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开山上奏唐皇,唐皇大怒,即点了兵马派往江州,围了刘洪所在的衙门,将这贼人活捉在梦中睡梦之中。
此后,一伙贼人尽数押赴京城问斩。唐僧一家大仇得报。
唐僧的母亲和祖母一同到江边祭祀父亲陈光蕊之时,忽然间江水分开,从水里慢慢走出个人来,正是当年被杀落水的状元郎陈光蕊。
原来他因偶然做善事放生水族,被龙王赏识。龙王得知他的冤情,便将他的魂魄救回龙宫,叫他做了个水族的将领,以待沉冤昭雪之日。
如此,唐僧的母亲和父亲以及双方的老人,都又重新团聚。唐僧也已经长大成才。
这本来是个大团圆的结局。
故事说到这里,朱圆圆并没有什么意外,一切都和西游记中的剧情没什么出入。
后面的事情,朱圆圆也知道。
陈光蕊在岳父的推荐下,重新入朝为官,做了学士。唐僧在洪福寺内修行,金山寺的长老也得到了报答。二位老人也享了天伦之乐。
在这一章节的最末,作者说道:“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
别的细枝末节,朱圆圆可能记糊涂了,唯独这句话,她记得很清楚。
这震撼人心而又一笔带过的自尽,其实是当年“大团圆”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你们在故事里拥有了壮志得酬、沉冤得雪还不够,偏要多添一笔,再杀死一个无辜受害的女子。要她的贞烈,成就你们的完满人生。
朱圆圆不知道这个故事究竟从何而来,只觉得那群编故事的卫道士,为了维护封建道德,简直失去人性。
却没想到,唐僧叹息道:“这之后,我母亲忽然就失踪了……”
朱圆圆错愕了一下:“失踪了?怎么失踪的?”
唐僧摇摇头,他不想展开多说,只道:
“父亲和外公虽然派人寻找,但到底是无果。只知道有人在皇城西边见过她,后来就再无音讯。”
朱圆圆呆滞了一下:
所以唐僧的母亲满堂娇并没有自尽以全节义,并且她的家人也从不觉得她活下去是不贞?
朱圆圆道:“太师母是往西去了?师傅西天取经是否也为了寻找她?”
唐僧摇摇头:“茫茫人海,何处去寻?我自出了长安,一路向西,连半点踪迹也不曾探听到。”说着,眼底又露出黯然的神色。
朱圆圆道:“师傅,都怪我不好,不应该好奇瞎打听。勾起你的伤心事了。”
唐僧摇头道:“不,跟你说一说,为师心里倒是好受多了。只是你不要再说给别人听了。”
朱圆圆点点头,“师傅放心。我嘴可是很严的。”
唐僧叹了口气,说道:“为师虽然出家为僧,斩断红尘往事。只是身为人子,怎能不思报恩?母亲为我忍辱负重受难十八年,眼看着过上了好日子。却不知去了哪里……我心头终究是放不下。”
朱圆圆柔声说道:“师傅放心吧。我相信太师母一定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过得很好,衣食无忧,生活顺遂。她一定也在默默为你祈福呢。若是有缘,自然还会再见。若是不能再见,至少各自安好呀。”
唐僧点点头:“但愿如你所言,各自安好。”
次日一早,唐僧师徒又往西去了。
此时,正是春末夏初的时节。天气晴朗,池塘里的荷花渐渐的开了,鸟儿也多了起来。
只因离灵山越来越近,唐僧师徒的脚步也比往日更加轻快。一路观景,一路向西,不知不觉走了半个月,又来到一座城池前。
唐徒下了马,进了城,过了吊桥。见长街上一个廊下有两个老人坐着叙话,便上前去说道:“老施主,贫僧问讯了。”
那两个老人正在那里扯闲篇,忽然听到有人说话,随即答礼道:“长老有何话说?”
唐僧道:“贫僧乃远方来拜佛祖的,才到贵地,不知是什么地名?”
老者道:“我们这儿是铜台府。你来的正好,这府后南北街有一个坐西朝东的虎坐门楼,乃是寇员外家,他家门前有个万僧不阻之牌。像你这远方来的僧人,尽着受用。”
八戒在旁听了大喜,说道:“什么万僧不阻!?果真随便老猪吃嘛?”
沙悟净笑道:“西方乃佛家之地,竟有这般斋僧的。来一万个僧人,也随便吃呢。”
“师傅,这儿只是个县城,不是都城,也不用倒换通关文牒。咱们这就去吧!”八戒急哄哄的说道。
“去去去,都去。”悟空道。
朱圆圆听说是寇员外家,因就留了心:又进剧情了。
一群人顺着老者指明的道路,继续往前,果然走到了一个虎坐门楼前。门里边的影壁上挂着一个大牌子,写着“万僧不阻”。
八戒道:“既然不阻,咱们赶紧进去吧。”
悟空一把拉住说道:“呆子,别着急。等有人出来问清楚再进去。”
朱圆圆搓搓手,却知道接下来定然是有好吃的。
果然说话间就有一个老者提着秤和篮子出来,看起来是打算去买菜的。他猛然看见五个和尚打扮的人,慌慌忙忙的跑进去,说道:“主公,外面有五个异样的僧人来了。”
那员外拄着拐棍,正在天井里散步。一听这话,连忙丢了拐杖出来迎接。
见到师徒五人,也不怕长的丑,叫道:“请进请进。”便把众人迎了进去。
这寇员外家里,上手设置了许多的佛堂,经堂,斋堂……都是为了款待僧人。反倒是下手的房子留给自家人居住。
唐僧到了佛堂,穿上袈裟,拜了佛。这才与寇员外见礼。
唐僧道:“贫僧是东土大唐钦差,往灵山见佛祖求真经的。路上听说尊府敬僧,故此拜见,求一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