,对此征辟诸位怎么看?”
宋则将目光看向了厅内的宋氏族人。
听到宋则的问话之后,屋内众人开始纷纷议论。
段羽这一封征辟的文书,和催命符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虽然看似是给了一个九卿之位。
可是如果,如果说段羽接下来被洛阳剿灭,那就是叛逆之辈,而他们这些人如果应了段羽的征辟,那就等同于一样是从贼。
从贼叛逆,罪责恐怕要连九族。
可是如果不应招,那也同样是在自己的头顶悬了一把利刃。
那段羽是什么人?
如果他们不应招,段羽会不会拿他们宋氏开刀?
这很难说。
所以,这封文书看似是天恩。
实则是兴衰各占一半的催命符。
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这种时候,自然没有人愿意站出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以至于坐在主位上的宋则等了好半天,依旧没有等到下方的众人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来。
“家主......那冀侯段羽自然要征辟朝臣,不会只有后我们宋氏一族,各大氏族怕是都要有所征辟,不如.....不如家主先询问一下其他家族的意见?
然后在一起进行商议,就算那冀侯段羽行事霸道,总不能将所有家族一并牵连吧,法不责众,他段羽也要权衡利弊吧。”
下方有人说道。
宋则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
这话有些道理。
段羽既然要扶持皇长子组建朝廷,治理天下需要的绝非是一两个人。
“家主不妨联系一下韦着,法真,想必法高卿等人也一定会收到段羽的征辟。”
右扶风法氏在诸子百家经典以及谶纬之学都有有极高的造诣。
且法家也是能人辈出,段羽不可能不征辟。
“好,我这就给法高卿修书一封,你等速速送去。”
.............
就在宋氏收到征辟文书的同时。
长安挚氏,长安陵氏,上洛台氏,杜陵玉氏,杜陵张氏,新丰繁氏,杜陵萧何之后萧氏,杜陵黄氏,杜陵杜氏,长陵田氏,长陵第五氏,长安金氏.......大大小小数十个士族也都在同时收到了段羽的征辟文书。
其中也包括了弘农杨彪的杨氏。
..............
pS:随着剧情展开,需要铺垫的越来越多,为了保证质量所查询的资料也越来越复杂,希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