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眉头紧锁,半月时间,太久!
幽州战事紧急,他必须尽快赶到!
“走水路呢?”他再次看向徐达,语气坚定。
徐达略一沉吟:“水路虽快,但需先至镇江府,沿途需得提前准备船只粮草……”
“立刻传令下去,沿途官员备齐船只,粮草先行运往镇江码头!”朱元璋当机立断,“大军即刻启程,目标镇江!” 号令一下,三军齐动。
战马嘶鸣,尘土飞扬,大军如同一条钢铁巨龙,浩浩荡荡地向着镇江府进发。
星夜兼程,急行军的速度远超预期,一路上的驿站官员早已得到消息,提前备好了快马和补给。
朱元璋不眠不休,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镇江。
他心中焦躁如焚,幽州危急的战报如同一道惊雷,在他脑海中反复炸响。
镇江府城门在望,朱元璋只觉得胯下战马的速度还是太慢。
终于,在东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大军抵达了镇江城外。
城门早已打开,守城将士列队迎接。
朱元璋顾不得寒暄,翻身下马,脚刚沾地,便有一名浑身尘土的信使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手中高举着一封染血的奏报。
空气仿佛凝固了,周围的将士们都屏住了呼吸。
朱元璋的脸色骤变,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一把夺过奏报,那鲜红的血手印触目惊心,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幽州城的危急。
他尚未打开,便转头看向身后的徐达和汤和,声音低沉而沙哑:“幽州……”
朱元璋的心脏猛地一沉,奏报上触目惊心的血手印,以及信使的狼狈模样,都预示着幽州的局势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他甚至不用打开奏报,便已猜到那上面写着什么。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着颤抖的双手,缓缓展开奏报。
昏暗的天色下,奏报上的字迹显得模糊不清,但那一个个鲜红的印记,却如同烙铁一般,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他一字一句地读着,脸色也逐渐变得铁青。
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呼啸的寒风和战马偶尔的嘶鸣声。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压抑得令人窒息。
汤和与徐达二人站在朱元璋身后,他们看到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心中也不禁升起一股不安。
“陛下……”汤和忍不住开口,却被朱元璋抬手制止了。
朱元璋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奏报,仿佛要将那薄薄的纸张盯出一个洞来。
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握着奏报的手指关节也泛起了青白色。
终于,他看完了奏报上的内容。
“砰!”
朱元璋猛地将奏报拍在案几上,发出一声巨响。
他猛地站起身,双目圆睁,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
“三十万!鞑靼竟然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对幽州城发动总攻!”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却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耳边炸响。
汤和和徐达闻言,脸色也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三十万大军,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幽州城虽然易守难攻,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恐怕也难以抵挡太久。
朱元璋来回踱步,心中的怒火如同火山喷发一般,难以抑制。
他猛地转头看向徐达和汤和,眼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徐达!”
“臣在!”徐达立刻上前一步,单膝跪地。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心中的怒火,一字一句地说道:“朕命你,即刻点齐兵马……”
朱元璋胸膛剧烈起伏,怒火几乎要将他整个人都点燃。
他紧紧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手心,仿佛要将那份奏报上的血手印牢牢记住。
他抬起头,目光如刀锋般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士,声音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终于喷薄而出。
“鞑靼!这群蛮夷,竟然还敢来犯我大明疆土!”朱元璋的咆哮声在寂静的镇江城外回荡,带着一种令人胆寒的威压,“他们难道忘了当年被我大明铁骑赶出山海关的狼狈模样了吗?他们难道忘了我大明将士用鲜血扞卫的每一寸土地了吗?!”
他怒视前方,仿佛鞑靼的铁骑就出现在眼前,他要用目光将他们撕成碎片,“他们以为集结三十万大军,就可以撼动我大明的根基吗?他们真是痴心妄想!我大明将士,绝不会允许他们再一次践踏我大明的尊严!”
朱元璋的怒吼声,如同一阵阵惊雷,震得在场所有将士心头一颤,他们从未见过皇帝如此震怒。
一股无形的压迫感笼罩着他们,让他们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只有朱元璋粗重的喘息声在回荡。
他怒视前方,眼中的火焰几乎要喷涌而出,他指着镇江城外的方向,语气如同寒冰般冷酷,“这群外族蛮夷,他们只配在苦寒之地苟延残喘,竟敢对幽州城下手,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日,朕必要让他们付出代价,让他们知道,我大明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欺凌的!”
朱元璋的怒火,化为实质的压迫感,让周围的将士都感到窒息。
他每说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震得空气都微微颤抖,他紧握的拳头,发出咯咯的声响,关节处因用力过猛而泛白。
他的脸上,怒意已经如同实质一般显现出来,眉头紧锁,眼角青筋暴起,仿佛一只即将爆发的雄狮。
朱元璋来回踱步,靴子踩在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沉重的声响。
他胸腔中的怒火,如同沸腾的岩浆,不断地冲击着他的理智。
他猛地停下脚步,攥紧的手用力一挥,将手中的奏报如同扔一块烫手的山芋一般,甩向了旁边的汤和。
动作之快,带着无尽的怒火和决绝。
朱元璋手臂一挥,带着雷霆之势,那染血的奏报如同离弦的箭矢,直奔汤和而去。
汤和吓了一跳,连忙伸手接住,那薄薄的纸张入手却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千钧之力,他甚至能感觉到奏报上残留的怒意,如同还未散去的余温,烫得他心惊。
他连忙捧在手中,不敢有丝毫怠慢。
朱元璋的怒火并未稍减,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胸中翻涌的怒涛,又猛地一把将汤和手中的奏报夺了过来,手腕一转,那奏报便如同一片飘零的落叶,再次飞向徐达。
徐达心头一凛,连忙双手接过,触手之处,血迹带来的黏腻感和微微的潮湿让他心中警铃大作,他紧紧攥着奏报,眉头紧锁,仿佛握住了一块烧红的烙铁。
四周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能听到战马不安的嘶鸣,和士兵们急促的呼吸声,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朱元璋看着面前神色凝重的两位将领,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那一声叹息,饱含着无奈、愤怒、以及深深的忧虑。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如同从喉咙深处挤出来一般,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无力感,“三十万……鞑靼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对幽州城发动了总攻……”
“什么?!”汤和失声惊呼,声音中带着明显的震惊与难以置信。
三十万大军,这可不是小数目,幽州城虽然坚固,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恐怕也难以支撑太久,他心中开始焦急起来。
徐达虽然没有说话,但他的脸色也变得无比凝重,他紧紧攥着手中的奏报,指节发白,仿佛要将那薄薄的纸张捏碎一般,他双目紧盯着奏报上的血手印,心中充满了担忧,他知道幽州城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众人的脸色都变得铁青,一股不安的气氛在空气中蔓延开来,三十万大军,如同悬在众人头顶的利剑,随时都有可能落下。
幽州城危急,大明危急,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朱元璋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他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将士,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威严:“传令,全军……”
他的话语戛然而止,如同一把悬在空中的利刃,带着无尽的悬念,在众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疑问。
接下来,他会下达什么样的命令?
众将士的命运又将如何?
一切,都还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