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复习课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并非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对所学内容的系统梳理、深化理解与强化记忆。对于以背为基础的复习课而言,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深入剖析此类复习课的教师课前准备与课堂安排。
二、教师课前准备
(一)深度研读教材,精准提炼要点
教师在课前需将教材认真翻阅一两遍,这并非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而是深度挖掘。以历史学科为例,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教师要明确各朝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像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这其中哪些是常考的重点,哪些是学生容易忽视但在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考点,如某些朝代独特的经济政策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知识。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犹如复习课的“导航灯”。例如在语文复习课上,针对古诗词复习,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诗词背诵层面,可从诗词的意象、意境、诗人情感表达以及与其他同类型诗词的对比等角度出发。像在复习王维的山水诗时,可提问“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一句,‘空’字妙在何处?与他的《鹿柴》中‘空山不见人’的‘空’有何异同?”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又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三)科学预测易考习题
教师要结合历年考试真题、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准备预测的易考习题。在数学复习课上,对于函数这一重点章节,教师根据以往考试规律,预测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求解,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综合应用等题型。同时,要考虑到不同难度层次,既有基础巩固题,也有能力提升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课堂安排
(一)学风好的班级
1. 第一轮复习
分组背诵,互助共进:将学生按成绩分成若干小组,科目前5 - 10名担任组长。例如在英语单词和语法复习课上,每组学生围绕重点知识背诵15 - 25分钟。组长按照教师展示的问题,随机抽取3 - 5个向组员提问,这种方式既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又能营造竞争与互助的氛围。组员也可主动到组长面前背诵,强化记忆。组长则由教师亲自提问,确保组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观察,适时引导:在学生背诵过程中,教师犹如“巡视官”,密切观察全班学生的状态。一旦发现学生出现疲倦状态,如眼神游离、动作懈怠等,便及时调整节奏。当时间充足时,教师着重对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提问,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习题巩固,分析提升:在学生背诵30多分钟后,教师展示准备的习题。以物理力学复习课为例,教师展示有关受力分析、牛顿定律应用的习题,师生共同解题。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对错原因。对于错题,是概念理解不清,还是解题方法有误,都要逐一剖析。最后,教师对本课复习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 第二轮复习
分层推进,各有所获:此时,学生各背各的,但根据学习进度进行分层。重点会背的学生,鼓励他们回归教材,进一步深化理解,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比如在复习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时,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拓展内容,了解细胞结构在不同生物中的独特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背得慢的学生依然专注于重点知识的背诵,学困生则着重背诵重点中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适当提问,巩固学生的复习成果。
(二)学风差的班级
1. 第一轮复习
个体背诵,重点督促:学生各自进行背诵。教师从一开始就着重提醒班级最后5 - 10名学困生,明确重点的重点内容。如在政治复习课上,针对哲学原理部分,教师告知学困生重点背诵核心原理及方法论。在学生背诵过程中,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状态,寻找时机提问优生和中等生,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之后,重点提问学困生,检查他们的背诵效果。
习题检测,强化讲解:下课前10分钟内,安排学生做教师预测的习题。教师针对自己估测的习题进行提问并详细讲解分析。在讲解地理气候类型相关习题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答案是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题目所给信息中准确判断气候类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等。最后,教师归纳本课复习的不足之处,再次强调重点知识。
2. 第二轮复习
持续个体背诵,分层引导:学生依旧各自背诵。优生在会背重点后,鼓励他们阅读教材,拓宽知识面。中等生专注于重点知识背诵,学困生继续巩固重点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重点提问优生和中等生,督促他们不断提升。下课前10分钟,教师展示估题,师生共同分析。在复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时,教师展示关于某元素性质及相关化学反应的题目,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最后,教师再次强调重要考点,并在下课前尽量提问完一半学困生,确保对学困生的关注和督促。
四、总结与展望
以背为基础的复习课,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和合理的课堂安排,能够让不同学风班级的学生在复习中都有所收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复习课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作用。在未来的教学中,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如利用在线背诵打卡、智能习题推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更加轻松、高效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复习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