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京中注定不太平。
下衙后,一辆辆马车往于府驶去。
“要我等出银子出粮食出布匹,还要我等亲自前往救灾,若灾救得好,如此多人一同救灾,我等也分不到什么功。若灾救不好,我等便要被问责,这差使如何能办?”
官员们气恼不已。
哪有如此欺辱人的差事?
于达静静听着众人的抱怨,端起茶盏,轻轻拨弄其上的茶叶。
待到怨气诉说差不多了,就有人开口:“不知首辅大人可有何指点?”
于达将盖子放回茶盏,撩起眼皮看向他们:“今日你们既来了,就是要商议一个对策,大家若有想法,尽可提出。”
又将话头推了出去。
官员们自是叹息的叹息,恼怒的恼怒。
他们如今陷入泥沼,竟无论如何也抽不出身。
终于有人能体会到通府那些氏族大家们的感受。
可这到底是京中,他们又如何能轻易被一人拿捏?
“沈六元此人实在嚣张,必不能任由他如此下去!”
于达终于将茶盏放下,道:“此乃后话,如今该商议的,是我等该如何是好。”
又有官员开口:“不知这银子首辅大人捐是不捐。”
众官员纷纷屏住呼吸,热切看向于达。
于达垂眸,转动大拇指上的玉扳指:“本官既为当朝首辅,百姓有难,必是要出上一份力。”
何况他已当堂被沈逾白点出,又在天子面前做过承诺,便不能退。
吵闹之声尽数消失,众官员神色各异。
刘府门口也是停靠马车无数,都被管家以次辅大人病重为由挡在门外。
能进去的不过薛玉书和褚茂业。
刘秉卿靠在床上,沉默片刻,方才缓缓开口:“此事茂业做得不错。”
可惜了,褚茂业入朝太晚,还无法担起刘门。
至于薛玉书,眼界与胆识都差了些。
薛玉书神情一变:“师祖,此事实在冒险,今日之后,沈逾白将满朝文武都得罪了,于达必不会轻易放过他。”
刘秉卿喘起粗气,薛玉书赶忙起身帮其顺背。
刘秉卿缓了片刻,方才道:“他虽得罪了百官,却得了天子信任。”
有天子信任,又有万民书相护,沈逾白的处境并非薛玉书想的那般艰难。
甚至,那沈逾白往后过得必会比今日这些被他摆了一道的官员们更肆意,更自在。
褚茂业端了杯水递到刘秉卿唇边,刘秉卿却摆摆手。
“我身子终究熬不住了,往后便护不住你们。当今天子有雄才大略,必不会任由朝中臣子压制。”
刘秉卿大口喘气,抓紧薛玉书的胳膊,瘦得脱相的双眼却亮得惊人:“玉书你虽嗜酒,面上好似有股闯劲,却并非如酒般刚烈。你如今就是那身怀重宝的孩童,早被饿狼盯住。”
薛玉书被刘秉卿的眼神盯得心发颤。
刘门势力虽不如于门,许多人也占据关键位置。
于达想要达到李庆芳的权势,甚至超过李庆芳的权势,必会觊觎。
如今只是因着刘秉卿还活着,有所顾忌。
刘秉卿去世之日,便是清算刘门之时。
刘门早已岌岌可危。
“师祖您必能长命百岁……”
后面的在刘秉卿浑浊的双眼注视下竟说不出了。
刘秉卿这才道:“待我死后,刘门面上以玉书为主,私下玉书要听茂业之言。”
不待薛玉书开口,褚茂业已心惊道:“老师,我还担不起这等重担。”
这并非他谦虚。
他虽自认有些才学与能力,阅历却不足,思虑不周全。
让他领着整个刘门,怕是要将刘门带入沟里。
刘秉卿这才道:“茂业若有拿不准之事,便去问沈六元。你们乃是同科,关系自是亲近,又有今日朝堂相帮,情谊深厚。”
“今日之话,你们仔细听着。崔明启乃是陛下一手提拔,他手中并无太多势力,在朝中无人相帮。你等没了领头之人,尽可投靠他。”
“崔明启与沈六元虽是师徒,二人实际却是沈六元主事,茂业暗地与之亲近,玉书你便要在崔明启面前弯腰,如此方可护住刘门上下。”
这些话说完,刘秉卿已是耗尽了精力,脸色更是灰白了几分。
薛玉书与褚茂业伤感不已,却也知不可再使得这位老人费心,便告辞离开。
两人沉默着走出暖阁,冰冷的寒风一吹,冻得二人哆嗦不止。
原来外面竟如此寒冷。
薛玉书看向天边,天色已渐渐暗下来,却始终不见月光。
“茂业,往后我们便无人相护了。”
褚茂业双眼酸涩:“大人,天太冷了。”
薛玉书喉头梗塞,半晌方才哑着声音道:“是啊,太冷了。”
刘府的大夫已提着药箱匆匆赶来,越过二人匆匆入了房间。
刘府的下人们神色匆匆,又多了些惶恐。
大越入阁时间最久,侍奉过三位天子的臣子刘秉卿逝世了。
消息传到沈逾白耳中时,沈逾白心中便添了许多伤感。
刘秉卿终归是他的座师,于他有一份师生情。
何况刘老多次相帮,他如何能不伤感。
沈逾白去往刘府时,刘府门口早已挂上白灯笼。
只是往日热闹的刘府此时颇为清冷,往日被挡在门口的马车如今也不见了踪迹。
灵堂内,薛玉书和褚茂业与刘秉卿的儿子们一同跪在灵前,待到沈逾白祭拜完,给沈逾白回了礼。
刘秉卿的三个儿子年纪都已不小,因着守灵满脸疲态。
三人虽也在朝为官,官位都不高,如今刘秉卿死了,再住这宅子就是逾矩了。
待到守灵结束,刘家就需搬出这套天子赏赐的宅院,扶灵回老家。
沈逾白沉声道:“节哀。”
刘秉卿长子道:“多谢沈六元挂念,父亲年事已高,这些年身子越发不好,我们早有准备。”
兄弟三人需回乡丁忧,三人年纪均已不小,此次回乡便也意味着仕途走到尽头。
沈逾白不便多扰,出了刘府,在门外站了许久。
寒风呼啸,吹得门口的白灯笼四处飘荡,更为萧瑟。
沈逾白足足等了半个时辰,再无人前来祭拜。
他的目光落在门口的挽联上。
竭智尽忠,历数朝风雨,忠君爱民兴社稷;
肱骨辅弼,倾经纶治世,德行兼备耀朝堂。
刘门终究败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