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封十二道,“比先前好多了。”
他的语气有些虚弱,方桐重重捏了捏他的手指:“怎么救你出去?”
封十二不答,他看着她近在咫尺的脸,黑暗中隐约可见她明亮的双眼。
他抬手在她脸颊虚抚了下,拇指蹭过她眼角。
“你如何知道我在这儿?”
“今晚寿筵,所有皇子缺席,我进宫找你,看见太子被皇帝关了起来。”
“关在何处?”封十二问。
“集英殿西侧的偏殿中。”方桐道,“我还听见太子顶撞皇帝。”
她将在殿顶听到的内容告诉封十二。
封十二没说话。
他安静了许久,像在沉思。
方桐摇摇他的手:“你不能在这儿等死。”
皇帝把封十二丢在这处偏僻的小院,又派人在门外守着,显然是想让他自生自灭。
且不说封十二身上有伤,单是不给吃喝,就能让人渴死饿死。
方桐在书里看过宫中处置人的手段,这一招叫杀人不见血,据说最软和,但也最折磨人。
想象一下一个人被关在四四方方的院子,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日复一日看着身体衰败,最终走向死亡,这样的绝望足以把一个人逼疯。
她挥去脑海中可怕的画面,加重语气:“皇帝今晚不杀你,不代表以后不杀你,你必须走。”
封十二静了静,摸摸她的脑袋。
“没这么可怕,”他慢慢道,“只要太子还在,我就没事。”
方桐皱眉:“太子如今自身难保。”
封十二在她头顶轻轻拍了拍,像是安抚地说道:“别小看太子,他和所有人想的都不一样。”
方桐仔细琢磨这句话的意思:“你是说,太子能平安脱身?”
皇帝看上去并不想置封云兮于死地,不管是舍不得这么多年的心血,还是为了稳定朝纲,从皇帝的角度考虑,他暂时留着太子比废掉他更有利。
“可太子与皇帝已经撕破脸,”方桐道,“皇帝就算肯留着他,也会收回他的权利。”
“有些权力一旦交出,就不可能收回。”封十二喉咙里溢出一声哑笑,“太子和陛下之间,走到今日是必定之局。”
方桐怀疑地看他两眼,尽管看不清他脸上的神情,仍能听出他话中的未尽之意。
她摸摸他的额头,用手背量了量,确认他的体温没有烧得过分厉害,稍微定了心。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些什么?”她耐着性子问,“你们今天在城外遇到了什么事?”
她从封云兮和皇帝的交谈中多少能猜到一些宫廷隐秘,但封云兮突然向皇帝叫板,这实在不像他的为人。
“敬王趁陛下在皇庄休息,炸了他的屋子。”封十二道。
方桐惊了下。
“但皇帝安然无恙。”她略一思忖,很快明白过来,“皇帝早有防备?”
封十二点头:“林越查到了敬王在秦县的私矿,已将证据全部带回京城。”
“皇帝知道此事还敢让敬王随行?”方桐不得不佩服皇帝的心计,“万一出了岔子,他就不怕当真丢了性命。”
“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封十二像在讨论一个与己无关之人,“爆炸之后,敬王以为陛下必死无疑,让皇子们签字画押推举他为太子,如今那份文书就在陛下手上。”
“这样一来,皇帝就知道哪些人真心拥戴他,哪些人不是。”方桐越想越觉皇帝心计之深,“他是借敬王的手,试探皇子的忠诚。”
她不用问就能猜到,封玉扬一定会双管齐下,威逼利诱皇子们签下文书。
他既然连皇帝都敢杀,杀个把兄弟又算得了什么。
自古以来慷慨赴死者少,苟且偷生者多,那些皇子一向养尊处优,骤逢巨变之下难免六神无主,只要有一个人低头,其余人就会从众。
不管封玉扬能否保他们后半生平安,只要今日不杀就是好的。
“你呢?皇帝为何要置你于死地?”方桐问。
她面前的身影动了动,封十二似是低笑了声:“听到了太多秘密。”
至于什么秘密,他不说,方桐也就没问。
皇帝能有哪些秘密,最严重的不外乎得位不正,其次像是什么罗织罪名,铲除异己,残害忠良,胡乱杀人,这在自古以来的皇帝当中都不算个事儿。
不过大昭这位皇帝极要面子,就算做了也定会隐藏行迹,若被外人知晓,怕是真会做出杀人灭口的行径。
哪怕封十二是他的儿子。
方桐在心中轻叹口气。
“你别一副无关紧要的样子,我问你,你和太子到底怎么打算?我能帮你们做什么?”
凭她一人之力,不可能带封十二出宫,但她相信,封十二不会坐以待毙。
如果他当真那么死心眼,心甘情愿在这里等死,这个男朋友不要也罢。
封十二道:“你先出宫,在府里等我。”
方桐微微扬眉,一字一顿:“封十二,我讨厌你有事瞒着我。”
别以为不说她就想不到,太子和皇帝闹翻,即使皇帝不废太子,他心中就没有一点隔阂?
从长远计,这两人当中必须有一人占领绝对胜局。
站在她的立场,她当然希望赢的人是太子,但太子真有那个魄力么?
封十二像是看出她的不悦,捉住她的手。
“我说过,我不是什么好人,太子和陛下有今日,也有我推波助澜之故。”他慢慢道,“所以这最后一局,我要等太子亲自决断。”
一句话,透露了太多信息。
方桐看着他,在黑暗中寻到他的双眼。
她沉默了许久。
“你想自由,但你手中无刀,所以你以太子为刃,借他斩断皇帝这把枷锁。”她用肯定的语气说道,“这就是你一直以来的图谋。”
封十二:“……是。”
“太子若有决断,如何起事?”方桐没有废话,直接问道。
不是她信不过这两人的本事,但他俩一个被关在偏殿,一个被丢在这破院,实在不像能干大事的样子。
“他会找我要一样信物,让人送去太子府。”
“何物?”
“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