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没见,两个小家伙又胖了一圈,两人脸上都是粉嘟嘟的,看来最近一段时间军中的伙食吃的不错。
“你们两个淘气鬼,最近我不在的时候,没有没用功啊!”
李俊业见他俩进来,瞬间停止了手上活,将手中账本放下,对着他们笑盈盈地问道。
天机连忙接过话来,“回先生的话,最近时间虽然先生不在,但是我们还是用功学习。”
“那就好!”李俊业微微一笑。
“先生,我们可想死你了。”天机像只奶猫跑到李俊业的身边,轻轻地为李俊业续了一杯茶。
李俊业又变魔法一般,拿出了两颗棒棒糖来,,“先生也想你们,现在还有正事,你们先去玩吧!”
天机咪咪一笑,一把夺过李俊业手中的棒棒糖,识趣的从李俊业的帅帐上下来,接着悄悄地分给了利刃一支,这两个小兄妹就客客气气的出去了。
“将军,这两小鬼,这段时间确实用心,每日白天练武,夜晚读书,一直到亥时五刻才睡觉,只不过这天机好似对练武这些不感兴趣,反倒是对读书和工坊里的各种发明更感兴趣。”
两人离开之后,古阐对李俊业说道,李俊业说是他两的老师,其实跟挂牌老师没什么两样,通常情况都是古阐照顾他两的起居,亲自为他们找各科老师,现在李俊业军中是人才济济,跟他们找各科好老师,一点也不难,两个下家伙也争气,学什么像什么。
闻知每日亥时五刻才开始睡觉,李俊业不禁眉毛一皱,这也太晚了,每月竟然要学到十一点左右,便说道:“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日学到亥时,这才太让人吃不消了,这样吧!以后只许他们最多学到戌时三刻,且每七日,必须保证让他们休息两日。”
“至于天机不爱学武,那就随他便吧!她爱学什么就学什么,一个女孩子整日舞枪弄棒的未免也不好,只保证她能学一些自保防身的本领就够了。”
“将军说的是,稍后我自去安排。”古阐连忙点了点头。
又处理了一些军中繁琐之事后,李俊业开始的站起来说道:“今日我还有一个好消息要通知大家,陛下将不日会封赏大家。”
李俊业说完,本以为大家会万分高兴,谁料众将之中全部平静如常,丝毫没有一点喜庆的颜色。
有功该赏,本是常理,这事大伙本来就都要心里准备,何况兵部要求大军暂且在京师驻扎,虽然对封赏之事,只字不提,但明眼人都知道,几十支勤王大军中,能享受这待遇的,掰开手也数不出三个。
这摆明了朝廷是要来犒赏大军。
“怎么?大家不喜欢吗?”李俊业被这种氛围也搞的一时下不了台,木讷地问道。
“将军我们不要什么封赏,朝廷对将军不公啊!”
颜锐瞬间发声,接着帐内已经开始有了唏唏嘘嘘的声音了。
李俊业好言安慰道:“大家的心情我能理解,可我确实也有过,功过相抵,朝廷做的也是不过分。”
“那这还不过分,什么叫过分,要我说,凭此大功,朝廷就算是给将军封个侯伯也不为过。”
王良瞬间跳了出来,扯着大嘴喊道。
“放肆!”李俊业猛拍桌案,威严必现。
李俊业面对大家很少会发这么大的火,这次着实让大家吓了一跳。
皇宫,御书房。
此时夜已深,崇祯还在伏案一丝不苟的批阅各种奏折。
建奴这次入塞,早已 将崇祯忙得焦头烂额,现在虽然建奴回关了 ,但是大量的善后工作,不见得工作量就比以前少。
“启禀陛下,现在李俊业大军,已经驻扎在香山之下,等待朝廷的封赏……”
崇祯刚从一个奏折上画下一个红圈,司礼监太监曹化淳拿来一本奏章毕恭毕敬的送到了崇祯的书案。
崇祯抬头“哦!”了一声后,曹化淳将这份奏章毕恭毕敬的送到了崇祯的面前,“内阁已经汇同司礼监拟定封赏名单还请陛下批准。”
这份奏折是崇祯特意交待过,一有消息立马就送到自己面前,看到自己期待已久的奏章呈到自己面前,此时的崇祯却再也开心不起来,封赏就意味着自己要送出大量的官职和钱财。
至于官职的话有功得封,崇祯倒是毫不吝啬,可难就难在赏这上面了,国库和内帑现在是穷的叮当响,连京师好多官员的俸禄拖欠已久,哪有钱来赏赐。
关键李俊业他们砍下的人头,又那么多,他怎么赏的起,一想到钱这事,崇祯就觉得自己两眼一摸黑,无精打采地问道:“此番封赏一共需要多少银两。”
曹化淳小心翼翼地道:“根据孙少师和卢部堂,以及济南的宋学朱和张秉文一众官员的禀告,青云口之前,一切军饷赏赐付讫两清,现在唯有青云口一战之赏赐还未发下。”
“那余下还有多少?”崇祯略微舒了一口气,心道还好有这帮股肱之臣,竟然全部就地解决了如天费般的军饷。
曹化淳顿了顿,暗自观察了一下崇祯神色,小心翼翼地道:“青云口一战,李军斩首七千有余,李将军请饷十五万,另阵亡阵亡将士两千,请伤亡抚恤金十三万两,合计二十八万两白银。”
“不多!”崇祯轻语呢喃道。
“皇爷,这还不多?”曹化淳惊的有点语无伦次了,此刻的国库一个子都掏不出来,而崇祯却觉得十五万两不多。
崇祯错愕了瞥了曹化淳一眼,“朕是说,李将军能斩首七千级,只需十五万两银子不多,并非是说十五万两不多。。”
要知道,大明在光是在辽东投入的军费,每一年都有几百万两之巨,可一年也不一定能收获七千个首级,要知道李俊业这些可大都是建奴精锐,所以崇祯觉得并不多。
再和其他将领比起来,李俊业的单价更是不足他们一半,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崇祯都觉得李俊业的请饷并不算多。
曹化淳马上理解到了崇祯的意思,连道:“与其他各军相比,李将军的请饷的确不多。”
崇祯默然地点了点头,只不过他现在愁的的是他去从哪里变成个二十八万两白银来给李俊业。
“陛下,内阁和司礼监知道国事之难,故而商议之后,票拟之中只做封官做了一些安排,至于赏赐之事,暂且拖欠,日后待国库充盈时,再行补上。”
曹化淳不愧是崇祯心腹宦官,主动将拖欠军饷的这口大锅背在自己和内阁的头上。
并且他在说这句话时,语速平和,面色波澜不惊,仿佛是一件很随常的事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