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趣闻不断
大晋王朝,国都盛安城,表面上繁华似锦,歌舞升平,实则暗流涌动。朝堂之上,权贵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政令多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却敢怒不敢言。在这压抑的氛围中,太子慕容峥心怀壮志,欲革新除弊,拯救黎民于水火,他深知舆论的力量,便委派心腹卫阳寻找合适之人创办一份小报,以此为突破口,传播新思想,揭露权贵恶行,同时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
顾浩然,世袭侯爷,虽出身贵族,却毫无纨绔之气。他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对朝廷的腐败现象痛心疾首,常于书房挥毫泼墨,针砭时弊。其夫人林悦然,生得聪慧伶俐,貌若天仙,且善于交际,在盛安城的贵妇圈中颇有人脉,消息极为灵通。
这日,卫阳身着便服,低调地踏入顾府。彼时,顾浩然正对着一卷古书皱眉思索,林悦然则在一旁研磨,眉眼间透着关切。
卫阳抱拳行礼,朗声道:“顾侯爷,林夫人,在下卫阳,奉太子殿下之命,特来拜访。”
顾浩然微微一怔,放下手中书卷,起身回礼:“卫公子请坐,不知太子殿下有何吩咐?”
卫阳落座后,便将太子欲创办小报之事详细道来:“太子殿下心系天下,深知百姓疾苦,也明白如今朝廷积弊已深。他想通过创办一份小报,一方面揭露权贵的贪腐行径,为百姓发声;另一方面,也想给百姓的生活增添些乐趣,让大家在艰难的日子里能有片刻欢笑。听闻侯爷文采斐然,夫人善于交际,太子殿下希望二位能助一臂之力。”
顾浩然面露思索之色,缓缓道:“此事意义重大,只是朝堂局势复杂,参与其中恐有风险。”
林悦然轻拉了下顾浩然的衣袖,眼眸中闪烁着光芒,道:“夫君,太子殿下素有贤名,若能借此机会为百姓做些实事,也是我们的荣幸。而且,若能让大家的生活多些乐趣,也算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顾浩然看着林悦然坚定的眼神,又想到天下苍生的困苦,心中一动,点头道:“既如此,我顾浩然愿为太子殿下效犬马之劳。”
于是,顾浩然、林悦然与卫阳开始了小报的筹备工作。他们为小报取名为《趣闻新报》,寓意着传播有趣的新闻和新奇的思想。
起初,小报主要刊登一些权贵欺压百姓的真实案例,以及顾浩然撰写的针砭时弊的文章。然而,他们发现,普通百姓文化水平有限,对这些较为严肃的内容接受度不高。
一日,林悦然从贵妇们的聚会中回来,满脸兴奋:“夫君,我今日在聚会上听闻不少好玩的笑话段子,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我们何不在小报里增加一些这样的内容呢?既能让百姓们开心,也能吸引更多人阅读。”
顾浩然眼睛一亮,拍手道:“此计甚妙!夫人真是聪慧过人。我们还可以用大白话翻译一些历史经典,让百姓们更容易理解古人的智慧。”
卫阳也点头赞同:“如此一来,小报的受众面就能更广,影响力也会更大。”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期《趣闻新报》中,除了一如既往地揭露权贵恶行,还增加了许多好玩的笑话段子。比如:“有个秀才去买柴,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柴外表是干的,里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同时,他们还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历史故事,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进行翻译。比如《曹冲称象》,翻译为:“曹操有个儿子叫曹冲,可聪明啦。有一回,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可好奇这大象有多重了,就问手下的人谁有办法称一称。大家都抓耳挠腮想不出来,因为大象那么大,普通的秤根本称不了。这时候曹冲就站出来说他有办法。他让人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在船身下沉到水面的地方画了个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来,往船上装石头,一直装到船身又下沉到刚才画记号的地方。最后,只要称一称这些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有多重啦。”
这一期小报发行后,大受欢迎。百姓们纷纷抢购,茶余饭后都在谈论小报上的笑话和故事。
“你看那秀才买柴的笑话,真是笑死我了,这秀才也太不会说话了。”
“还有那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可真聪明,我以前都没听过这么有意思的事儿。”
看到小报如此受欢迎,顾浩然、林悦然和卫阳备受鼓舞。林悦然又有了新的想法:“我们何不让这些好玩的段子和故事更生动呢?听说南戏很受百姓喜爱,我们可以找戏子把这些段子里的内容演出来呀。”
顾浩然和卫阳都觉得这个主意非常好,于是他们开始筹备南戏的事宜。
卫阳利用自己的关系,找到了一群技艺精湛的戏子。顾浩然则对那些笑话段子和历史故事进行改编,使其更适合舞台表演。林悦然负责安排演出场地和宣传工作。
他们的第一场南戏演出在盛安城的一个广场上举行。演出那天,广场上人头攒动,百姓们早早地就来到了现场,期待着这场别开生面的表演。
戏子们穿着色彩鲜艳的戏服,一板一眼地演绎着小报上的笑话段子和历史故事。当演到秀才买柴的情节时,扮演秀才的戏子摇头晃脑地说着文绉绉的话,而扮演卖柴人的戏子则一脸茫然,动作滑稽,惹得台下的百姓们哈哈大笑,掌声不断。
演出结束后,百姓们意犹未尽,纷纷称赞:“这样的戏真有意思,比以前看的那些戏好玩多了。”
“对呀,还能从中学到知识,以后得多演演。”
看到百姓们如此喜爱,顾浩然、林悦然和卫阳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然而,他们的行为也引起了权贵们的不满。
一个叫王豹的权贵,是朝中的大臣,他的许多恶行都被《趣闻新报》揭露过。他恼羞成怒,决定对顾浩然等人进行打压。
王豹派人去骚扰小报的印刷场所,威胁印刷工人不许再印《趣闻新报》。还散布谣言,说小报上的内容都是胡编乱造,是为了蛊惑民心。
面对这些压力,顾浩然等人并没有退缩。
顾浩然义愤填膺地说:“这些权贵越是阻拦,越说明我们做的是对的。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一定要把《趣闻新报》办下去,把真相传播给更多的人。”
林悦然也坚定地说:“夫君说得对。我再去联络一些可靠的人,让他们帮忙宣传小报,揭露那些权贵的谣言。”
卫阳则加强了对顾浩然和林悦然的保护,同时想办法解决印刷场所的问题。
他们找到了一个更隐蔽的印刷地点,继续发行《趣闻新报》。在新的一期小报中,他们不仅反驳了权贵们的谣言,还曝光了王豹更多的贪腐证据。
与此同时,他们的南戏表演也没有停下。为了让表演更加精彩,他们不断地更新内容,加入了更多百姓们身边的趣事。
有一次,林悦然听说城中有个卖豆腐的老汉,为人非常善良,经常帮助邻里。有一回,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翻了他的豆腐摊,老汉不仅没有责怪小孩,还送了几块豆腐给小孩。林悦然便把这个故事告诉了顾浩然,顾浩然将其改编成了一个感人又有趣的南戏剧本。
当这个故事被搬上舞台时,许多百姓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纷纷称赞老汉的善良,也更加喜欢《趣闻新报》和他们的南戏表演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趣闻新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仅在盛安城家喻户晓,还传播到了大晋的其他城市和乡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朝廷的腐败问题,也有更多的人愿意站出来揭露权贵的恶行。
太子慕容峥看到小报取得的成果,非常欣慰。他在朝堂上借助小报揭露的证据,对权贵们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
而顾浩然、林悦然和卫阳依然忙碌着。他们不断地寻找新的素材,创作新的笑话段子和故事,让《趣闻新报》和南戏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吸引力。
在一次南戏表演的后台,顾浩然看着忙碌的戏子们和热情的百姓,感慨地对林悦然和卫阳说:“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看到百姓们这么开心,这么支持我们,再大的困难也值得。”
林悦然微笑着点头:“是啊,夫君。希望我们能一直把这份快乐和希望传递下去。”
卫阳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有太子殿下的支持,有百姓们的喜爱,我们一定能做到。”
岁月流转,顾浩然、林悦然和卫阳渐渐老去,但他们创办的《趣闻新报》和南戏表演却成为了大晋王朝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不仅为百姓们带来了欢乐和知识,还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让大晋王朝逐渐走向了一个更加公平、美好的未来。
他们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了大晋历史上一段传奇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正义、为了百姓的幸福而不懈努力。每当人们看到街头巷尾的小报,或是听到那悠扬的南戏唱腔,都会想起顾浩然、林悦然和卫阳这三位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而《趣闻新报》和南戏,也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大晋王朝的文化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