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川柏当然着急啊!
众所周知,史书短短几行记载,后面都有大事。
这次水灾,能被史书精确记载时间地点,就证明不是小事。
他向来不喜欢说预言,但为了许多人的性命,没有办法。
他定了定神,理清思路:“殿下,今年夏秋多雨,水部、都水监有什么说法?”
自古以来,水利都是重要工程。
唐代工部下设水部,有水部郎中;还有一个都水监,掌管河道堤防,总领河事。
“雨?”
李治下意识地望向屋外澄澈的天空。
刚下过雨的天空,蓝得像大海,空气中弥漫的水汽,消散炎热的暑气。
夏日下这样一场雨,是让人欣喜的。
张川柏郑重地说:“雨,太多就不好了。我建议,都水监应该重点巡视黄河陕州流域。”
李治心下凛然。
张川柏把地点说得那么精确,几乎是明说了!
水部和都水监没有示警,擅长天文的太常博士李淳风也没说什么。
张川柏对黄河示警?
你家种人参果的神仙,跟河伯有交情?
他看向张川柏,再次确认:“黄河,陕州?”
“是。”张川柏说,“其实,我也不能太确定。殿下知道,所有没发生的事,都有变数。但我想,若真有此事,提前预警总有一些用处。”
唐代注重水文监测。
未来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的白鹤梁,就建立于唐代。
同时还设有汛情通报站,方便及时发出“水报”。
发水报,有“羊报”、“马报”、“狗报”、“步报”等各种方式。
张川柏接着说:“我听闻,洪水防汛,‘预’字当先。当出现险情时,要立即悬旗、挂灯、敲锣,发出紧急抢救信号,提醒抢修、安排民众转移。”
李治点点头:“我知道了。”
水患大事,空口无凭。
但是宁可信其有,防患于未然。
顶多张川柏预测错了,重阳节罚张川柏喝两杯菊花酒。
李治顾不上问其他的事,先去见皇帝。
张川柏:“……”
我的鞋子都没穿上,太子殿下就一阵风跑远。
殿下,你的仪态呢?
刚刚还笑我没穿袜子,你比我还慌?
穿好鞋子之后,张川柏才想起来,还没有跟李治告状。
……
皇帝听完黄河水患的预警,脸色也是一变。
“洪水?会有多严重?”
“张川柏急急忙忙来预警,大约不是小事。”李治严肃地说。
父子俩相似的脸,齐齐露出郑重的神色。
陕州一带,沿河有村庄农田。
若是洪水泛滥,涉及的人命不知凡几。
安排百姓疏散,当然是越早越好。
如有必要就提早收割粮食,虽然也会有损失,但总比被洪水全部冲走好。
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立刻召水部郎中、都水监来!”皇帝当机立断。
……
不久之后,朝廷发出诏令,命水部、都水监的官员,重点监测黄河流域的水文。
同时,命陕州地方官员,密切关注黄河的水位线。
先提前加固堤坝,一旦发现水位线上升,立即转移附近的百姓。
尽一切可能,将这一次洪水的破坏力降至最低!
水部郎中和都水监立即领命。
他们不用问消息的来源。
可能是很擅长天文的太常博士发现的?或者是跟龙王有交情的妙应真人?
难不成是张川柏?
猜不到啊猜不到~~
皇帝又诏令,停止修建玉华宫。
六月庚戌日,圣驾返回长安宫中。
一系列的诏令接连发布,有人不明所以,有人暗暗松了一口气。
其中,病重的马周也放松了精神。
他不同意皇帝大兴土木。
改建翠微宫没有花太多人力物力还罢了,新建玉华宫,完全没有必要。
马周拖着病体上疏劝谏,除停止修建玉华宫外,还应减轻劳役、压缩官府开支,一旦发生灾害,当开仓赈济受灾的民众。
皇帝说:“朕与马周,暂不见则思之。自朕临天下,虚心正值即有魏征,朝夕进谏,自徽亏亡,刘泊、马周、褚遂良继之。”
皇帝顺势采纳了马周的建议,并且赐亲笔飞白书:“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众人纷纷赞叹,马相公病了,还是如此忧国忧民!真不愧是肱骨忠良!
是谁预警水患,反而没有人去追问。
……
从翠微宫返回长安,路程不远。
重新安置下来,李治才找到张川柏说话。
“水患预警,牵涉方方面面。在事情发生之前,我没有对外说是你的提醒。”
防汛要人力物力。
万一虚惊一场,会让奔波劳碌的人心生抱怨。
有些人不说张川柏一片好心,只会怪他多事。
张川柏惊讶又感动:“殿下如此为我着想,我真的感激涕零,不知道说什么好!”
……呜呜!
太子真的,真的!
李治笑道:“你预警的时候,没有考虑个人得失,我又怎么能不为你想想?就让他们猜测,将来知道是你预警,全都大吃一惊。”
说到这里,他露出年轻人狡黠得意的神色。
还是个年轻太子啊!
张川柏眼珠子一转,笑道:“我不想出风头呢!现在就有人看我不顺眼,造谣污蔑我。我想来想去,都不知道得罪了谁。”
告状!
抓住时机告状!
李治对张川柏的的好感度,又上升了几阶。
连水患都能预警,简直比“真人”还真!
他严肃地说:“那日听你一说,我也没来得及问。到底是什么事?”
张川柏坐得端端正正,带着一丝气愤,说事情的经过。
“殿下是最清楚的。关于金胜曼的处置,我从头到尾没提赵王。不知道是谁传出这样的谣言!谣言还说,我是当着殿下的面提议的。”
李治的脸色黑得像锅底。
这件事,戳到了李治的底线——兄弟阋墙。
谣言说,张川柏当着他的面提议,让赵王娶金胜曼。
没说他的态度。
让赵王怎么想?
让皇帝怎么想?
“岂有此理!竟然挑拨我和十三郎的兄弟之情!”李治气道,“我会查清楚这件事。知道是谁造谣,我送他去安南跟猴子做伴!”
“去倭国挖矿!”张川柏提醒。
“对!”李治很生气,却被逗笑了,“就去倭国。不挖到银子,终生不许回来。”
不要只盯着安南。
倭国也是流放之地。
李治想了想:“我让十三郎过来,当面把事情说清楚,省得猜来猜去。”
前后联系一下时间点……李治怀疑,这件事跟他想提拔张衍为司农丞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