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粮食的事儿!现在我们一时间上拿不出那么多,但是朝廷也不可能马上就用这么多。我们可以先凑他一二十万担,让朝廷先用着,剩下的我们慢慢从外地调也来的及!”
见众人基本认同了他的话,齐得财放低语气道!
“就这样,你们各自回去准备!我先拿五万担出来,你们都各自清点一下。粮行也不止是我们几家,还有其他人,每一家都必须出力!”
“我和顺天府尹,不,现在要叫京兆尹了!我和王大人还有点交情,我先把这个事儿报上去!”
几人纷纷点头,各自去准备。齐得财也立即起身去换衣服,准备拜访京兆伊。
“哎呀!齐大掌柜,快快请起!”听说齐得财代表京城粮行来捐粮,王延化赶忙出来,快步上前扶起准备下拜的齐得财。
早上刚被皇上骂了个狗血淋头,王延化正在担惊受怕呢!
作为一个投降过来的前清官员,他能坐上京兆伊这个位置可不容易。他可不想屁股都没坐热就被赶下去。
“听说齐掌柜是代表京城粮行来捐粮,不知道你们要捐多少?”王延化端起茶杯,划了划,一边问,一边喝了一口。
“是的!大人,我代表京城粮行捐粮五十万担,支持朝廷赈灾!”齐得财挺了挺胸膛道。
“咳咳咳,,,”刚喝了一口茶的王延化,被惊的剧烈咳嗽了起来。边上的师爷赶忙上前给他抚胸,拍背。折腾了好一会才安定下来。
“实在不好意思!失态了,失态了!王大掌柜刚才说要捐多少?”王延化掏出手帕一边擦汗,一边问道。
“大人!我们京城粮行愿意捐出五十万担粮食,支持朝廷赈济百姓!”齐得财只好再说了一遍。
“好,好!齐大掌柜,你们真是雪中送炭啊!”王延化激动的伸手抓住了齐得财的手。
“粮食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在哪里?”
“大人,我的五万担早就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运到朝廷指定的粮仓。三天之内我们再筹集十五万担。剩下的三十万担,保证两个月之内交付给朝廷!”齐得财点了点头,肯定的说道。
“好,好!真是太好了!”王延化起身击掌大呼,激动得走来走去。
“来人,准备马车,我要进宫!”王延化高声大呼!
“齐掌柜,我要马上进宫把你们的善举报告给首相大人,报告给皇上!”王延化定了定神,捋着胡子对齐得财点头微笑道。
“谢大人!”齐得财捐这么多粮食,不就是想入朝廷,入皇上的眼嘛!现在王延化愿意上报,他当然巴心不得。
“好!我先进宫了!曹先生,你马上带人跟齐掌柜一起去接收粮食!”王延化转头交代师爷。
片刻之后,几人一起出了衙门。王延化亲自送走了齐得财和曹先生一行,才上车赶往皇宫。
王凯运等人正在商议赈济的事儿,有了周顺达他们的一百多万两,朝廷就轻松多了。没想到王延化又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哈哈哈,王大人还真是教化有方啊!治下有这么多心怀善意的义商,这次可是给朝廷解决了大麻烦了!”王凯运捋着胡子,赞赏的看着王延化道。
“首相大人缪赞了!都是托皇上的福,这些商人才会拿这么多粮食出来。下官只是居中联络一下罢了!”
得到首相大人的夸奖,王延化骨头都轻了三分。自己这个本家首相,他早就想靠近。但是奈何自己出身蜀中渝州,而首相大人出身湘西。
而且首相大家又没在朝中做过官,他想攀关系都攀不上。这次好不容易在首相面前露了脸,可要抓住机会。
“是啊!老夫也算是熟读古书,历代以来,哪里有这么好的商人。在朝廷都没有下令的情况下就捐资如此之巨的!可见皇上深得民心,我新朝深得民心啊!”王凯运捋着胡子,感慨道。
“是啊!是啊!皇上心系黎民百姓,可称千古少有的仁君。百姓自然感恩回报,真是一段佳话啊!”众官员纷纷出言夸赞。
把沈炼吹成了千古无一的圣君!
“首相大人,这个事儿要报告给皇上吗?”过了一会,王延化才找到机会插嘴。
“是要报告给皇上,刚才我们还在商量赈济的事儿。为了以防下面的人做手脚,我决定把这次京城赈济的事情,交给赈济委员会去办。”
“朝廷上下很多都是以前前清的官吏,他们以往是什么作为,大家都清楚。”
“为了不让好事儿变坏事儿,还是交给赈济委员会比较好。他们在山东也经常赈灾,都执行的非常好。我比较放心!”
“再说我们也可以腾出手来准备登基大典的事儿,这眼看就没几天了!”王凯运捋着胡子说道。
“首相大人英明!交给赈济委员会去做,确实比让那些官吏让人放心!”
“就是,就是!赈济委员会还有皇后娘娘看着呢!谁敢乱来!”
首相做了决定,当然无人敢反对。虽然眼看着这么大一笔钱粮从面前经过,自己一点好处都沾不到,有点可惜。
但是现在显然登基大典的事儿更重要,官位坐稳了还怕以后没机会捞钱吗!
“嗯!事情就真没决定!朝廷各部门都要配合好赈济委员会的工作,把这件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特别是京兆府,京城就在你的治下,一定要全力配合好!”王凯运点了点头,特意点了一下王延化。
“下官遵命!一定配合赈济委员会把这次的赈济办好!”王延化赶忙拱手答应。
沈炼接到粮行捐粮五十万担的报告也是非常高兴,这些人主动捐粮这么多也是对他本人和新朝的支持。
沈炼下旨好好的夸奖了他们一番,并且让聂小倩交代周顺达,将这些人都吸收入赈济委员会,一同负责这次京城的赈济工作。
有了周顺达和粮行的带头,并且得了好处。其他的商人自然也不肯落后,各种各样的商行都纷纷开始捐款。
什么丝绸行会,药材行会,盐业商会等等都募集了大量的银子。一时间整个京城的商人都行动了起来,将赈济委员会的临时驻地围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