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离觉得,中国的大数据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她才刚和威廉聊完自己的早餐和他的晚餐,一打开小红书,首页就被新加坡美食的推送彻底攻陷。
从海南鸡饭、肉骨茶,到加东叻沙、黑胡椒螃蟹,琳琅满目的图片看得她食欲大开,仿佛小红书精准捕捉到了她刚才那句“馋了”的心情,体贴地给她安排了一场视觉盛宴。
她本着好奇点进去,一张张翻看着推荐,没想到这一看就停不下来。
评论区里有人热烈讨论着新加坡哪里的咖椰吐司最正宗,哪家的炒粿条加的酱汁更足,还有人晒出自己凌晨排队吃大华猪肉粿条面的经历,配图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鲜美的汤汁里浮着几片薄薄的猪肉,透着让人无法抗拒的鲜香。
江离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小红书推荐的这些新加坡美食,好像特别符合她的旅行风格——没有高档餐厅,清一色都是街头小吃和隐藏在巷弄里的苍蝇小馆。
她突然意识到,估计是因为自己之前去老挝旅游时,特意在小红书上搜索过琅勃拉邦和万荣的本地小吃,大数据大概是通过她的搜索记录,精准地把她归类成了“热爱融入当地文化的背包客”。
那趟旅行,她彻底沉迷于巷子深处的米粉摊、烧烤摊,甚至跑去集市跟当地人挤在一张塑料桌前,学着他们的样子用手抓糯米饭。
她至今记得,为了找到一碗传说中最正宗的老挝米粉,她在一个破旧的巷子里绕了半个小时,期间谷歌地图罢工,路标歪歪扭扭,全靠一家家小摊问过去。
巷子里湿漉漉的,空气里混杂着香茅、炭火和鱼露的味道,路过的人有的骑着摩托车,有的拎着刚买的水果,还有人好奇地看她这个迷路的游客。
好在最后,她终于找到那家低调到像是居民家后院的小店,端上来的米粉果然汤浓味鲜,一口下去,她觉得自己这半小时迷路简直值了。
想到这里,江离忍不住笑了。
大数据是真的可怕,不仅精准分析她的饮食偏好,还几乎是在提醒她:“你上次就是这么吃的,这次是不是也该安排上?”
所以这次威廉去新加坡,江离和威廉聊到新加坡,它也理所当然地推送了“新加坡本地街头美食指南”,毕竟按照她的风格,一定不会去高档餐厅,而是会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叻沙,蹲在某个小巷的塑料桌前大快朵颐。
江离随手点开一篇帖子,博主正在安利芽笼的一家肉骨茶,说是当地人最爱的老字号,汤底浓郁,带着胡椒的辛辣,配上油条蘸汤绝对是人间享受。
江离咽了咽口水,越看越觉得香。
她犹豫了一下,把这家店的名字复制,随手发给了威廉。
江离: “你晚餐吃中餐,那明天可以去试试这个?我刚在小红书刷到的,看起来很不错。”
消息发出去后,她又翻了几家,看见一家以黑胡椒螃蟹闻名的老店,忍不住又发过去。
江离: “这个也不错!不过可能有点辣。”
没过多久,威廉的消息弹了出来。
威廉: “你怎么突然开始给我推荐美食了?”
江离: “因为我被大数据洗脑了。”
她理直气壮地回完,随手截图发过去,是小红书首页那一片“新加坡必吃美食”的推送。
江离: “你看看,我才刚跟你聊完晚餐,它就开始给我安排吃的了。”
这次威廉没有立刻回复,过了几分钟,他才发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你的大数据这么聪明的吗?”
江离点了点头,正要打字,却又刷到了一家特别的娘惹餐厅,照片拍得精致诱人,菜品色彩丰富,摆盘像艺术品一样。
她看了一眼,毫不犹豫地复制下来,又发给威廉。
江离: “这个!这个一定要吃!娘惹菜!看着就很适合你。”
威廉: “……”
威廉: “是不是江小姐自己想吃了?怎么感觉你比身在新加坡的我还兴奋?”
江离心虚地缩了缩脖子。
江离: “没有啦,只是刚好刷到了,觉得不错就推荐给你。”
她其实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这么上心,大概是因为,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认认真真研究一座城市的美食了。
或者——她只是想让威廉在异国的日子里,能吃得更开心一点。
江离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这或许是她和威廉最大的不同。
她从小在烟火气十足的环境里长大,吃饭这件事对她来说,往往不是精致考究的享受,而是充满随性和乐趣的探索。
她可以站在热气腾腾的摊位前,排半个小时队,只为尝一口传说中的老字号米粉;也可以坐在一个油腻腻的折叠桌前,捏着塑料袋装的甘蔗汁,一边吸溜一边和摊主闲聊。
但威廉呢?
他在英国长大,习惯了干净整洁的用餐环境,餐桌礼仪严谨到近乎刻板。
无论是牛排还是甜点,他总是不慌不忙地用刀叉切割,连喝汤都要用汤勺轻轻舀起,从不发出一点声响。
江离实在难以想象,这么一个讲究优雅的男人,会在东南亚闷热的街头,坐在塑料板凳上,边擦汗边埋头吃叻沙。
想到这,她一时兴起,给威廉发了条消息:
“威廉,你去过最接地气的餐厅是哪家?”
几秒后,威廉的头像亮起,他似乎愣了一下,然后回了一个问号。
“什么意思?”
“就是那种很本地化的、很……随性的餐厅。”
她努力找词,试图描述她脑海里那些人声鼎沸的街头小吃摊。
“比如,桌上有廉价的塑料纸巾,酱料瓶上可能沾着点油,服务员直接吆喝着点单,甚至……需要自己端饭。”
这次威廉沉默得更久了。
江离抱着手机等了一会儿,忍不住又补了一句:
“少爷出国在外,应该没吃过路边摊吧?”
几分钟后,威廉终于回了消息:
“为什么突然问这个?”
江离想了想,坦白道:
“因为我刚才在小红书刷到一堆新加坡的路边摊美食,想推荐给你。但又突然觉得,你可能从来没试过这种地方。”
这次,威廉的回复很快——
“路边摊不至于没吃过,但确实不常去。”
果然,符合他的风格。
江离想象了一下,估计他对“接地气的餐厅”的理解,大概是某家装修低调但食物极其精致的私房菜馆,而不是她想象中的露天小摊。
她盯着手机屏幕,突然对一个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如果真的让威廉去试试,他能适应吗?
他会不会看到桌上的辣椒酱瓶皱眉?会不会嫌塑料碗太烫?会不会因为嘈杂的环境而不知所措?
这个画面实在是太有趣了。
她越想越有挑战欲,索性打开搜索栏,敲下几个关键词:“新加坡最值得一试的路边摊”。
很快,手机屏幕上弹出了一大串推荐,天天海南鸡饭、丹戎八葛潮州鱼圆面、詹爷爷冰淇淋夹吐司、九巷田鸡粥……她一条条翻看,认真研究着哪一家更适合作为威廉的“入门级”街头美食体验。
最终,她挑了一家评分最高的摊位,把地址发给了威廉,并附上一句充满期待的话:
“既然你在新加坡,不如破例去试试?”
这次,威廉的回复格外简单。
“你是认真的?”
江离咬着吸管,眼里闪过一丝狡黠。
“当然,我可是认真推荐。”
她想象着威廉坐在塑料椅子上的画面,忍不住又补了一句:
“放心,你不用自己端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