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唐本土约莫有两千个县的样子,李承乾没办法一下子找到几千号识字的人选。
所以他干脆让当时待在长安的隐一所部一千人和隐三所部三千人,总共四千号人一起学习那些初一的各科知识。
以便让他们能在十月份开学后可以去大唐各个州县当老师。
隐龙卫在读书识字方面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李承乾不希望隐龙卫全部都是文盲,所以除了他们常规训练之外,还得读书识字。
当然这些读书识字基本上和现代物理,化学什么的没有半点关系,所以八月份和九月份,这四千名隐龙卫学习得都非常痛苦。
更让他们觉得痛苦的是,他们这些长期在战场上厮杀的杀坯有一天居然要被安排去教书育人,简直离离原上普。
可是主上态度很强硬,他们不但得在两月时间内把要学的全部学全。
还得在两月以后,前往大唐各个州县教书育人,谁敢有意见,直接准备进宫当太监。
四千名隐龙卫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谁tm愿意进宫当拈着兰花指的公公啊?所以他们只能很憋屈的学习了起来。
特别是将李承乾命令当做神谕的隐一,在李承乾给隐龙卫下达了命令后,就捧着工部印刷好的初一上半年的各科教材去学习了。
但凡有不懂的地方就捧着书籍跑到东宫找李承乾问这问那,执行力最大化,倒是让李承乾很满意。
隐三见自家老大麻溜的去学了,虽然很不愿意,可是也只能乖乖去学习了。
其他隐龙卫再有意见,看到两位首领如此,都只能拿着教材去学了。
他们都非常羡慕现在正待在西伯利亚地区、中亚地区和北美那边的那些隐龙卫。
虽然说在那些地方相较于长安这里危险不少,可好歹不用学习这些劳什子啊。
在八月份和九月份隐龙卫都忙着学习的时候,李承乾安排工部大量印刷了一年级上半年和初一上半年的教材,并将这些教材派发往全国近两千个县。
可以说这段时间关内道几乎所有运营用的马车都被李承乾征用了,当然能够用船只运送的,就会用船只运送,整个大唐各个州县道路都忙碌了起来的
而底层民众在听说太子殿下在整个大唐各个州县建造学校,以便免费供底层民众的子女学习后,那些底层民众都非常开心。
毕竟前往那些学校读书不用花钱也就罢了,中午还能包一顿饭,这简直跟做梦一样。
底层民众基本都希望自家孩子最后能改变命运,不用再像自己一样,一辈子耕地,可能一年到头种地都未必能填饱肚子。
若是能因为读了这些书,获得更好的职业,获得更多的钱财,谁会想一辈子都在底层待着啊?
所以在十月份,各个州县新建起来的学校招生首日,可以说非常火爆,每所小学或者中学入学时候都是人山人海的。
而原本在长安的四千隐龙卫都两人一组前往一个县去当老师。
当然李承乾派隐龙卫前往那些州县的学校当老师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
那就是李承乾想通过他们来监视那些当地县令,毕竟他和朝廷拨款下去各个州县建造学校。
若是有当地县令敢贪污,李承乾会视情况处理这些县令。
要是那些县令把拨下去款项全部吃掉了,建立的学校没达到他要求,甚至破败不堪,李承乾绝对会让那些家伙后悔来到世上。
可若是这些县令吃掉一部分钱财,却能将学校建造起来,满足他的要求,那他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若是能够一心为民的县令,在确定可用之后,李承乾也会看以后他们表现对他们进行拔擢。
在十月月底前后,在各个县教书的隐龙卫都派人送了封书信回长安,向李承乾讲述各个州县的情况。
兴许是当初李承乾就有传令下去,他会派人下去各个州县当老师,所以各个州县的父母官都算是很尽职尽责。
基本没有将拨下去的款项给吞吃掉,或者只吃掉很少部分。
所以各个州县建立起来的小学和中学都能达到李承乾的要求。
这让李承乾还算满意,要不然李承乾肯定会找些出头鸟来处置的。
在安排建立学校的过程中,那些高产作物也在他名下那些农庄推广开了。
在六月份下旬时候,早麦和上季稻都已经收割了,随后李承乾就安排人把美洲带回来的高产作物安排人种植了下去。
在十月份的时候,不管是地瓜,玉米还是土豆等作物基本上都成熟了,有的成熟期是九十天,也有一百二十天左右的。
反正这些高产作物在六月份种下去以后,经过精心料理,又有化肥的帮助,产量极为可观。
比如说玉米亩产量约是一千六百多斤的样子,土豆,地瓜,木薯等等产量更是高的离谱,动辄数千斤的样子,甚至有些肥沃土地能达到五,六千斤。
那些租了李承乾田地的百姓按照六月份时候双方签订的合同,每亩自留五百斤玉米,八百斤土豆、地瓜或木薯,其余全部上交给了李承乾。
毕竟这些高产粮种都是李承乾带回来的,而且化肥也是上面免费供应的,他们根本不需要花钱去购买,这些粮食大头自然得上交的。
对于那些百姓来说,每亩玉米能自留五百斤,土豆,地瓜,木薯等更是能自留八百斤,而且这些自留的粮食已经不需要再交税了。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只要种十亩地玉米,他们最后能到手五千斤玉米作为粮食。
若是种植土豆,地瓜或者木薯,更是能有八千斤作为粮食。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会再饿肚子了,或许这玉米,土豆,地瓜之类的作物不如精米好吃。
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以前辛辛苦苦耕种一年,也吃不到多少次精米。
本身水稻,乃至小麦产量就低得要死,一般来说种出来也得用来交租金。
那些种了李承乾名下良田的,能得到化肥供应,粮食产量能一亩五百斤上下就很了不起了。
这也得交部分粮食给李承乾,还得交一部分税,真正能到手的粮食可不多啊。
与其种那些产量不高的水稻,还不如种这些高产作物,毕竟谁愿意饿肚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