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赵惠文王有个宠爱的内侍,叫缪贤,官拜宦者令,这家伙时不时地就爱掺和掺和政事。
有一天,有个外地人拿着一块白璧来卖,缪贤瞧那玉色温润光洁,一点瑕疵都没有,喜欢得不行,花了五百金买下来,还拿去给玉工看。玉工一看,眼睛瞪得老大,惊呼:“这可真是和氏璧啊!想当年楚相昭阳在宴会上不小心把这璧丢了,怀疑是张仪偷的,把张仪打得死去活来,张仪就这么逃到秦国去了。后来昭阳悬赏千金找这璧,偷的人不敢拿出来献,就一直没找着。今天这宝贝居然落到您手里,这可真是无价之宝,您可得小心藏好,千万别轻易给人看。”
缪贤听了,心里犯嘀咕:“虽说这是块好玉,可为啥就无价了呢?”玉工就跟他解释:“这玉放在暗处,自己就能发光,还能把灰尘挡开,那些邪魔鬼魅都不敢靠近,所以叫‘夜光之璧’。冬天把它放在屋里,暖和得很,都能当炉子使;夏天呢,又凉飕飕的。百步之内,苍蝇蚊子都不敢飞进来,有这么些奇妙的地方,别的玉都比不上,所以才是至宝。”缪贤一试,嘿,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就做了个漂亮的匣子,把璧藏在里头,放在自己的箱子里。
这事儿不知道怎么就传到赵王耳朵里了,赵王就跟缪贤要这和氏璧。缪贤这时候犯了倔脾气,舍不得把璧交出去,赵王火了,趁着出去打猎的机会,突然就跑到缪贤家里,翻箱倒柜地找,还真就把装璧的匣子找到了,拿着就走。
缪贤这下慌了神,心想赵王肯定得治他的罪,说不定还得杀了他,干脆跑路吧。他的舍人蔺相如一看这情况,赶紧拉住他的衣服问:“大人,您这是要去哪儿啊?”缪贤哭丧着脸说:“我打算逃到燕国去。”蔺相如就问:“您咋就觉得燕王会收留您呢?”缪贤说:“以前我跟着大王跟燕王在边境上见面,燕王偷偷握着我的手说,愿意跟我交朋友。就因为这个,我才想去燕国。”蔺相如一听,直摇头:“大人,您这可就错了。赵国强燕国弱,您之前受赵王宠信,燕王想跟您交朋友,那是冲着赵王的面子,不是因为您有多厉害。现在您得罪了赵王,逃到燕国去,燕王怕赵王找他麻烦,肯定会把您绑起来送给赵王讨好,您这不是自投罗网吗?”缪贤一听,吓得脸都白了,连忙问:“那咋办啊?”蔺相如说:“您也没犯啥大罪,就是没早点把璧献给大王。您现在光着膀子,背着斧子和砧板,去跟大王磕头请罪,大王肯定会饶了您。”缪贤没辙,就听了蔺相如的话,赵王还真就赦免了他,没杀他。
缪贤这下可把蔺相如当成救命稻草了,觉得他太聪明了,就把他当成上宾招待。
再说那玉工,有一回偶然到了秦国,秦昭襄王让他治玉,他就跟秦王说起了和氏璧,还说现在这璧在赵国。秦王一听,好奇心就上来了,问:“这璧有啥好的?”玉工就把之前跟缪贤说的那些好处又说了一遍,秦王听了,心里直痒痒,恨不得马上见到这璧。当时昭襄王的舅舅魏冉是丞相,就跟秦王说:“大王要是想见这和氏璧,为啥不用酉阳十五城去换呢?”秦王一听,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十五城啊,这可都是我心疼的地儿,咋能就换一块璧呢?”魏冉就说:“赵国怕秦国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大王您要是用城换璧,赵国肯定不敢不给璧,等璧到了咱手里,城给不给还不是大王您说了算?这名义上是换城,实际上就是把璧弄到手,大王您还怕啥丢城呢?”
秦王一听,乐开了花,马上写了封信给赵王,让客卿胡伤当使者。信上大概是这么写的:
寡人惦记和氏璧好久了,一直没机会见着。听说君王您得到了,寡人也不敢随便要,就想用酉阳十五城来换,希望君王您能答应。
赵王接到信,赶紧把大臣廉颇他们都叫过来商量。要是给秦国吧,怕被秦国骗了,璧给了城拿不到;要是不给吧,又怕惹恼了秦国。大臣们有的说不能给,有的说给了算了,吵吵嚷嚷的,也没个准主意。李克这时候站出来说:“大王,要不派个智勇双全的人,带着璧去秦国,如果秦国给城,就把璧给他们;要是不给城,就把璧再带回来,这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赵王听了,眼睛就往廉颇那儿看,廉颇低着头,啥也没说。这时候宦者令缪贤站出来说:“大王,我有个舍人叫蔺相如,这人是个勇士,而且很有智谋,如果要找使者去秦国,没人比他更合适了。”赵王一听,马上让缪贤把蔺相如叫来。
蔺相如来了,拜见完赵王,赵王就问:“秦王想用十五城换寡人的璧,先生您觉得能答应吗?”
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
赵王又问:“要是璧给了秦国,城拿不到,咋办呢?”
蔺相如回答:“秦国用十五城换璧,这价码可不低;要是赵国不答应,这理亏的就是赵国。赵国不等秦国给城就先把璧送过去,这是表示恭敬;要是秦国拿了璧不给城,那理亏的就是秦国。”
赵王又说:“寡人想找个人去秦国,保护好这璧,先生您能为寡人跑一趟吗?”
蔺相如一拍胸脯:“大王要是实在找不到人,我愿意带着璧去。要是秦国把城给了赵国,我就把璧留在秦国;要是不给,我保证把璧完完整整地带回赵国。”
赵王一听,高兴坏了,马上封蔺相如为大夫,把璧交给他。
蔺相如就带着璧往西到秦国去了。
秦昭襄王听说璧到了,笑得嘴都合不拢,坐在章台上,把大臣们都叫过来,宣蔺相如进宫。蔺相如留下装璧的匣子,只用锦袱包着璧,两手捧着,恭恭敬敬地走进去,给秦王行礼,然后献上璧。秦王打开锦袱一看,哎呀妈呀,这璧纯白无瑕,宝光闪烁,雕刻的地方就跟天然生成的似的,一点痕迹都没有,真是天下少有的宝贝!
秦王眼睛都看直了,嘴里不停地啧啧赞叹,看了好一会儿,才交给左右的大臣们传着看。大臣们看完了,都跪在地上喊:“万岁!”秦王又让内侍把璧包好,送到后宫给美人们玩赏,过了好半天,才送回到秦王的桌子上。蔺相如在旁边看着,等了半天也没听秦王说起给城的事儿,心里就琢磨开了:“这秦王看样子是不想给城啊,想白拿我的璧,没门儿!”于是他走上前说:“大王,这璧有点小毛病,我指给您看。”
秦王就让人把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在殿柱上,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满脸怒气,跟秦王说:“和氏璧,这可是天下的宝贝!大王您想要这璧,写信给赵王,赵王把大臣们都叫过来商量,大臣们都说:‘秦国向来就爱欺负人,用空话来要璧,城肯定拿不到,不如不给。’我跟赵王说:‘咱老百姓交朋友,都还讲诚信呢,何况是大国的国君呢?不能用不好的心思去猜度别人,要是这么做,可就得罪大王了。’赵王听了我的话,斋戒了五天,然后才让我带着璧,恭恭敬敬地在朝堂上把璧交给我,送我来秦国,这可是对您最大的敬意了。可是今天大王您见了我,一点礼貌都没有,随随便便地坐在那儿就接受了璧,还让大臣们传来传去地看,又送到后宫让美人们玩,这也太不尊重人了,所以我看出来了,大王您根本就没打算给城。我把璧拿回来,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大王您要是逼我,我今天就跟这璧一起撞在柱子上,死也不能让秦国把璧拿走。”说完,就拿着璧,斜着眼睛看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王心疼璧啊,怕他真给砸了,连忙说:“大夫别冲动,寡人怎么会失信于赵国呢?”马上让人把地图拿过来,指着跟蔺相如说,从这儿到这儿,一共十五城给赵国。
蔺相如心里明白:“这秦王就是想骗我把璧给他,根本不是真心给城。”于是跟秦王说:“我们赵王不敢舍不得这宝贝,怕得罪大王,所以在派我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把大臣们都叫过来,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才让我出发。现在大王您也应该斋戒五天,准备好车马和礼物,安排好隆重的仪式,我才敢把璧给您。”
秦王没办法,只好说:“好吧。”就下令斋戒五天,把蔺相如送到公馆休息。
蔺相如抱着璧回到公馆,心里还在想:“我之前跟赵王夸下海口,说要是秦国不给城,我就把璧完整地带回去。现在秦王虽然说斋戒,可谁知道他是不是在耍心眼呢?万一他拿了璧还是不给城,我咋有脸回去见赵王呢?”于是他让随从穿上粗布衣服,打扮成穷人的样子,把璧藏在布袋里,系在腰上,从小路偷偷跑回赵国,然后给赵王写了封信说:“我怕秦国骗赵国,不给城,就先让随从把璧送回大王那儿了。我留在秦国,就算死也不辱没使命。”赵王收到信,感叹地说:“相如真是说到做到啊!”
再说秦王这边,说斋戒其实就是做做样子,根本没真的斋戒。过了五天,秦王升殿,准备好礼物,让各国的使者都来,说是要一起见证接受和氏璧的仪式,其实就是想在各国使者面前显摆显摆,让他们看看秦国的威风。秦王让人把赵国的使臣蔺相如叫上来,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进来,拜见完秦王,秦王一看,蔺相如手里没拿着璧,就问:“寡人都斋戒五天了,准备好接受和氏璧,怎么使者没把璧带来呢?”蔺相如不紧不慢地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一共二十多个国君,没一个讲信用的,净用些欺诈的手段。远的有杞子骗郑国,孟明骗晋国;近的有商鞅骗魏国,张仪骗楚国,这些事儿历历在目。我这次来,就怕被大王骗了,辜负赵王的信任,所以已经让随从带着璧从小路回赵国了,我知道自己犯了欺君之罪,大王您要杀要剐随便吧,反正我也没打算活着回去。不过我这么做,就是想让各国都知道,秦国为了一块璧,就把赵国的使臣杀了,到底是谁有理谁没理,大家心里都清楚。”
秦王一听,气得鼻子都快歪了,脸涨得通红,大声吼道:“你这使者太无礼了,寡人斋戒这么多天,你居然把璧送回去了,这不是明摆着欺负寡人吗?”说完,就让左右的人把蔺相如绑起来。蔺相如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地说:“大王您先别生气,听我把话说完。今天这形势,秦国强赵国弱,只有秦国欺负赵国的份儿,赵国可不敢欺负秦国。大王您要是真想要璧,就先割十五城给赵国,然后派个使者跟我一起回赵国取璧,赵国怎么会敢拿了城不给璧,背个不讲信用的名声,去得罪大王呢?我知道自己欺骗大王的罪不轻,就算死一万次也不够,我已经写信给赵王了,也没打算活着回去,大王您要是想把我扔到大锅里煮了,就让各国使者都看看,秦国是怎么因为一块璧就杀赵国使臣的,到时候大家就知道谁对谁错了。”
秦王听了蔺相如的话,跟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说啥好。各国使者在旁边看着,都为蔺相如捏了一把汗。秦王的左右想把蔺相如拉下去,秦王喝住他们,跟大臣们说:“杀了蔺相如,璧也拿不到,还落个不讲道理的名声,破坏了秦赵两国的关系,不值当。”于是秦王就客客气气地招待蔺相如,然后把他送回赵国了。
后来有个叫髯翁的人读到这段历史,就评论说:秦国到处攻城略地,各国都没办法,一块璧算得了什么呢?蔺相如这么做,就是怕秦国欺负赵国,拿了璧还看不起赵国,以后赵国就没法在各国立足了。要是秦国再跟赵国要这要那,赵国就不好拒绝了,所以蔺相如在这事儿上显示出了赵国的骨气,让秦王知道赵国也有厉害的人。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王觉得他太了不起了,就封他为上大夫。后来秦国果然没给赵国城,赵国也没把璧给秦国。
秦王心里一直对赵国这事儿耿耿于怀,过了不久,又派使者约赵王在西河外渑池这个地方见面,说是要和好。
赵王接到信,心里就犯嘀咕:“秦国以前就用会盟的办法欺负楚怀王,把楚怀王扣在咸阳,到现在楚国老百姓还伤心呢。现在又来约我,是不是也想把我扣下啊?”
廉颇和蔺相如商量这事儿,跟赵王说:“大王要是不去,就显得赵国太软弱了。”于是一起跟赵王说:“蔺相如愿意陪着大王去,我廉颇愿意辅佐太子在国内守着。”赵王听了,稍微放心了一点,说:“相如都能把璧完整地带回来,陪我去渑池应该也没问题。”平原君赵胜这时候也站出来说:“以前宋襄公坐着车去参加会盟,被楚国劫持了;鲁君和齐君在夹谷会盟的时候,带着左右司马保护自己。现在大王去渑池,虽然有相如陪着,但是也得小心。我建议精选五千名精锐士兵跟着,以防万一,再派大军在三十里外驻扎,这样才能保证安全。”
赵王就问:“那这五千精锐士兵让谁当将领呢?”
赵胜说:“我知道有个田部吏叫李牧,这人是个将才。”
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是将才呢?”
赵胜就说:“李牧当田部吏的时候,收租税,我家的租税过期没交,李牧就按法律治罪,把我家管事儿的杀了九个。我当时很生气,去找他理论,李牧跟我说:‘国家靠的就是法律。现在要是纵容您家不奉公守法,那法律就没威严了;法律没威严,国家就弱。到时候各国都来欺负赵国,赵国都保不住,您还怎么保住您的家呢?像您这样尊贵的人,要是奉公守法,法律有了威严,国家就强大,您也能长保富贵,不是挺好的吗?’从这事儿就能看出他的见识不凡,所以我觉得他能当将领。”
赵王听了,就任命李牧为中军大夫,让他带着五千精兵跟着去渑池,平原君带着大军在后面跟着。廉颇把赵王送到边境上,跟赵王说:“大王您这一去秦国,就像进了虎狼窝,啥事儿都有可能发生。我跟大王您约定,算上往返的时间和会盟的时间,最多三十天,如果超过三十天大王您还不回来,我就像楚国当年那样,立太子为王,绝了秦国的念头。”
赵王答应了,就到了渑池,秦王也到了,两人都住在各自的馆驿里。到了约定的日子,两位国君见面,互相行礼,然后摆酒设宴,看起来挺高兴的。
喝到一半的时候,秦王突然说:“寡人听说赵王您挺擅长音乐的,我这儿有个宝瑟,赵王您给弹一曲吧。”赵王一听,脸刷地一下就红了,心里很不情愿,但是又不敢拒绝。秦国的侍者把宝瑟拿到赵王面前,赵王没办法,只好弹了一曲《湘灵》。秦王听完,不停地叫好。弹完了,秦王还不依不饶地说:“寡人听说赵国的始祖烈侯就喜欢音乐,赵王您这是得到了家传啊!”说完,就回头让左右的人把御史叫过来,让他把这事儿记下来。秦国的御史拿着竹简和笔,写着:“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于渑池,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一看,这不是明摆着欺负赵王吗?马上走上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您擅长秦声,我这儿有个盆缶,请秦王您敲一敲,给大家助助兴。”秦王一听,脸一下子就沉下来了,气得浑身发抖,坐在那儿不说话。蔺相如也不含糊,马上拿起一个盛酒的瓦器,走到秦王面前,跪下来,举着瓦器说:“大王您是不是仗着秦国强大啊?现在我离您就五步远,您要是不敲,我今天就把脖子上的血溅到您身上。”
秦王的左右一看,都冲上来喊:“蔺相如,你太无礼了!”想把蔺相如抓住。蔺相如瞪着眼睛,大声呵斥他们,那些人吓得头发都竖起来了,不自觉地往后退了几步。
秦王心里虽然不高兴,但是也有点忌惮蔺相如,只好勉强拿起筷子在瓦器上敲了一下。蔺相如这才站起来,回头叫赵国的御史也把这事儿记在竹简上:“某年月日,赵王与秦王会于渑池,令秦王击缶。”秦国的大臣们看到这一幕,都气得吹胡子瞪眼,在宴席上站了起来。
有个秦国大臣走上前,皮笑肉不笑地对赵王说:“今日赵王大驾光临,实在是荣幸。我们秦王最近心情不错,要不赵王您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当贺礼吧?”
蔺相如一听,也不甘示弱,马上对秦王说:“这俗话说得好,礼尚往来。赵国既然都打算给秦国十五座城了,秦国也不能没点表示吧?我们赵王也希望秦王能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给赵王贺寿呢!”
秦王听了这话,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心里暗暗叫苦:这蔺相如可真不好对付!他尴尬地笑了笑,对左右大臣说:“我们两国是来交好的,诸位就不要再说这些扫兴的话了。”说完,就赶紧让人继续上菜倒酒,假装高兴地继续喝酒,这场宴席就在这尴尬的气氛中结束了。
秦国的客卿胡伤等人偷偷地劝秦王,说干脆把赵王和蔺相如都扣留下来。秦王却皱着眉头说:“我们的探子来报,‘赵国的防备非常严密。’万一这事儿没办成,我们可就成了天下人的笑柄了。”于是,秦王不但没扣留赵王他们,反而还对赵王更加敬重,跟赵王约定两国结为兄弟,永远不互相侵犯,还把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送到赵国当人质。秦国的大臣们都不太理解,纷纷说:“跟赵国约好就行了,何必送人质呢?”秦王笑着解释:“赵国现在还挺强大的,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攻打下来的。不送人质,赵国就不会相信我们的诚意。赵国相信了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才能稳固,这样我才能专心去攻打韩国。”大臣们听了秦王的话,这才恍然大悟,都对秦王的决策表示佩服。
赵王辞别秦王,回到赵国,正好用了三十天。赵王松了一口气,高兴地说:“我有蔺相如,就像身上安了泰山一样安全,赵国也像九鼎一样稳固。蔺相如的功劳最大,其他大臣都比不上他。”于是,赵王就封蔺相如为上相,地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得知这个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大声吼道:“我在战场上攻城野战,立下了那么多的大功,蔺相如就凭一张嘴,耍耍嘴皮子,居然地位比我还高!而且他以前不过是个宦者舍人,出身那么低微,我怎么能甘心在他之下呢?哼,等我见到他,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一顿,出出这口恶气!”
蔺相如听说了廉颇的这些话,每次上朝的时候,都假装生病,不去跟廉颇碰面。蔺相如的门客们都觉得蔺相如太胆小了,私下里议论纷纷。
有一天,蔺相如坐着马车出门,正好廉颇也坐着马车出来。蔺相如远远地看见廉颇的车队过来,赶紧让车夫把马车赶到旁边的小巷子里躲起来,等廉颇的车过去了,才出来。蔺相如的门客们这下更生气了,他们一起去找蔺相如,气呼呼地说:“我们这些人,离开家乡,抛弃亲人,来投奔您,就是因为觉得您是个有骨气的大丈夫,所以才仰慕您,跟着您。现在您和廉将军职位相同,您的地位还在他之上,他都放出狠话要欺负您了,您不但不反击,还在朝堂上躲着他,在大街上也躲着他,您怎么这么怕他呢?我们都为您感到羞耻,您要是再这样,我们就告辞了!”
蔺相如连忙拦住他们,心平气和地说:“我之所以躲着廉将军,是有原因的,你们都没有看明白啊。”
门客们都疑惑地看着蔺相如,说:“我们就是些见识短浅的人,实在不明白您为什么要这样做,请您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吧。”
蔺相如笑了笑,问:“你们觉得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呢?”
门客们都不屑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
蔺相如点了点头,说:“是啊,秦王那么威风,天下人都不敢跟他对抗,我蔺相如却敢在秦国的朝堂上呵斥他,羞辱他的大臣们。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难道会怕廉将军一个人吗?我是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现在要是我们两个像两只老虎一样互相争斗,肯定不能同时活下来。秦国知道了,肯定会趁机来攻打赵国。我之所以这样忍气吞声,处处避让,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啊。”
门客们听了蔺相如的这一番话,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感叹:“哎呀,我们真是错怪大人了,大人的胸怀真是宽广啊!”
没过多久,蔺相如家的门客和廉颇家的门客在一家酒馆里偶然相遇了,两个人都争着要坐好位置,互不相让。蔺相如的门客想起蔺相如的话,就说:“我们家主人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才让着廉将军的。我们也应该体谅主人的心意,让着廉将军家的人。”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廉颇更加得意忘形,觉得蔺相如就是怕了他。
河东人虞卿在赵国游历的时候,听说了蔺相如门客的话,就去对赵王说:“大王,您现在最倚重的大臣,不就是蔺相如和廉颇吗?”
赵王说:“是啊,他们两个对赵国都很重要。”
虞卿皱着眉头说:“我听说以前的大臣们,都能齐心协力,互相尊重,一起为国家效力。可是现在大王您最看重的这两位大臣,却像水火一样不相容,这可不是国家的福气啊。蔺相如越是谦让,廉颇就越不理解他的苦心;廉颇越是骄傲,蔺相如就越不敢跟他计较。他们在朝堂上遇到事情不能一起商量,作为将领,在战场上有紧急情况也不能互相支援,我真的很为大王担心啊。我愿意去调和他们的关系,让他们成为大王的得力助手。”
赵王高兴地说:“好啊,那就麻烦你去试试吧。”
虞卿就先去见廉颇,见面就先把廉颇夸奖了一番,说他战功赫赫,廉颇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虞卿话锋一转,说:“论战功,确实没人比得上将军您;可是论度量,还是蔺相如更胜一筹啊。”
廉颇一听,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消失了,气呼呼地说:“他就是个只会耍嘴皮子的懦夫,有什么度量可言?”
虞卿不慌不忙地把蔺相如对门客说的话讲给廉颇听,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将军您要是不想在赵国待了,那也就算了;要是还想在赵国继续为国家效力,可不能让这两位大臣一个谦让一个争强,不然的话,这好名声可就落不到将军您头上了。”
廉颇听了虞卿的话,仔细一想,顿时觉得羞愧难当,满脸通红地说:“要不是先生您今天跟我说这些话,我还不知道自己错得这么离谱呢。我和蔺相如相比,差得太远了。”于是,廉颇就让虞卿先去跟蔺相如说自己的心意,然后他光着膀子,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去请罪。到了蔺相如家门口,廉颇大声喊道:“我廉颇是个见识短浅、心胸狭窄的人,不知道相国您这么宽容大度,我真是罪该万死啊!”说完,就跪在蔺相如家的院子里。
蔺相如听到声音,赶紧跑出来,扶起廉颇,感动地说:“我们两个人都是为了赵国,一起为大王效力,将军您能理解我,我就已经很幸运了,何必这样客气呢?”
廉颇低着头,懊悔地说:“我这个人脾气暴躁,以前做了那么多错事,多亏您不计较,我真是无地自容啊。”说着说着,两个人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廉颇抬起头,真诚地看着蔺相如说:“从今天开始,我愿意和您结为生死之交,就是砍头也不变心!”说完,廉颇先给蔺相如下拜,蔺相如也连忙回拜。蔺相如让人摆上酒席,招待廉颇,两个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把以前的不愉快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喝得非常尽兴才散场。后来人们把他们的交情称为“刎颈之交”,就是说他们的友谊非常深厚,愿意为对方舍弃生命。有个叫无名子的人还为此写了一首诗:
引车趋避量诚洪,肉袒将军志亦雄。
今日纷纷竞门户,谁将国计置胸中?
赵王为了表彰虞卿调和廉颇和蔺相如关系的功劳,赏赐给他黄金百镒,还封他为上卿。
在这个时候,秦国的大将军白起率领军队攻打楚国,占领了郢都,设置了南郡。楚顷襄王被打得大败,只好向东逃到陈地去避难。秦国的大将魏冉又带兵攻占了黔中,设置了黔中郡,楚国的势力越来越弱。楚国没办法,只好派太傅黄歇陪着太子熊完到秦国去当人质,向秦国求和。
白起等人又继续攻打魏国,一直打到大梁。魏国派大将暴鸢迎战,结果被打得大败,秦军杀了魏国四万人。魏国只好献上三座城,向秦国求和。
秦国因为白起战功赫赫,就封他为武安君。
没过多久,秦国的客卿胡伤又带兵攻打魏国,打败了魏国的将领芒卯,占领了南阳,设置了南阳郡。秦王把南阳郡赏赐给魏冉,魏冉被封为穰侯。
接着,秦王又派胡伤率领二十万大军去攻打韩国,包围了阏与。韩厘王赶紧派使者到赵国求救。赵惠文王召集大臣们商量:“韩国的忙,我们到底帮不帮呢?”蔺相如、廉颇、乐乘都说:“阏与地势险要,道路狭窄,救援起来很不方便,不太主张去救。”平原君赵胜却说:“韩国和魏国是赵国的屏障,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依存。要是不救韩国,魏国被秦国打败后,秦国马上就会转过头来攻打赵国。”
大臣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只有赵奢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赵王注意到了赵奢,就单独问他的意见。赵奢想了想,说:“阏与的道路确实又险又窄,这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只老鼠更勇敢,哪只就能获胜。”
赵王听了赵奢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挑选了五万军队,让赵奢带领去救援韩国。赵奢率领军队出了邯郸东门三十里后,就下令安营扎寨,扎下营盘后,又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谁要是敢谈论军事,就杀头!”然后他就整天在营里躺着,啥也不干,军队里安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秦军在外面大声喧哗,操练士兵,声音大得像打雷一样,把阏与城里的房屋上的瓦片都震动了。有个军吏忍不住跑进来向赵奢报告秦军的情况,赵奢一听,二话不说,就把这个军吏杀了,杀鸡儆猴,让大家都不敢再违反命令。就这样,赵奢的军队在营地里待了二十八天,没有前进一步,每天只是派人加固营垒,挖深壕沟,一副要长期坚守的样子。
秦国的将领胡伤听说赵国派了援兵来,但是却不见他们有所行动,觉得很奇怪,就又派间谍去打探消息。间谍回来报告说:“赵国确实派了援兵,是大将赵奢带领的,出了邯郸城三十里就扎营不动了,还在不停地加固营垒。”胡伤不太相信,又派自己的亲信直接到赵军的营地去,对赵奢说:“秦国攻打阏与,马上就要攻下来了,将军您要是敢跟我们打仗,就赶紧来吧!”赵奢假装害怕地说:“我们赵王是因为邻国来求救,才派我来做做样子的,我可不敢真的跟秦国打仗啊。”说完,还热情地招待了秦国的使者,让他在营地里到处看看。秦国的使者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报告给胡伤。胡伤一听,哈哈大笑,得意地说:“赵国的军队离开国都才三十里,就只知道加固营垒,不敢前进,看来是不敢跟我们打了。阏与肯定是我们的了!”于是,胡伤就放松了对赵国援兵的警惕,把心思都放在攻打韩国上了。
赵奢等秦国的使者走后,估计他差不多回到秦军营地了,就马上传令挑选一万名擅长骑马射箭、作战经验丰富的士兵作为前锋,其余的大军跟在后面,士兵们都悄悄地衔枚(一种防止出声的东西)前进,把铠甲卷起来,轻装疾行,昼夜兼程,只用了两天一夜就赶到了韩国境内,在离阏与城十五里的地方,又扎下了营寨。
胡伤得知这个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大骂道:“这赵奢居然敢耍我!”他留下一半的兵力继续围城,自己带着另一半老营的士兵,气势汹汹地前来迎击赵军。
就在这个时候,赵营里有个叫许历的军士,写了一个竹简,上面写着“请谏”两个字,然后跪在营前。赵奢觉得很奇怪,就让人把他叫进来,问:“你有什么话要说?”许历说:“秦国军队没想到我们会突然到来,现在他们士气正盛,元帅您一定要把阵势摆得厚厚的,防止他们的冲击,不然的话,我们肯定会打败仗。”赵奢点了点头,说:“好,就照你说的办。”马上传令让士兵们列好阵势,严阵以待。许历又说:“《兵法》上说:‘占据有利地形的一方才能获胜。’阏与这地方,只有北山最高,而秦国的将领不知道占据这个地方,这是老天留给元帅您的机会啊,您应该赶紧派人去占领北山。”赵奢又说:“好,你说得对。”马上命令许历带领一万士兵,迅速占领北山岭上。这样,秦军的一举一动,赵军在山上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胡伤带领军队赶到后,发现北山被赵军占领了,顿时大怒,立刻下令士兵们去争夺北山。可是北山山势崎岖,秦军往上冲的时候,被赵军的飞石砸伤了不少人。胡伤急得哇哇大叫,指挥着士兵们四处寻找上山的路。
就在秦军乱成一团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鼓声震天,赵奢率领大军杀了过来。赵奢把一万名射手分成两队,左右各五千人,朝着秦军不停地射箭。许历在山上看到时机成熟,也率领着一万士兵从山顶上冲下来,喊杀声如雷,前后夹攻,把秦军打得晕头转向,就像天崩地裂一样,秦军根本没有地方躲闪,被杀得大败而逃。胡伤骑着马逃跑的时候,马突然被绊倒了,他一下子从马上摔下来,差点就被赵兵抓住,幸好遇到兵尉斯离带领着援军刚到,拼死把他救了出来。赵奢率领军队追击了五十里,秦军实在是抵挡不住,只好狼狈地向西逃窜。
就这样,赵奢成功地解了阏与之围。韩厘王亲自到赵军营地慰劳军队,还写了感谢信给赵王。赵王非常高兴,封赵奢为马服君,他的地位和蔺相如、廉颇一样高。赵奢还向赵王推荐了许历的才能,赵王就任命许历为国尉。
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从小就喜欢谈论兵法,家里收藏的《六韬》、《三略》等兵书,他都能倒背如流,经常和父亲赵奢讨论军事,说起兵法来头头是道,目中无人,连赵奢有时候都辩不过他。赵括的母亲看到儿子这么聪明,心里很高兴,说:“我有这样的儿子,我们家真是要出大将领了!”
赵奢听了妻子的话,却皱着眉头,一脸担忧地说:“括儿绝不能当将领,如果赵国不用括儿为将,那就是赵国的福气啊!”
赵括的母亲很奇怪,问:“括儿把您的兵书都读完了,而且他谈论兵法的时候,自信满满,觉得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您却说他不能当将领,这是为什么呢?”
赵奢叹了口气,说:“括儿觉得自己天下无敌,这正是他不能当将领的原因啊。战争是关乎生死的大事,每一个决策都要慎之又慎,即使广泛地征求众人的意见,还担心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可是括儿却把打仗说得那么轻松容易。如果他将来掌握了兵权,肯定会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忠言良策,到时候肯定会吃败仗。”
赵括的母亲把赵奢的话告诉了赵括,赵括却不以为然地说:“父亲年纪大了,胆子也变小了,所以才会这么说。”
过了两年,赵奢病重,临死前,他把赵括叫到床前,语重心长地说:“打仗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古人都很忌讳。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将领,今天才侥幸没有遭遇大败的耻辱,死也能瞑目了。你不是当将领的材料,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虚荣,就去担任这个职位,不然会坏了我们赵家的名声。”
赵奢又转过头,对妻子说:“将来如果赵王要召括儿为将,你一定要把我的遗言告诉他,让他推辞掉。要是他当了将领,导致军队失败,国家受辱,那可不是小事啊!”说完,赵奢就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