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长年待在北境,在对付匈奴上,还是有一套的,不仅击退了匈奴的来袭,还掠夺了不少的马匹粮草,算是一场中等规模的胜利。
刘启要的就是胜利,别管小、中还是大,只要胜利就行。
这可是拉拢李广的好机会,刘启打算给他加官进爵。
可群臣哪儿愿意啊?
这李广是刘启身边的红人,还在外面带着军队,要让他再进一步,那功臣集团就彻底没机会了。
又经过近十个多月的拉扯,双方都疲倦了,最后只能各退一步,只给李广加官而不给李广进爵。
李广被调回了京城,成为了大汉新一任的卫尉,接管了南军的兵权。
君臣之间的博弈,也随着李广这一次的获胜而进入了新的高潮。
匈奴内部发生了不小的动乱,再加上汉军这次大胜,从而引得不少匈奴人倒戈。
其中就有几个匈奴的王和高级将领,因为他们的地位比较高,刘启便想利用他们的地位,从而吸引更多的匈奴人来降,因此刘启打算给他们封侯。
但这触犯到了功臣集团“非功不得封侯”的底线,周亚夫身为功臣集团之首,自然要站出来反对刘启的想法。
“陛下,我大汉和匈奴人乃是世仇,如今陛下抛弃仇恨而重赏匈奴人,这样必然会引起我军将士的不满,还望陛下慎重考虑啊!”
周亚夫话还没说完,便被刘启堵了回去。
“那么,究竟是我军将士不满,还是周将军不满?或者说是周将军对朕不满?”
“这……”
周亚夫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无声的反抗。
“封他们的不过是些虚职,在朝中根本无关紧要,这其中的价值远超所封的土地。
只要给他们厚封,便会有更多的匈奴人来投靠,这种不打仗便取得胜利的办法,究竟有何不可?”
“纵使我大汉是天朝,那他们也是背主之臣,陛下重赏背主之臣,那以后又如何谴责那些背叛的人、不忠心的人呢?”
周亚夫就是不同意刘启的决议,也不管刘启的脸色如何,死活就是顶撞刘启。
几乎每次大朝会,周亚夫都要顶撞刘启,将刘启搞得很下不来台,刘启再也忍不了了。
有些想法周亚夫或许是对的,可有些事情也要看皇帝的脸色行事,公开顶撞皇帝,而且一点面子不留,这就不是一个臣子该做的事情了。
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已久,碰撞越来越频繁,已经几乎是不可调和了
“周亚夫!你屡屡顶撞于朕,究竟是何居心?要不这大朝会你来开!这大汉的江山你来坐!”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刘启在大朝会上如此爆发,在场的人没有一个敢说话的。
以刘启的脾气,现在站出来说话,被当众打杀了都有可能。
但周亚夫可不吃这气,他确实没有造反的心思,只是想提出自己的建议,刘启发怒他可不惯着。
“臣告退!”
周亚夫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大殿。
“你……!”
刘启此刻杀了周亚夫的心都有。
就这般目中无人,将来怕是难为太子刘彻的大臣啊!
“散朝——!”
……
退一步越想越气,刘启的心态都快炸裂了,他没想到周亚夫敢做到这个地步。
要是再一点反应都没有的话,只怕周亚夫会做的更狠。
当然了,周亚夫也看不惯皇帝的作为了,上书给刘启,请求辞去右丞相的职务。
君臣矛盾,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刘启当然也不惯着他,甚至还怕他反悔,都不搞三辞三让的流程了,直接就罢免了他的右丞相之职。
这一下,轮到群臣傻眼了。
周亚夫本来占据着右丞相之位,群臣看上的就是这个位置,可以利用周亚夫这个职位罩着,发展功臣集团的势力。
他们没想到,周亚夫会舍了丞相之职不要,就为了和刘启怄气到底。
群臣这才明白,周亚夫既不是皇帝的人,也不是功臣集团的人,他只是自己的人,一个有着自己骄傲的人。
可这份骄傲,本来就来自刘启,又怎么会是刘启的对手呢?
周亚夫现在没了权势,就依他以前做的那些事,怕是难以善了了。
以萧则为首的功臣集团,开始想办法和周亚夫切割,以达到保全功臣集团的目的。
这样一来,周亚夫彻底成为了一枚弃子,功臣集团嫌弃,开始和周亚夫切割;皇帝嫌弃,欲除之而后快。
周亚夫彻底沦为了孤家寡人。
———————————————
中元三年,刘启正式罢除了周亚夫的右丞相,任命御史大夫刘舍为新的右丞相。
这个刘舍乃是项家人的后代,刘邦时期为了感化项家人,因而给他们家赐了刘姓。
因为他是项家人,所以朝中并不受待见,只能选择站在刘启这边。
不用担心他倒戈,因而刘启对他有绝对地信任。
周亚夫交出权力后,对刘启已经没了莫大的威胁,刘启也就不急着对他动手了。
现在对汉朝廷来说,最大的威胁便是异族的匈奴。
没有哪个帝王能经受得住建功立业的诱惑,刘启自然也是,他想要在有生之年完成对匈奴的反击,因而一直在做准备。
从七国之乱平定后,刘启便下诏,给予地方上一定的经济支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建牧场、养战马,用以对抗匈奴。
有朝廷的支持,这项政令就实行得很快,仅两年的时间,整个大汉就开设了三十六家大型牧场,分散在边境各地。
为了建造和驻守这些马场,朝廷动用官员约10万人,初步估计饲养战马约30万匹,整个大汉养马业开始初具规模。
这匹战马都是配备了马鞍和马镫的,苏云在刘邦一朝提供的这些装备,大大减少了骑兵的训练开支,为朝廷省下来了不少钱。
为了防止马鞍和马镫被匈奴人学去,刘启开始全面限制对草原的盐铁贸易。
匈奴人冶铁的技术很不成熟,如果没有大量的精铁,这马镫和马鞍根本没法全面应用于军中。
这马镫和马鞍的装备,大大提升了大汉骑兵的战斗力,而且有大汉朝廷的干预,这马鞍和马镫也很难被匈奴人学去,对匈奴人骑兵战斗力的提升是微乎足道的。
有了这批战马,再训练一定规模的骑兵,大汉朝很快就会有和匈奴作战的资本了。
刘启亲自到边境上的马场巡视过,对这匹战马的状态非常满意。
刘琦已经能想象到大汉朝击败匈奴,一雪五十年耻辱的场面了。
……
三年后。
一辆马车缓缓驶出齐地,车上承载着大汉朝的一颗新星,将以新的姿态重新走入大汉的朝堂。
是的,正是苏云。
十年了,苏云离开大汉朝堂已经十年时间了,这十年发生了太多,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