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李昊然的眉头时而紧皱,仿佛遇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时而舒展,似乎对某些部分感到满意。他的心中在不断地权衡着,每一个封赏的决定都关系到朝廷的稳定和国家的未来。这个封赏方案大部分都符合他的心意,但其中也有不赞同的部分。毕竟,封赏之事关乎众多官员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朝堂的不满和纷争。
其实,这个封赏方案本身就是内阁大臣们商讨出来的初步方案。内阁大臣们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但他们也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去考虑问题。而最终的决定权,在李昊然这个皇帝手里。内阁大臣们只有建议权,对于这一点他们都是心知肚明的。
李昊然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不能轻易做出决定。于是,他带着方案回到了御书房,决定独自仔细斟酌。御书房里,烛火摇曳,映照着李昊然专注的面容。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对封赏名单进行修改和确定。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景,他们为了国家和百姓,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李强将军,在战场上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的勇猛和果敢让敌人闻风丧胆;李彧将军,善于谋略,总能在关键时刻想出奇策,扭转战局;田一笑将军,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执行起任务来却雷厉风行,毫不含糊。他们三人的功劳最大,理应得到重赏。
而对于文官,内阁首相张和,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为朝廷出谋划策,处理政务井井有条,他的功劳也不可忽视。其他内阁大臣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了贡献。
然而,封赏之事并非简单地将功劳与赏赐划等号,还要考虑到各方势力的平衡。军方因为战功的原因,被封爵的肯定要比文官多很多,这可能会引起文官集团的一些不满。但李昊然明白,在这个关键时刻,必须让将士们感受到朝廷的恩泽,这样才能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家效力。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李昊然在御书房里面待到凌晨时分,终于确定好了最终的封赏名单。他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第二天,阳光洒在金銮殿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金銮殿内,气氛庄严肃穆,文武百官整齐地排列在两旁,等待着皇帝的到来。李昊然身着龙袍,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龙椅,端坐在那里,目光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今日,朕在此论功行赏,以表彰那些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和有功之臣。”李昊然的声音洪亮而威严,回荡在金銮殿内。
群臣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李昊然微微抬手,示意群臣起身。然后,他看向身旁的大内太监总管福公公,说道:“福公公,宣读封赏圣旨。”
福公公恭敬地领命,他清了清嗓子,尖细的声音在金銮殿内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此次征战,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立下不朽功勋。军方将领李彧、李强、田一笑,战功卓着,特封为国公,食邑五百户,赐金印紫绶,以彰其功。钦此!”
福公公宣读完这一段,朝堂上顿时响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李彧、李强和田一笑三人激动得满脸通红,他们连忙出列,跪地高呼:“谢陛下隆恩!臣等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
李昊然看着他们,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三位爱卿不必多礼。你们为国家和百姓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你们应得的赏赐。希望你们以后能继续为朝廷效力,守护好我大汉的江山。”
三人再次叩首,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托!”
接着,福公公继续宣读圣旨:“内阁首相张和,多年来辅佐朕处理政务,殚精竭虑,劳苦功高,特封为国公,食邑五百户,赐金印紫绶。钦此!”
张和出列,跪地谢恩:“谢陛下隆恩!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昊然说道:“张爱卿,你一直是朕的得力助手,朝廷能有今日的繁荣,你功不可没。希望你以后能继续为朝廷出谋划策,与朕一同开创大汉的盛世。”
张和感激地说道:“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随后,福公公又宣读了对其他内阁大臣的封赏:“兵部尚书柳安,封为侯爵,食邑三百户;刑部尚书明航,封为伯爵,食邑二百户……钦此!”
被封爵的内阁大臣们纷纷出列谢恩,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而那些没有被封爵的官员,虽然心中有些羡慕,但也都明白,封赏之事自有陛下的考量。
在宣读对文官的封赏之后,福公公又开始宣读对军方其他将领和士兵的封赏。每一个名字被念到,都会引起一阵欢呼和掌声。那些将士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他们的家人也会因为他们而荣耀。
“将士刘勇,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表现英勇,特封为校尉,赐白银百两;士兵王虎,多次立下战功,特晋升为百夫长,赐白银五十两……钦此!”
刘勇和王虎等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跪地高呼:“谢陛下隆恩!臣等愿为陛下效死!”
李昊然看着他们,心中感慨万千。他说道:“你们都是我大汉的勇士,是国家的脊梁。因为有你们,朕才能高枕无忧,百姓们才能安居乐业。希望你们以后能继续保持英勇无畏的精神,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在宣读封赏圣旨的过程中,朝堂上的气氛热烈而庄重。文武百官们有的面露喜色,为自己或同僚得到封赏而高兴;有的则暗自思索,激励自己以后要更加努力,争取也能得到朝廷的认可。
而李昊然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的群臣,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次的封赏不仅是对将士们和功臣们的奖励,更是对朝廷上下的一种激励。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只要为国家做出贡献,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然而,他也明白,封赏之事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在朝堂上,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文官眼中闪过的一丝不满。毕竟,军方因为战功被封爵的人要比文官多很多。但李昊然并不担心,他相信只要自己处理得当,就能平衡好各方势力。
宣读完封赏圣旨后,李昊然说道:“此次封赏,是对大家过去功劳的肯定。但朕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朕还希望看到更多的人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朝廷做出更大的贡献。朕承诺,只要你们有能力、有功劳,朕绝不吝啬封赏。”
群臣们再次跪地,齐声高呼:“陛下英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为国家效力!”
李昊然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众爱卿平身。今日论功行赏,希望大家能以此为契机,更加团结一心,共同为我大汉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就在这时,内阁首相张和出列说道:“陛下,臣有一言。此次封赏,军方将士们功劳最大,他们为国家和百姓付出了太多。臣建议,在京城为这些有功的将士们树立功德碑,以彰显他们的功绩,激励后人。”
李昊然听后,眼睛一亮,说道:“张爱卿此议甚好。就依你所言,在京城为有功将士们树立功德碑,让他们的名字永载史册,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功劳。”
群臣们纷纷附和,称赞张和的提议。李彧将军也出列说道:“陛下,臣等感谢陛下的隆恩,也感谢张首相的提议。臣等定当不负陛下和张首相的期望,继续为朝廷效力。”
李昊然笑着说道:“李将军不必客气。你们为国家和百姓所做的一切,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希望你们以后能继续带领将士们,保家卫国,守护好大汉的每一寸土地。”
整个朝堂顿时变得喜气洋洋,特别是那些被封爵的文武官员,他们不仅自己被封爵了,家里的女眷也都有被封诰命的,简直就是双喜临门。他们相互道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那些没有被封爵的官员,也受到了这种喜庆氛围的感染,他们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努力工作,争取也能得到朝廷的封赏。
在论功行赏结束后,李昊然起身,在群臣的欢送声中离开了金銮殿。他走在回后宫的路上,心中还在思索着国家的未来。他知道,大汉虽然取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天下也统一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高枕无忧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特别是一些世家门阀权贵,还有江湖武林门派,他们并不会甘心接受现实,肯定会不安分的,未来的路还很长,这些挑战等着他去面对。
而这次的封赏,只是一个开始。他要让大汉的朝廷更加团结,让百姓们更加安居乐业。他要让大汉的江山,在他的治理下,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
回到后宫,柳仙儿早已得知了朝堂上论功行赏的消息。她看到李昊然回来,微笑着迎了上去,说道:“陛下,今日朝堂上论功行赏,想必陛下心中甚是欣慰吧?”
李昊然点了点头,说道:“是啊,看到那些将士们和功臣们得到应有的封赏,朕心中很是高兴。他们为国家和百姓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他们应得的。”
柳仙儿说道:“陛下圣明。此次封赏,不仅激励了群臣,也让百姓们看到了陛下的仁德和对功臣的重视。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陛下效力,为大汉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昊然拉着柳仙儿的手,说道:“皇后所言极是。有皇后在朕身边辅佐,朕省心多了。以后朕还要与皇后一同努力,让大汉变得更加美好。”
柳仙儿微笑着靠在李昊然的怀里,说道:“陛下放心,臣妾定会与陛下同甘共苦,不离不弃。”
而此时,在宫外的大街小巷,百姓们也在纷纷议论着朝堂上的论功行赏之事。他们为那些有功的将士们感到骄傲,也为大汉有这样一个英明的皇帝而感到自豪。整个大汉,都沉浸在一片喜庆和祥和的氛围之中,仿佛预示着大汉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而那些被封爵的将士和文官们,也带着荣耀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他们的家人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他们回来,纷纷上前道贺。一时间,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被封爵的官员家中,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的生活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但他们也更加清楚,这份荣耀背后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他们暗暗发誓,一定要继续为大汉的繁荣富强而努力,不辜负陛下的信任和百姓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