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坐在朝堂后的偏殿中,神色严肃地对几位亲信大臣说道:“朕命你们对武三思、武承嗣等被提及的家族成员进行详细的能力评估,此事关系重大,务必谨慎行事。切不可有丝毫疏忽,若有差池,朕唯你们是问。”
几位大臣恭敬地领命,齐声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随后,他们便匆匆退下,着手展开调查。
负责此事的李大人首先召集了一批精明能干的探子和幕僚。在一间隐秘的书房中,他神色凝重地对众人说道:“诸位,此次评估关乎武氏家族的未来和陛下的决策,我们肩负重任,万不可掉以轻心。”
一位探子拱手说道:“大人,那我们先从他们的学识入手,调查他们所读过的书籍、师从何人以及在学术上的见解。”
另一位幕僚点头附和道:“不错,还要了解他们在以往的诗会、文宴中的表现,以及与文人雅士的交往情况。毕竟,学识是一个人的根基。”
李大人接着说道:“处事能力方面更是重点,要查清楚他们在处理家族事务、地方事务以及与其他权贵的交往中所采取的手段和取得的成果。这能看出他们的智谋和决断力。”
有一人提出:“人脉关系也不可忽视,需弄清楚他们与朝中哪些大臣来往密切,在民间又有哪些势力支持。这对他们未来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众人纷纷点头,齐声应道:“明白,大人。”随后,便开始分头行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众人再次聚集在书房汇报情况。
一位探子率先说道:“大人,据查,武三思公子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子集,但在实际运用中,有时过于注重权谋之术。”
李大人皱了皱眉,追问道:“详细说来,具体是在哪些事情上体现?”
探子继续道:“他在处理家族与其他家族的土地纠纷时,虽成功为家族争取了利益,但手段略显狠辣,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利用家族势力对对方施压,甚至不惜动用一些不太光明的手段。”
另一位探子接着说道:“武承嗣大人在处事方面较为果断,但有时过于冲动,缺乏深思熟虑。比如在处理一起商业争端时,未充分考虑后果,导致局面一度失控。他直接采取强硬手段打压对方,却没想到对方背后有其他权贵支持,险些给家族带来麻烦。”
幕僚说道:“在学识方面,武三思公子善于引经据典,但在创新思维上稍有不足。他在学术讨论中往往遵循旧制,难以提出新颖的观点。武承嗣大人则对兵法略有研究,但在文学修养上相对薄弱,诗词文章方面略显平庸。”
这时,负责调查人脉关系的人说道:“武三思公子与朝中几位年轻的大臣交往甚密,形成了一定的小圈子。他们常常在一起商议政事,颇有影响力。武承嗣大人则与一些地方豪强关系密切,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势力。”
李大人听着众人的汇报,陷入沉思,良久后说道:“如此看来,这二人皆有优缺点。那在家族内部,他们的口碑如何?”
一位探子回道:“在家族中,武三思公子因其聪明才智受到一些长辈的赏识,但也有人认为他心机过重。武承嗣大人的果断性格得到部分族人的称赞,但也有人觉得他行事鲁莽。”
另一位幕僚说道:“大人,依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二人皆有可用之处,也皆有需改进之点。我们该如何向陛下禀报?”
李大人说道:“此事还需斟酌。我们再进一步调查他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对能力,以及他们在民间的声誉。务必做到全面、准确。”
众人又领命而去,继续展开更深入的调查。
又过了些时日,众人再次聚集。
一位探子说道:“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武三思公子能够迅速冷静下来,分析利弊,但有时会过于谨慎,错失良机。武承嗣大人则敢于冒险,但往往考虑不周。”
另一位探子补充道:“在民间,武三思公子的名声还算不错,因其曾施粥救济灾民。武承嗣大人则因强占民田之事,受到一些百姓的诟病。”
李大人听完,说道:“好了,将这些情况整理成详细的报告,呈给陛下。”
不久,最终的评估报告呈到了武媚娘面前。
武媚娘仔细翻阅着报告,脸色时而凝重,时而沉思。
她对身边的太监说道:“看来这二人皆有长短之处。你觉得朕该如何看待这份评估?”
太监小心地应道:“陛下圣明,这还需您来定夺。或许可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展现自己的能力。”
武媚娘放下报告,目光深邃地说道:“此事还需再斟酌,朕要看看他们接下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