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晨曦温柔地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李小白和白风夕的卧榻上。白风夕悠悠转醒,身旁的李小白还在酣睡,她轻轻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深吸一口新春清晨那带着丝丝凉意与清新的空气。
“相公,快些起来,今日可是人日节呢。”白风夕轻声呼唤着,声音里满是欢喜。
李小白翻了个身,缓缓睁开眼,嘴角上扬,笑着应道:“这一过年,倒睡得格外沉些。人日节,这可是个重要的日子。”说着,他迅速起身,穿衣洗漱。
两人来到厨房,准备一起做手擀面。白风夕熟练地揉着面团,李小白则在一旁帮忙准备调料。
“相公,你说这人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白风夕一边揉面,一边问道。
李小白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地说:“这说法可不少。相传远古时候,女娲创世,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到了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就被定为人类的生日,这便是人日的一个由来。”
白风夕眼睛一亮,接着说:“我还听说,和道教祭典也有关系。古籍里有用人日的天气来断定人的生育繁寡、健康疾疫的记载,这是古人想借助神灵,预测吉凶祸福,希望得到护佑。”
“没错。”李小白点头赞同,“还有一种说法,在古籍《三元品戒经》《谈荟》里都记载着,农历正月七日民间有祭典天神的重要活动,这也是大家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
两人一边说着,手上的活也没停下。不一会儿,面团变成了细长的面条,在锅中翻滚着。
“说起人日的习俗,那可真是丰富多样。”白风夕把煮好的面条捞进碗里,“就说这饮食,七宝羹可是必不可少的,用七种菜做成羹,广东潮汕那边用芥菜、芥兰等,客家人用芹菜、蒜,各有各的讲究。咱们今天吃面条,也是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李小白接过话茬:“还有些地方吃寿包、吃‘记性火烧’呢。除了吃,这装饰也有讲究,戴人胜,人们用彩纸、丝帛等制成人形、花鸟鱼虫等形状的头饰佩戴,可好看了。”
“对,还有活动。”白风夕兴致勃勃地说,“人日这天,人们会登高人日这天人们会登上高处,欣赏初春美景,还会即兴赋诗。出游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还有拜神活动,像招魂、回魂等。部分地区还有驱鬼除秽活动,比如收藏儿童衣物以防鬼鸟害人。”
两人端着面条,坐在餐桌前,细细品味着这蕴含着节日寓意的美食。
早饭后,李小白来到书房,铺开宣纸,挥笔写下《临江仙·人日节》。
忆昔女娲开世序,六天先塑诸牲。正月初七造人行。自此人日定,岁岁颂嘉名。
古卷遗文寻旧俗,占云祈佑安宁。宝羹细品味含情。面长牵岁月,人寿年亦丰。
白风夕轻轻走进书房,看到桌上的词,眼中满是欣赏:“相公好才情,这首词把人日节的来历和习俗都写进去了。”
李小白微笑着说:“来,咱们一起探讨探讨。这开篇‘忆昔女娲开世序,六天先塑诸牲’,从女娲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写起,前六天女娲创造了各种牲畜,为后面人类诞生做铺垫,展现出一种宏大的创世背景。”
白风夕点头,手指轻轻划过词句:“‘正月初七造人行’,这一句点明了人日节的起源,正月初七是女娲造人的日子,这一天被定为‘人日’,充满了神话色彩和文化底蕴,咱们人类的诞生,就和这一天紧紧相连。”
“自此人日定,岁岁颂嘉名。”李小白接着说,“人日确定下来后,就成了固定的节日,承载着人们对自身起源的铭记和敬畏,一代又一代地被传颂纪念,这也强化了节日的历史传承感。”
“‘古卷遗文寻旧俗,占云祈佑安宁’,我觉得这两句特别有意思。”白风夕兴致勃勃地说,“从神话转到对传统习俗的探寻,通过翻阅古籍,寻找古人在人日的习俗,像‘占云’,根据云的形状、颜色来预测一年的吉凶,这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安宁的朴素愿望。”
“宝羹细品味含情。”李小白看着白风夕,眼神里满是温柔,“这一句描绘的是今天咱们吃的七宝羹,细细品味,里面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寄托,这节日的氛围,就通过这一碗羹体现出来了。”
“面长牵岁月,人寿年亦丰。”白风夕轻轻念着,“这结尾真是妙,‘面长’寓意长寿,‘牵岁月’象征着希望长寿能延续岁月,最后祝愿人们健康长寿、生活富足,把节日的美好祈愿主题升华了。”
两人相视而笑,沉浸在这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诗词的韵味之中。
“相公,人日节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内涵,咱们也不能只停留在诗词上。”白风夕突然说道,“不如咱们今天也出去走走,感受感受这节日的氛围,顺便把这些习俗讲给更多的人听。”
李小白眼睛一亮:“夫人所言极是,咱们这就出门。”
两人携手走出家门,街上早已热闹非凡。人们穿着新衣,脸上洋溢着笑容。有戴着人胜的姑娘,有结伴出游踏青的孩童,还有登高远眺的文人墨客。
李小白和白风夕来到一处集市,这里摆满了各种年货和手工艺品。他们看到一位老人正在制作人胜,便走上前去。
“老人家,您这手艺可真巧啊。”李小白称赞道。
老人抬起头,笑着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人日节戴人胜,图个吉利。”
白风夕拿起一个人胜,仔细端详着:“老人家,您可知道人日节的来历和习俗?”
老人来了兴致,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这我哪能不知道啊。传说女娲第七天造人,所以才有了人日。习俗嘛,吃七宝羹、面条,戴人胜,登高踏青,都是为了祈福平安、长寿。”
李小白和白风夕相视一笑,接着和老人聊起了诗词中对人日节的描绘,以及他们对这些习俗的理解。老人听得津津有味,不住点头。
离开集市后,两人来到一座小山脚下。山上已有不少人在登高,他们也随着人群慢慢往上爬。
“相公,你看这初春的景色,真是美极了。”白风夕指着远处的青山绿水,赞叹道。
李小白望着眼前的美景,感慨道:“人日节登高,既能欣赏美景,又能感受这节日的意义,实在是妙。”
他们在山顶找了一处地方坐下,看着周围的人们,心中满是喜悦。
“夫人,今天这一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日节的魅力。”李小白握住白风夕的手,“咱们以后每年人日,都要这样度过,把这些习俗和文化传承下去。”
白风夕靠在李小白的肩上,轻声说:“好,咱们一起把这份美好传承下去。”
夕阳西下,李小白和白风夕手牵手,慢慢走下山去。他们的身影,融入了这充满节日氛围的傍晚,而人日节的故事和文化,也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等待着来年继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