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味酒家’开业是在84年的五月份,当时许多内地农村人受改革影响,开始往沿海城市蜂拥。
春节的时候,古小满给家里写信,让老婆李小雅在村里物色几个愿意去南方打工的女孩子。
结果李小雅在村里一开口,就有许多辍学的女孩子上门,其中还有一个让古小满都倍感意外的人,那就是刘曼。
她后来嫁给了三道河大队的地主儿子张富贵,当时地主儿子因为成分问题,迟迟娶不上媳妇,所以对刘曼的过往根本就不计较,加上刘曼本来就长相不俗,所以一经人说起,俩人的事情就成了。
看着古小满已经装修好的知味酒家,刘曼不禁唏嘘不已,更是感叹起世事变化无常,时光流逝之快。
门华妮说得一点都没错,那时候敢下海做生意的,无疑都赶上了好时候,只要你不投机倒把,违法乱纪,特区的钱就多得挣不完。
这一年特区率先过上不用粮票就能购买粮食的日子,以至于当时的购买欲都大大提升。
那些开饭馆的,卖粮油的,无不赚的盆满钵满。
时年大量的海外进口商品在众多港口卸船,然后流向全国各地,民众的生活正在发生翻天福地的变化。
大量的进出口贸易让众多港口城市开始迅速走向繁华。
‘知味酒家’在开业之初就迎来它的高光时刻,古小满也在这种大浪潮里率先富足起来。
当时的营业额最多时甚至可达千元,这在内地根本是不敢想的事情。
毕竟那时候内地一个厨子一个月才挣五六十块,那些国营饭店的大厨也才不过百。
‘知味酒家’当时用日进斗金形容也不为过。
到89年的时候,古小满的贵人门华妮就已经在众多港口拥有了不下十家饭店,那才是真的日进斗金。
这年临近腊月的时候,李小雅提议,一家人回老家过年,那个令他们已经有了归属感的古家河畔,因为古孝贤和马秀莲还生活在那里。
李小雅娘仨来深市已经三年了,这时候两个孩子都已经在当地入学,一听说要回老家过年,孩子们无不欢呼雀跃,因为很快就能见到爷爷奶奶了,而且那个山谷口的窑洞,窑洞前的小河,都是他们记忆中的乐园。
也许作为孩子们来讲,古家河畔才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家。
于是古小满把生意交给刘曼打理,她来这里已经好几年了,对于生意上的事情也比较熟络,加上古小满曾是她的救命恩人,所以工作起来也是不遗余力。
眨眼间古小满在深市打拼已经快十年了,途中只回过两次家,要不是家里有两个老人,也许这里的几孔窑洞对他来说,归属感并不是多么强烈!
此时的古孝贤已经九十岁高龄,马秀莲也已经快八十了,也许是老天爷垂怜,念两个人曾经吃足了生活的苦,而格外开恩,虽然是耄耋之年,但是俩人的身体都很好,没啥大的毛病。
过古家河畔春节的时候,古小满跟老爹和马秀莲挤在一个窑洞里,听老人们唠唠叨叨。
他现在也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听听老人们的絮叨,也让他的心安静下来。
这些年在深市忙碌,心和身体都处在紧绷的环境中,家长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让他很享受。
大概是正月初几的时候,古孝贤突然说起自己和老爷子在京城讨生活的事情,而且说着说着还经常走神。
李小雅看着老爷子这一幕,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看向老公。
“爹怕是想回祖籍看看了吧,老一辈人常说,落叶归根,咱爹都九十岁了,要不然咱们去燕京转转吧,这几年听说那里发展也很快呢!”
夫妻俩回乡的时候说起过,想要把生意开到燕京的想法,现在见老爷子这种情况,古小满的心思也动起来了。
于是用大哥大给远在燕京的王联茂打了个电话,此时的王联茂已经在燕城建部门做到了局长位置,俩人也都算是成功人士了。这些年也多有书信和电话联系。
电话里,古小满大概说了下自己的想法,王联茂就在电话里拍着胸脯子保证,开饭店找门店的事情就交给自己了,怎么说一个城建部门的局长也不是白给的。
等待王联茂消息的时候,古家河畔的窑洞前也开始了大兴土木,这几年没有回来,这里的窑洞住户已经搬出窑洞,个个在窑洞前盖起了红砖大瓦房,那些窑洞已经成了每家的柴房或者干脆废弃不用了。
古家因为就两个老人,所以一直没有盖房子,这次有去燕京开分店的想法,古小满的意思是老家也得有份家业,毕竟这里是一家人梦开始的地方,也是他们落户生根的地方。
在最艰难的时候,古家河畔接纳了自己,并且因为山里的馈赠,让一家人衣食无忧,安稳度过那个动荡的年月。
而且现在他们的身份证明明白白写着……红旗镇,三道河大队,古家河畔18号的字样,从灵魂层面上说,他们已经被打上了三道河大队的烙印。
五千年华夏是个讲人情的地方,有人好办事,当古家河畔的四间两层小洋楼落成的时候,王联茂的电话也打过来了,说是在燕京某区给物色好了开店的商铺。
于是一家人收拾行囊,继续上路。
这次夫妻俩没有把老人留在家里,而是带着一起北上,毕竟两个老人都到了耄耋之年,身边也离不开人支应。
不过跟几十年前不同,现在他们上路,身上有着巨额的财富支撑,而且也不是无根的浮萍,其心理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一次坐上飞机的时候,古孝贤和马秀莲都惊呆了,一块铁疙瘩能飞上天让他们都有些发怵。
一路上俩人紧紧地抓着儿女或者孙子的手,仿佛生怕铁疙瘩会掉下去的架势。
古孝贤阔别七十年以后,再次站在紫禁城门前的时候,不禁是老泪纵横。
他和父亲被军阀抓走的时候尚是民国,现在却已经是中国民族崛起之时。
那时候正是他寻梦的时刻,却恰逢民族的风雨飘摇之际,无奈与父亲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颠沛流离之日。
一切似乎都发生在昨天,那些名门深宅里颠勺的日子,那些充满烟火气的日子……似乎就发生在不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