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他正在衙署处理公务。士兵来报:“报,有乡间百姓来报,说历城南三十里外有一支军队,兵力约近千人,似乎正向这边过来。”
济南国民生良好,百姓生活安定,陈炎也得民心。百姓一发现异样,就来报当地官府。
“有大军过来,百姓来报的?这军队是什么身份,有何目的?有没有掳掠百姓?”管亥一连串的问题问过来,
“大军士兵衣衫褴褛,目前还不知身份,已派斥候去查探了,但还没有回报。不过,他们倒没有掳掠百姓。”
“好,再去探。”
过了一个时辰,士兵再次来报:“报,军队的来历已查明,是徐州刘备的军队。”
“刘备?他怎么会在这里?”
士兵自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管亥想了想,传令下去:“大军集结,随我一起去,将刘备驱出历城。”
话说曹操攻打下邳,刘备抵抗不了,战败而逃。此时的刘备已是狼狈至极,家人下落不明,手下大将关羽好像还被曹操给抓了。他和张飞逃出来后,带着不足一千残兵败将,北上进入鲁国境内。
可是,鲁国已经是曹操的地盘了。他不敢久留,只好率军继续北上,进入泰山郡,从山脉中穿过,到达济南历城附近。一路上,军中粮食不多,只好在泰山郡掳掠了几个村庄,获得一些粮草。
“大哥,今我等要想哪里?”
刘备忧心忡忡,也没有个主意:“我本想去青州,投靠陈炎,可是,陈炎与曹操一向交好,只怕他与曹操合谋,反抓了我,以我为筹码,故而我忧虑重重。”
“那就不投便是。”张飞头脑简单,似乎没有意识到,刘备并没有太多选择。如果刘备不想投陈炎,那只能去投袁绍了。
“是呀,我正是有这忧虑,故想去投袁绍,去年袁绍大军于易京大胜公孙瓒。”说起公孙瓒,刘备心里不禁一阵感伤,毕竟他曾在公孙瓒那里待了一段时间。然而,以他的处境,也无心惆怅:“今袁绍兵强马壮,与曹操素来不睦,故我想去投袁绍,待他日有时机,再与曹操交战,以报丢徐州之恨。”
“只是,我等在泰山郡,想去冀州,得在东郡附近渡过黄河,可是以如今状况,想渡过黄河可不容易呀。若走济南方向,又担心陈炎刁难于我。”
孙乾去过东平陵,知道东平陵繁华,非六七年前可比。虽然他没把差事办成,但不影响他对东平陵有好感。
“主公,以我看,不如从济南渡过黄河。曹操乃主公之敌,一旦发现主公在泰山,必不会放过主公,陈炎与主公并无仇怨,当不至于与主公翻脸。”
“嗯,公佑说得有理。”
“报……历城出兵了,兵力两千,向我军而来。”一个士兵跑来,刘备久经沙场,就算在落魄之时,行军也不会忘记派斥侯警戒周边。
“历城出兵了?其意欲何为?”
“想必是我军进入历城之境,历城守将恐慌,故而出兵。”
刘备不理孙乾,又问士兵:“历城守将是谁?”
“旗帜上是个管字,但不知是谁。”
“管字,莫非是管亥?”刘备微微吃惊,N年前管亥率黄巾军围攻北海,他曾率军支援,与管亥干过一架。这个时代,姓管的人不多,更何况他早就听说管亥投了陈炎,此时自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官亥。
张飞满不在乎:“原来是管亥,他来了正好,我正想破他大军!”
刘备无语了:“三弟,管亥率两千精兵而来,我军兵力不足千,士兵又饥肠辘辘,如何能与之交战?”他想了想又说:“我与管亥不睦,其来势汹汹,必是对我不利,我还是避其锋芒,就先去东郡方向吧。”
“大哥,怕他作甚?”
“三弟,先避开其军,过了黄河,到冀州就安全了。”
张飞自然听从命令,刘备率军后撤,避开管亥,又往东郡方向而去。管刻看到刘备自己跑路了,他达到了目的,自然也不再追击。
几天之后,刘备率军来到黄河岸边,渡河也是难题,走渡口肯定是不可能的,这里可是曹操的地盘。
好在刘备走南闯北多年,经验还是有的。他的士兵都是下邳一带的人,下邳河流众多,士兵大多会游水。
他让士兵做了几个竹筏,把物资在竹筏上,运到对岸。不懂游水的士兵也坐竹筏过去,懂游水的,就直接游过去。折腾了一天时间,大军总算渡过了黄河。
随后,刘备清点了一下粮食,还够吃七八天时间,这里距离邺城只有两百多里,正好可以撑到邺城,不用再去掳掠了。他派孙乾先去邺城打点一番,探一探袁绍的口气。
几天之后,孙乾回来了。他告知刘备,袁绍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已经亲自来到距离邺城不足百里的魏县,准备迎接刘备。
袁绍也是尽力了,他本来想着,为了表达对让刘备来到冀州的欢迎,他愿意出邺城三百里迎接。可是他拿出舆图看了一下,邺城南面、东南面三百里远全是曹操的地盘,东面三百里远是陈炎的地盘,那都是他不能去的地方。他只好来到邺城东面八十里左右的魏县,迎接刘备,距离是短了,仪式上再隆重的,弥补一下。
跟着袁绍来到邺城后,袁绍又二话不说,先送上一批钱粮,刘备感动得是一阵热泪盈眶。
在邺城待了十几天时间,刘备逐渐了解了当前战事,他也是大吃一惊。陈炎竟这么厉害了,敢率军攻打安平郡?
想到自己又吃又拿,靠袁绍养着,刘备也有点不好意思。于是,他主动去找袁绍。
“我兵败徐州,得明公收留,对明公感激不尽,今明公要防范曹操,又要与陈炎交战,若用得着我的地方,明公尽管提,我必会为袁公效死力。”
“玄德不用着急,今我与陈炎大战,战事胶着,我正等着把麦收割了,囤积粮食,再出兵击败陈炎,届时你随军便是。”
“多谢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