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报奇闻录
大晋王朝,繁华的都城洛京,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权贵们在朝堂之上勾心斗角,民间百姓虽勉强维持生计,却也不乏对生活中趣味之事的追求。顾浩然身为侯爷,虽出身贵族,却无半点架子,与太后的侄孙关系也并未让他沉迷于奢靡生活。他饱读诗书,心怀天下,渴望能为这看似平静实则腐朽的世道带来一丝改变。而他的夫人林悦然,聪慧过人,心思细腻,凭借着在贵妇圈中的好人缘,时常能获取一些不为人知的消息。
卫阳,作为太子慕容轩的心腹,身手矫健,智谋过人。太子慕容轩心怀壮志,欲革新朝纲,便派卫阳寻找可靠之人创办一份小报,以此为契机,传播民间的声音,揭露权贵的恶行,同时也为百姓带来一些生活中的乐趣。卫阳多方打听后,锁定了顾浩然夫妇。
一日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顾府的书房,顾浩然正对着一张宣纸,思索着如何撰写一篇针砭时弊的文章。林悦然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来,手中拿着一碟新鲜的点心,“夫君,先歇一歇,尝尝我新做的桂花糕。”
顾浩然放下手中的毛笔,微笑着接过桂花糕,“还是夫人最懂我。只是这朝堂之事日益复杂,百姓生活艰难,我这文章却总是难以尽述心中所想。”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通报声,“卫公子到!”
顾浩然和林悦然起身相迎,卫阳走进书房,抱拳行礼,“顾侯爷,林夫人,打扰了。今日前来,是奉太子殿下之命,有要事相商。”
顾浩然请卫阳坐下,“卫公子请说,若有能为太子殿下效力之处,我顾浩然定当义不容辞。”
卫阳便将太子欲创办小报之事娓娓道来,“太子殿下心系天下,想通过创办一份小报,一方面揭露权贵的腐败行径,另一方面也为百姓增添些生活乐趣,让大家在艰难的日子里也能寻得一丝欢笑。听闻侯爷文采斐然,夫人又善于交际,太子殿下希望二位能参与其中。”
顾浩然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此事意义重大,只是朝堂局势复杂,我们参与其中,怕是会招来不少麻烦。”
林悦然却眼睛一亮,拉着顾浩然的手说道:“夫君,这是个好机会。我们若能借此为百姓发声,揭露那些权贵的恶行,也算是做了件大好事。而且,增添生活乐趣这一点也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发掘很多好玩的事情分享给大家。”
顾浩然看着林悦然坚定的眼神,又想到天下百姓的困苦,终于点头,“好,既如此,我们便试试。”
于是,顾浩然、林悦然与卫阳开始了小报的筹备工作。他们给小报取名为《乐闻小报》,寓意着传播快乐与奇闻。
顾浩然负责撰写文章,他不仅将权贵们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恶行一一记录下来,还开始留心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林悦然则充分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穿梭于洛京的大街小巷、茶楼酒肆、贵妇的聚会之中。
一日,林悦然从贵妇们的茶会上回来,兴奋地对顾浩然说:“夫君,我今日听闻一件趣事。城西的李裁缝,手艺精湛,却因为拒绝给一位权贵的小妾做衣服,那小妾竟派人去他店里捣乱。结果李裁缝凭借着自己的巧嘴,把那小妾派去的人说得哑口无言,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顾浩然听后,哈哈大笑,“这李裁缝倒是有趣,此事可写进小报中,也让大家看看,平民百姓也不是好欺负的。”
于是,顾浩然将这件事详细地写进了小报里,还配上了一些幽默的评论。
与此同时,他们为了让小报更具特色,决定去寻找优质的纸张。听闻城东的宣纸坊制作的宣纸质量上乘,且坊主是个有故事的人,顾浩然和林悦然便一同前往。
来到宣纸坊,只见古色古香的店铺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宣纸。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专注地检查着一张宣纸。
顾浩然上前拱手道:“老人家,听闻您这宣纸坊的宣纸品质绝佳,我们想采购一些用于制作小报。”
老者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制作小报?不知你们的小报都写些什么内容?”
林悦然笑着说:“我们的小报,既会揭露权贵的恶行,也会分享民间的奇闻趣事,给大家带来一些欢乐。”
老者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好,我这宣纸便卖给你们。不瞒你们说,我这坊里也藏着不少故事呢。前些日子,有个权贵家的公子来我这,非要我把祖传的制纸秘方卖给他,我没答应,他便百般刁难。还好有位寒门书生路过,帮我解了围。”
顾浩然和林悦然一听,来了兴趣,“老人家,能否详细说说?这可是个不错的素材。”
老者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说了一遍。原来,那书生饱读诗书,口才极佳,引经据典,将那权贵公子说得面红耳赤,最后只能悻悻离去。
顾浩然赶紧拿出纸笔记录下来,林悦然则在一旁补充一些细节。
随着《乐闻小报》第一期的发行,里面有趣的故事和对权贵的批判立刻引起了洛京百姓的关注。大家争相传阅,茶余饭后都在讨论小报上的内容。
“你看那李裁缝,真是厉害,把那小妾的人都给怼回去了。”
“还有那宣纸坊的事,那书生也是个有胆有识的人。”
而权贵们则对这份小报恨之入骨,他们觉得这是在抹黑他们的形象,于是开始想办法打压。
一日,卫阳匆匆来到顾府,神色凝重,“顾侯爷,林夫人,不好了。那些权贵们开始行动了,他们派人去印刷厂捣乱,还威胁印刷工人不许再印我们的小报。”
顾浩然皱起眉头,“这些权贵真是不择手段。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得想个办法。”
林悦然思索片刻后说道:“我有个主意。我们可以找一些可靠的人,自己来印刷小报。而且,我们可以扩大情报收集的范围,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提供有趣的故事和权贵的恶行。”
卫阳点头,“林夫人说得对。我这就去安排人手,保护好印刷场所。”
于是,他们开始秘密地组织一些信任的人,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印刷点。顾浩然和林悦然也更加积极地收集情报。
林悦然通过自己的关系,结识了一位说书人。这说书人走南闯北,知道不少奇闻轶事。
“林夫人,我给你说个事。前几日我在外地,听说有个地方的县令,特别喜欢吃葡萄,为了能天天吃到新鲜的葡萄,竟让百姓们每天从千里之外运送葡萄过来,劳民伤财。”
林悦然眼睛一亮,“这可是个大新闻,您再给我详细说说。”
说书人便将那县令的恶行详细地描述了一番,林悦然赶紧记录下来,回去后交给顾浩然。
顾浩然将此事写进了小报里,还配上了一首打油诗讽刺那县令:“县令爱葡如命根,百姓千里送酸魂。如此贪官不惩治,天下何能得安稳。”
随着小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也遇到了更多的困难。权贵们不仅继续捣乱,还开始威胁一些提供情报的人。
有一天,一位给他们提供过权贵贪污证据的商人偷偷找到顾浩然,神色慌张,“顾侯爷,我不能再给你们提供证据了。那些权贵们已经威胁到我的家人了,我实在是害怕。”
顾浩然拍了拍商人的肩膀,“我理解你的难处。你放心,我们不会让你的家人受到伤害。这样,你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等我们把这些权贵扳倒了,再通知你。”
商人感激地看了顾浩然一眼,“顾侯爷,您是个好人。我这里还有一份账本,是他们贪污的铁证,就交给您了。”
顾浩然接过账本,心中既感动又愤怒。感动于商人的信任,愤怒于权贵们的嚣张。
他将此事告诉了林悦然和卫阳,林悦然气愤地说:“这些权贵真是太过分了,连普通商人都不放过。我们一定要把他们的罪行全部揭露出来。”
卫阳也点头,“太子殿下也在朝堂上为我们说话,我们不能退缩。”
于是,顾浩然将这份账本上的内容详细地整理出来,写进了小报里。这一期的小报发行后,引起了更大的轰动。百姓们的愤怒达到了顶点,纷纷要求朝廷严惩这些权贵。
太子慕容轩借此机会,在朝堂上对权贵们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列举了他们的种种罪行。在百姓的压力和太子的坚持下,朝廷终于开始彻查这些权贵。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权贵被绳之以法,他们的财产被没收,官职被革除。洛京的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称赞《乐闻小报》为他们出了一口恶气。
而《乐闻小报》也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顾浩然和林悦然继续在民间寻找好玩的事情和有意义的故事,将它们写进小报里。
他们还增加了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百姓们投稿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或者对一些社会现象发表看法。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学子投稿说:“我在街头看到一位卖艺的老人,他的二胡拉得如泣如诉,我便停下脚步聆听。一曲罢,我掏出身上仅有的几个铜板给了他,他却拒绝了,说他卖艺不为钱,只为了让更多的人听到他的音乐。我深受感动,觉得这世间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
顾浩然和林悦然看了这篇投稿后,非常感动,将它刊登在了小报上,还写了一篇评论,鼓励大家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乐闻小报》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洛京,还传播到了大晋的各个地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小报,参与到其中。
顾浩然和林悦然也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笔和智慧,为百姓们带来了欢乐,也为这个腐朽的王朝带来了一丝希望。
“夫君,你看,我们的小报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林悦然看着正在阅读小报的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顾浩然揽过林悦然的肩膀,“这都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让《乐闻小报》成为大晋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卫阳,依然默默地守护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为了大晋王朝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在《乐闻小报》的影响下,大晋王朝的风气逐渐开始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为了公平和正义而发声。顾浩然、林悦然和卫阳的故事,也成为了大晋王朝一段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真理,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时光悠悠,顾浩然和林悦然的头发渐渐染上了白霜,但他们的眼神依然坚定。他们看着《乐闻小报》在年轻人的手中传承下去,心中充满了欣慰。
“悦然,我们这一生,也算没有白活。”顾浩然握着林悦然的手,感慨地说道。
林悦然微笑着点头,“是啊,夫君。希望这份小报能一直办下去,为大晋的百姓带来更多的欢乐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