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的茄子,还打了一个鸡蛋汤。”
禾苗将炒好的菜盛了起来,嘴里还不忘回答着。
“听着还不错。”
赖嘉欣点头,对这安排挺满意。
总算舍得多弄个菜了。
鸡蛋还带点荤。
不过不用问,她也知道,这个鸡蛋汤里面的鸡蛋量不会超过两个。
大概率是一个。
不过比起以前算是有进步了,她也不多说什么。
中午吃差点,晚上也能加餐。
“姑姑,程翘知青说明天上门来。”
饭桌上,谷花跟赖嘉欣说了一个消息。
几年下来,家里的几个孩子已经对于村里人找赖嘉欣帮忙带东西的事习以为常了。
“好,我知道了。”
听到是程翘,赖嘉欣想着明天回来的时候要再从背包里拿半斤肉出来。
村里的几个知青,一半的家境都不错。
另一半家里情况也比村里人好,家里最少也有一个工人。
有的每个月会去县里拿一次包裹。
差些的,两三个月也能有一回。
她们手里都有钱,自然是赖嘉欣的潜在发展客户。
不过在最开始,她倒是没有主动搭话。
这主动帮忙和别人上门请求帮忙可不一样。
不过赖嘉欣还是挺喜欢和这几个知青交易的。
不对,是帮忙。
谁让她们手里有钱,人也大方。
就拿程翘来说,在三个女知青中别看不显眼。
这个不显眼不是指的外貌,而是来自城里的那股劲。
程翘可谓是最快适应、且融入大队的代表。
上工也没喊过累、更没哭过。
跟同一拨来的另外两个女知青的表现一比,别提有多受大队的人的欢迎了。
面对后面可能会来的知青,大队里的人只希望多几个像程翘这样的。
不过对于赖嘉欣来说,这些都还好。
她关注得更多的还是跟她有关的外块方面。
几个知青没时间、也不可能经常往县里跑。
一个月最多有一天假。
特殊情况请假不算。
所以很多时候想买些什么就得找人帮忙了。
在供销社上班的赖嘉欣自然是她们头一个想到的对象。
每个月帮忙带上一两回东西很正常。
程翘每个月都会让她帮忙买肉。
每月最少一回。
“嘉欣姐,又麻烦你了。”
次日,程翘在看到赖嘉欣回来后就上门了。
“你赶紧拿回去,别放太久。”
交易次数多了,两人也熟悉了,说话也就无需太客气。
夏天带肉回来最需要注意的一个事,就是涉及到存放情况。
毕竟天气这么热,赖嘉欣也不能带回一块状态太好的肉。
好在背包只是保温,保持物品原状态,而不是冷藏。
她只要在下班后就把肉放在外头,让它晒一晒,再找个白天是放在冷水中镇着的借口就行。
在家家户户还没有普遍拥有冰箱的情况下,肉一般也是这样保存着。
甚至在要带肉回来的当天,她早上出门的时候也会把肉放在外面几十分钟。
这样,带回来的肉状态才对。
虽然有一点麻烦,但也是没办法的事。
“嗯,我回去就做了。”
程翘接过肉,又从兜里抓了一把糖出来,递给正看着她的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