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的讲述当中,已经向诸位详细剖析了李隆基在安史之乱中的种种罪孽”
“然而,他所犯下的罪行远不止于此”
“这位帝王竟曾昏庸地连杀自己的三个儿子”
“而导致如此惨剧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奸佞的蓄意挑拨离间”
“我们常常听闻李隆基如何钟情于这个女子、又如何宠爱那个佳人”
“但经过此次深入探究之后,相信大家都能看透他的本质”
“他最爱的人只有他自己”
………………
“先是隋炀帝杨广,紧接着又来了个唐玄宗李隆基,”
“这天幕啊,怎么就跟这些昏君杠上啦?”
“难道是要让我们后人好好记住他们所犯下的过错不成?”
一个人看着天幕十分不满,
他不想看到昏君东吴连,一看见他就止不住心里的怒火,
另一个人也赞同的点了点头,说道:
“其实吧,也没必要时时刻刻都这样提醒着大家”
“如今有了天幕这般神奇之物,将各朝各代的历史呈现在世人面前,”
“那些皇帝们早就已经知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后世之人所审视”
“所以,他们一个个都开始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生怕自己成为千古罪人,遗臭万年呢!”
旁边又有人接话道:
“可不是嘛!自从天幕出现以后,确实很少再有皇帝敢肆意妄为地去干坏事了”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得很,如果自己行差踏错一步,”
“那可就要被万民唾骂,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
【李隆基绝对是历史上少有的一天杀三个儿子的皇帝】
【那么当年到底经历了什么?他又为什么这么做呢?】
【他那三个儿子是做了十恶不赦的坏事吗?】
【本视频带你走进这件事情的始末】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大唐最混乱的时候】
【那个时候唐高宗李治刚刚驾崩不久】
【武则天把持朝政,扶持李隆基的叔叔上位】
【没过多久,武则天又废了他叔叔,扶持他爹上位】
【武则天接二连三的换皇帝不过是为了自己登基罢了】
【哼~小样~……儿子?不过是老娘实现理想的工具而已】
【他爹被扶持上位后,他们全家都被武则天关在皇宫里】
【毕竟武则天怕他们一家搞事情啊~】
【奶奶,我想出门~】
【不~允~洗~】
【“好日子”没过两年,武则天觉得时机到了】
【于是李隆基的爹“主动”退位】
【之前我们说过,李旦的两个妃子以巫蛊之祸为理由被武则天杀掉】
【这俩人一个是李旦登基时的皇后,另一个就是李隆基的母亲】
【本来就过得战战兢兢,提心吊胆】
【再加上母亲的死,李隆基更加感觉到皇家无情】
【为了皇权,他们可以争得你死我活】
【九岁的李隆基就这样一夜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
………………
“这武则天当真是个天大的祸害!”
刘邦每次在天幕上见到武则天时,那张原本还算平静的面庞便会瞬间布满阴霾,
他实在难以理解,为何一个女子不安分守己地待在后宫之中,
专心致志地教养子女、管理好后宫诸事,非要搅和进朝堂政事里来呢?
这武则天已然贵为一国之皇后,尽享荣华富贵与尊崇地位,难道这样还不知足吗?
可她却偏偏贪心不足蛇吞象,将好好的一个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如今这天下,可谓是母不慈、子不孝,
纲常伦理全然崩坏,简直就是一团糟!
尤其是想到那武则天的心肠竟是如此狠毒,
这般铁石心肠之人,怕是世间罕有啊!
即便是吕雉,恐怕也不及她万分之一,
然而,正是因为有了武则天这个参照对象,
刘邦再回过头来看吕雉的时候,竟莫名地感觉吕雉稍稍顺眼了一些,
当然,这种顺眼仅仅只是相对而言罢了,
并不意味着刘邦就此改变了对吕雉过往所作所为的看法,
毕竟,在刘邦看来,吕雉所犯下的种种罪行也是不可饶恕的,
但相较于武则天的行径,似乎又显得没有那么令人发指了。
………………
【之后他又亲眼见证了神龙政变和韦后之乱】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奶奶和叔叔一个被赶下台,一个被毒死】
【再加上太平公主的野心,李隆基可以说是没有八百个心眼子都活不下去】
【周围真是群狼环绕啊,这可怎么活……[绝望]】
【在经历了太平公主的政变之后,李隆基顺利登基】
【话说唐朝的政变怎么跟养蛊似的,谁能杀掉所有人,谁就是蛊王】
【他的内心早已经千疮百孔,心眼子训练的比藕孔都多】
【而且见证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残杀,他对再亲的血脉也始终隔着一层】
【别怪他心眼子多,毕竟这拼搏的传统可是从李世民那个时候就流传下来了】
【毕竟 爱拼~才~会赢~~】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
“原来这一切都怪我吗?”
知道这一切都源于他,李世民十分落寞,
他心中懊悔万分,万万没有想到大唐的皇权斗争如此激烈的根源竟是源自于他当年所种下的恶果,
回想起往昔种种,李世民不禁长叹一声,
正是因为自己当初毅然决然地参与权力争夺,
并最终成功登上皇位,才开启了这样一个充满血腥与争斗的先例,
如今,无数后人都因他的举动而燃起了对权力的渴望,
纷纷投身于这场残酷的角逐当中,
他痛苦地摇着头,喃喃自语道:
“这一切皆是我的过错!若不是我,或许大唐便能少去许多纷争,多几分安宁祥和……”
然而,事已至此,再多的悔恨又有何用呢?
但当初的自己其实别无选择,
在生死存亡之际,
要么奋力一搏尚有一线生机并有望荣登大宝,
要么坐以待毙,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走向死亡,
试问世间之人,又有谁甘愿轻易放弃自己的命呢?
更何况,这偌大的大唐江山,
其中不知有多少是由他李世民亲自率领大军浴血奋战、拼死厮杀方才夺下的,
他凭什么要将成果让给他人?
不仅他自己心有不甘,
就连那些一直跟随在他身旁出谋划策、出生入死的幕僚们,恐怕也是断断不会应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