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端午节,按照家乡习俗,端午节这天,娘家人要接出嫁的姑娘回娘家过节。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整个高三都没有放假,我爹是高三毕业班,当然也没有回家。爷爷奶奶每天都要蒸馍馍换馍馍,老奶奶看着代销店,他们都没有工夫去接二姑,接二姑的任务就落到了三姑的身上。
二姑没有出嫁的时候,和三姑一起的时候多,她们俩的关系最亲近。出嫁后,每次三姑过星期天,二姑都会回来和三姑一起玩。
初四下午回来天快黑了,奶奶在院子里包粽子,看到二姑没有在家,三姑就要去镇上找二姑。奶奶告诉三姑,明天早上让她去接二姑来吃粽子,才劝住了三姑。
初五早上天刚亮,三姑就骑上车子,去镇子上接二姑。到了侯家的时候,侯家婆婆在院子里择韭菜,三姑喊了一声婶子,就进了二姑的屋子。屋子里静悄悄的,侯家儿子还横在床上睡觉,就是没看见二姑。
“婶子,俺二姐哩,她去哪了?”
“人家可是大忙人,每天天不明就去上班了,不到二半夜不回来,这个家就是个旅店。你这时候来,咋能在家里找到人。”侯家婆婆阴阳怪气的说。
三姑没有再搭理侯家婆婆,推着车子出了侯家的大门,去二姑的裁缝店里找二姐。
二姑结婚后,她婆婆就让二姑在自己家的裁缝店里干活,不要去她同学的裁缝店里上班了。二姑不愿意,她从市里学习完裁缝后,为了开店,自己去找的同学,俩人才合伙开了这家店。
那个同学虽然会蹬缝纫机,但是对裁剪一窍不通,要是二姑离开,她的裁缝店就开不下去了。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同学出了力,一结婚就甩开人家,二姑觉得那样做不好,就没有答应婆婆的要求。
见二姑不听自己的话,婆婆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嫌二姑不做饭,嫌二姑不刷锅,嫌二姑走的早了,回来的晚了。反正是一天到晚都是唠唠叨叨的,二姑做什么都是不对。侯家儿子开始对他妈的话不闻不问,他妈说的多了,他也开始挑二姑的毛病,对二姑也是是横挑鼻子竖挑眼。
两个人三天两头的吵架,每次吵架,侯家儿子就指责二姑光吃干饭不干活。二姑不想和他争执,就每天早上一起来就去店里,晚上估摸着侯家儿子睡了才回来。怕爷爷奶奶担心,二姑回娘家,这些事情从来都没有跟家里人说过。
“哎呀,你看我这个记性,都忘了今儿个是五月端午,你要是不来叫我,我都忘了回咱家了。走,咱先回去吃饭,吃了饭咱再一起回去。”
看到三姑来了,二姑才想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就要领着三姑回侯家吃饭。三姑人虽然小,也知道好赖话,听侯家婆婆刚才说的话头,就知道人家对二姑不太满意,也就不想再去人家家里看人家的脸色。
“咱回咱家里再吃饭吧,我来的时候,咱娘就煮好了粽子,还和了面要擀面条,咱俩这时候回去,还能赶得上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