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出去找老奶奶,看到三姑出了屋门,奶奶看着大队长的媳妇儿说。
原来,大队长媳妇儿听说我二姑去买衣服的时候,带着三姑一起去,不但自己买了衣裳,还给三姑买了衣裳,花了侯家不少钱。于是,就上门来说我奶奶做的不对,不该花侯家的钱给三姑买衣裳。
大队长媳妇儿刚说到一半时,看到我三姑回来了,她就想套我三姑的话。要是三姑承认了二姑给她买了衣服,奶奶再说什么,也都是狡辩,改变不了奶奶是占侯家便宜的事情。没想到从三姑嘴里听到的是,二姑给三姑买衣服的钱,是奶奶给的。二姑自己买衣服的钱,也是三姑掏的,就连侯家儿子给二姑买衣服,也花了三姑几块钱。
这又听到奶奶说,连中午吃饭的钱,都是二姑掏的,大队长媳妇儿有点儿尴尬。后悔自己不该听侯家人的一面之词,就匆匆忙忙的来找奶奶,弄得自己进退两难。
在村里当了半辈子媒人,大队长媳妇儿很快就打着哈哈给自己找到了借口。
“成福媳妇儿,我是回娘家去的时候,在街上听人说了一嘴子,觉得他们就是捕风捉影的瞎说败坏咱们家的名声。也没有去仔细打听,就想先过来咱家问问,知道了咱没有多花他侯家一分钱,我就能挺直腰杆去侯家好好的说道说道了。”
三月初六,是二姐结婚的日子。我爹高三课业紧,初六早上,他才带着三姑从学校赶回来。
张家二闺女结婚的时候,张家二婶子请了我们全家,还让我三姑捕包袱。我二姐结婚,奶奶也请了张家二婶子全家人。虽然除了三姑,还有捕包袱的孩子,我奶奶还是把张家三闺女也叫过来捕包袱。这样,加上舅舅家的两个孩子,一共有四个捕包袱的孩子,四个孩子和二姑一起坐在新娘子的车上。
按照镇上的风俗,结婚当天,新娘子的娘家爹娘都不可以去新郎家。奶奶不放心二姑,上车前再三嘱咐三姑,让她和几个孩子好好保护二姑,别让那些闹新娘的人欺负了二姑。
二姑结婚,侯家没有用拖拉机当婚车,用的是亲戚家一辆16座的中巴车。坐在婚车上的,除了二姑和几个捕包袱的孩子,还有几个是二姑的同学。
当时的在农村,结婚一般都是用拖拉机的当婚车,能借到一辆小汽车都算不错的了。二姑的婚车不但是汽车,还是一辆可以坐十几个人的大汽车。这让作为媒人的大队长媳妇儿觉得自己脸上有光,是自己给我二姑找了个好婆家,不断地在奶奶面前炫耀。
“你看成福媳妇儿,我说的没错吧?咱村里闺女出嫁,都是就一辆车,你看咱二妮儿的车队,把整条街都占满了。侯家是个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好人家,咱二妮儿嫁过去,就等着吃香的喝辣的当少奶奶吧。侯家住在镇上,家里没有田地,以后咱二妮儿就再也不用下地干活了,也算是跳出农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