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也早就有过李志坚单飞的预感,但是没有想到是在这个时候以这种形式出现,真是世事无常,风云变幻。
谁能想到河南和湖南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日军在战争的第七个年头,突然发动这么大的攻势,按照阎锡山的本心,他很想拒绝重庆的任命,李志坚现在是他手里的最大战将。
有李志坚在手,他做什么都心里安稳,况且这都不完全是李志坚的事,而且还牵扯到整个第八集团军。
现在的第八集团军,战斗力绝对是全国顶尖的存在,他自己都心里盘算过,晋绥军的其他力量加起来是否能打得过第八集团军,最后的结论是:胜算并不是特别高。
但是如果不同意,他作为一个老牌政客,对于后果是非常清晰的,先不说李志坚是否会生出怨恨,双方会不会因此而疏离,只是现在的国内国际形势就不允许,那么对于他的政治威望是非常大的打击,苦心营造的局势则会面临特别大的考验。
想到如此,阎锡山脑海里也泛起了李志坚的容貌,对于这个后生,阎锡山知道李志坚内在是有那么一丝憨厚和重情义的,对于他也是非常的忠诚,一直在不断努力让山西和晋绥军变得更好,他始终承情李志坚在第三次太原会战时的解救之功。
想念至此,他知道这次必须要顺水推舟了,主意打定之后,将杨爱源等左膀右臂召集在一起,听了一下他们的意见。见他们的想法也偏向于支持,于是就不再犹豫,立即给李志坚秘密发电,支持李志坚担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李志坚在收到阎锡山的发电后,心里才安稳了下来,他最怕的是引起阎锡山的误会,使两人之间产生嫌隙。
在一战区指挥机关送过来的第一份文件送来报审之后,李志坚就开始履行起其作为战区副司令的职责。
随后,李志坚就进了洛阳城,这里也是默认一战区司令部所在地,一战区的指挥机关已经返回。
李志坚知道陈诚挂职也就是一个过渡,并不会亲自指挥一战区的部队,就和之前薛岳任第九战区副司令的时候一样,当初九战区的日常事务和重大作战都是薛岳来负责。
李志坚也顾不上去和陈诚客套拜访,现在的军情紧急,九战区在长沙沦陷以后,日军长驱直入衡阳,在给他任职后的第三天,也就是6月28日,日军大军开始进攻衡阳。陈诚现在根本没有精力来处理别的事情,军情第一,李志坚也明白轻重缓急,就没有去打扰陈诚,只是发电进行礼节上的问候之后,专心负责起一战区的事情。
他盘算了一下现在在河南的中国军队的力量,31集团军的3个军调离之后,在河南的国军部队的实力更加削弱,现在还有点战斗力的就是孙蔚如的第4集团军(38军和96军),陈大庆的第19集团军、李仙洲的第28集团军。
第28集团军下辖85军、89军和暂编第一军、暂编15军,第19集团军下辖21军、51军和97军,这些部队的上层军官大多都是国府中央或者汤恩伯的人担任,以黄埔军校或者中央陆军学校的毕业生为主,他未必能指挥的动。
剩余的部队中,第36集团军(主要是47军)的李家钰牺牲后,在此战之后就由刘戡继任集团军司令,现在部队还在整编中,刘戡能力虽强,但是完全掌控住部队也需要一个过程。
何柱国的15集团军(辖92军和骑兵第2军)和高树勋第39集团军(新编第8军和69军)及第40军剩余实际的战斗力都不怎么样,当初汤恩伯在危急时刻,都没怎么用这些部队。
再就是剩下一个14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的主力只有一个15军,在洛阳一战中也是元气大伤,必须的保证休整一段时间,况且15军本来是镇嵩军,守卫洛阳时全力作战,如果是转到别处也未必肯出全力。
而现在在河南的日军则是实力强大,豫中会战的日军都在河南驻防了下来,在西线依靠登封、鲁山、汝州据守,卡死从豫西出动大部队东进的道路,平汉铁路沿线更是驻有重兵,尤其是在许昌。
李志坚盘算了一下,以一战区现有的力量,反攻日军重兵占据的城市,可以说是难之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