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郑。
王宫内,韩王然正端坐在王座之上,目光凝重,与群臣们商议着国家大事。
此时的朝堂,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韩国近来局势动荡,外有强秦环伺,内有民生困局,每一个议题都如同千斤重担,压在众人心头。
突然间,一名内侍神色慌张,脚步踉跄,匆匆跑进殿内。
他身形未稳,便急促地禀报道:“启禀大王,秦国使者到!”
韩王然闻言,心中一紧。
秦国使者突然来访,莫非是有什么重要事情?秦国向来虎视眈眈,如今使者突兀而至,必定不会带来什么好事。
他脑海中闪过无数种可怕的猜测,心也随之提到了嗓子眼。
还未等韩王然回过神来,那内侍又接着说道:“据闻,秦国边境大军压境,形势危急!”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神色惊恐。
有的眉头紧锁,小声议论,声音中满是对秦国动向的担忧;有的来回踱步,双手背在身后,不知所措。
纷纷猜测秦国此番来意。
有人说是来宣战的,有人说是来勒索的,还有人说是来劝降的,各种说法不一而足,恐慌的情绪在朝堂上蔓延开来。
韩王然此时脸色苍白,额头上冷汗涔涔,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
他强作镇定,努力挺直身子,深吸一口气,挥手示意众人安静。
在短暂的安静后,然后高声喊道:“宣秦国使者上殿。”
声音虽然尽量保持平稳,但仍难掩其中的紧张与不安。
不一会儿,蔡泽昂首阔步走进大殿,脸上故意带着一丝傲慢之色,眼神轻蔑地扫过韩国朝堂上的众人。
蔡泽走到殿中,动作敷衍的向韩王然行了一礼,只是微微弯腰,双手随意一拱。
随后,他不紧不慢地从怀中掏出一封国书,呈给韩王然。
呈上嬴政的国书后,蔡泽挺直腰杆,便高声宣读和谈条件:“韩国需割让缑氏、轩辕两城予大秦,且需在一月之内献上粮草五千石、精铁一万斤,以供大秦军需。
若韩王应允,大秦可罢兵休战,否则……”
蔡泽说到这里,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视着韩国朝堂上的众人,眼神中带着一丝威胁。
接着,他猛地提高音量,高声说道:“为报列国合纵之仇,我大秦铁骑将率先踏平韩国!”
韩王然听闻这个消息后,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手中的国书险些掉落下来。
他的嘴唇微张,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惊得发不出声来。
他瞪大双眼,死死地盯着蔡泽,眼中满是震惊与愤怒,但更多的却是无奈与恐惧。
蔡泽却毫不在乎韩王然的眼神,他上前一步,行了个拱手礼。
他面上波澜不惊,语气平淡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强硬:“吾在驿馆,静待韩王的消息。”
言罢,他便一甩袖袍,头也不回,径直朝着殿外走去,似乎完全没有把韩国君臣放在眼里。
待蔡泽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殿门之后,韩国朝堂上的大臣们终于回过神来,顿时议论纷纷。
有的大臣满脸怒容,双目圆睁,主张韩国应该坚决抵抗秦国的无理要求,绝不能在强秦面前示弱,否则必将后患无穷;
而另一些大臣则面露忧色,不住摇头叹息,建议韩王然暂且妥协退让,以避免与秦国直接冲突。
他们指出,韩国目前的实力与秦国相差悬殊,若贸然开战,百姓将生灵涂炭,国家也可能就此覆灭。
韩王然心烦意乱,目光在群臣中慌乱扫过,急切地想要寻求一个可靠的主意。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无助,最后,他的视线定格在了丞相张平的身上。
他微微前倾身子,急切问道:“丞相,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张平眉头紧蹙,苦苦思索着应对眼前困局的良策。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说道:“大王,秦国如今势大,兵强马壮,锋芒正盛。反观我韩国,国力孱弱,兵力不足,若贸然与秦国正面交锋,以卵击石,定将一败涂地,后果不堪设想。
公子非素有远见卓识,此番远赴大梁,若是能够说服信陵君,那么列国齐心,再度合纵抗秦,或许尚有一线生机。
然而,信陵君如今也被魏王弃用,自身处境艰难,且列国之间各怀鬼胎,合纵之事谈何容易。所以,臣认为,眼下之计,或许只能暂且答应秦国的条件,以换取一些时间,再从长计议。”
张平的声音低沉而无奈,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挤出来的。
韩王然听闻此言,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无奈。
他紧紧握着拳头,他当然不愿意就这样轻易向秦国屈服。
但残酷的现实却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韩国与秦国相比,无论是兵力、财力,还是疆域、资源,都相差甚远,实力悬殊。
在这强弱分明的天平之下,韩国显得如此渺小而脆弱。
韩王然在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和犹豫后,他最终还是长叹一声:“罢了,便依秦使所言吧。”
然而,就在韩王决定妥协之后,太子韩安这时候站了出来。
韩安快步走到大殿中央,稽首说道:“父王!切不可轻易答应秦国的无理要求。
秦国向来贪得无厌,今日割城献粮,明日便会索要更多。
若此番轻易妥协,我韩国将永无宁日,沦为秦国砧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
韩王原本低垂的头缓缓抬起,看着韩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惊讶,也有一丝期待。
他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父王,儿臣以为,当下之计,我们可先设法拖延时间。表面上答应秦国的条件,暗中加紧备战。
一方面,继续催促公子非在列国间奔走,争取促成合纵联盟,若能联合诸国,以合纵之力对抗秦国,秦国纵有虎狼之心,也得有所忌惮;
另一方面,整顿国内军队,清查军中弊病,撤换无能将领,激励士兵士气。加强城防建设,招募勇士,训练新军。
此外,可派遣密使前往赵国和楚国,许以重利,请求他们暗中支援。
若能联合赵、楚两国,我韩国便有了抗衡秦国的底气,届时再与秦国周旋,或许能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