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眼中,震惊之色如潮水般涌动,他紧紧地攥着手中的奏报,那粗糙的纸张仿佛在掌心燃烧,传递着边境的滚滚硝烟。
三十万鞑靼大军,如同脱缰的野兽,骤然间扑向幽州,这消息,比最冷的寒冰还要刺骨。
他原本以为,鞑靼残部最多只是小打小闹,没想到他们竟然敢如此大规模进犯。
他迅速在脑海中盘算着,从这里到幽州,快马加鞭也要数日,这几日,足够发生太多的变故。
幽州城,那座扼守北方咽喉的雄关,此刻却像风雨飘摇中的孤舟,随时可能倾覆。
朱元璋的眉宇间布满了阴云,他缓缓放下手中的奏报,目光如炬,扫视着殿内的众将。
幽州城内,只有三万兵马,其中还有不少老弱病残。
面对鞑靼三十万铁骑的冲击,如同以卵击石,胜算渺茫。
他能想象到幽州守军面对敌军如潮水般的攻势,该是如何的绝望。
他紧咬牙关,一股无名的怒火在胸中燃烧,他恨不得立刻飞到幽州,亲自指挥作战。
“幽州……”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得像是在喉咙里滚动,“朕的幽州……”
他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幽州城墙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厮杀声震天动地。
他能感受到城内百姓的恐慌,感受到守城将士的悲壮。
那三万将士,都是大明的好儿郎,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却要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
他猛然睁开眼睛,眼中的怒火几乎要喷涌而出,“传令……”他的声音如同从地狱深处传来,带着一种压抑的愤怒,“立刻……”
朱元璋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掐入了掌心,疼痛让他稍微清醒了一些,他张开嘴,却一时说不出下一句话,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粗重的喘息声,也能感受到周身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令人窒息。
“陛下……”徐达向前一步,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安。
朱元璋没有回答,只是将视线投向远方,仿佛要透过层层宫墙,看到那遥远的幽州城。
他缓缓的说道:“朕需要……”
他担忧幽州城若被攻破,鞑靼凶狠,百姓将无活路。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朱元璋仿佛置身于凛冬的冰窟。
他眼前浮现出幽州城破后的惨状:熊熊烈火吞噬着房屋,哭喊声、哀嚎声交织成一片,鞑靼铁骑肆意践踏着一切,曾经繁华的街道变成人间炼狱。
百姓们惊恐的眼神,无助的呼喊,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如同梦魇一般纠缠着他。
他感到一阵窒息,胸口像压了一块巨石,沉重得让他喘不过气。
他想到鞑靼被拒山海关外十五年,一旦破城可能屠城。
十五年的屈辱和仇恨,足以让这些野蛮的侵略者化身为嗜血的恶魔。
他仿佛看到鞑靼士兵狰狞的面孔,听到他们残忍的笑声,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
他仿佛置身于幽州城头,亲眼目睹着城破的那一刻,绝望的守军,无助的百姓,在鞑靼铁骑的屠刀下变成一具具冰冷的尸体。
他感到一阵恶心,胃里翻江倒海,几乎要呕吐出来。
他意识到遭殃的不仅是幽州城百姓,若鞑靼进入山海关,中原大地将受威胁。
山海关,是大明抵御外敌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他仿佛看到鞑靼铁骑踏破山海关,长驱直入,烧杀抢掠,中原大地生灵涂炭。
他仿佛听到无数百姓的哭喊声、哀嚎声,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震耳欲聋。
他感到一阵无力,仿佛整个大明王朝都压在了他的肩上,让他快要窒息。
“幽州……山海关……”朱元璋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如同枯枝摩擦,“大明……”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恐惧和愤怒,开始思考应对之策。
他眉头紧锁,如同两条盘踞的虬龙,眼中的焦虑之色挥之不去。
幽州危急,必须尽快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他脑海中飞速地计算着兵力调度,眼神专注,仿佛要看穿眼前的虚空。
京师的禁军虽多,但抽调过多,则京师空虚,同样危机重重。
周边诸地,也各有驻军,但路途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一下一下,如同擂鼓般,敲击着他的心房,也敲击着大明的命运。
他回忆着周边可调用的兵力,表情严肃,如同凝固的岩石。
山东都司、河南都司、山西都司……
一个个地名在他脑海中闪过,每一个地名都代表着一支军队,也代表着一种可能。
他闭上眼睛,努力地回忆着每一支军队的兵力、装备、将领,以及他们与幽州的距离。
时间紧迫,他必须做出最优的选择,哪怕这个选择充满了风险。
“山东都司,五万兵马,距离幽州最近,但战斗力相对较弱……”他低声自语,手指的敲击声也随之加快,“河南都司,兵力雄厚,但路途遥远,鞭长莫及……”
他的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在广阔的疆域上驰骋,寻找着那唯一的生机。
他仿佛置身于巨大的沙盘之上,调兵遣将,运筹帷幄。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分析着每一个可能的方案,以及每一个方案可能带来的后果。
突然,他的手指停了下来,敲击声戛然而止。
他猛地睁开眼睛,“或许……”他低语一声,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或许还有另一个办法……”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墙上悬挂的地图上,手指沿着蜿蜒的山脉和奔腾的河流缓缓移动,最终停留在幽州城那小小的红色标记上。
他心中燃起一丝微弱的期待,能否找到一个方法,哪怕只是延缓鞑靼的进攻速度,为幽州城的坚守争取宝贵的时间?
然而,这份期待很快就被更深的懊恼所取代。
他紧咬牙关,用力捶打着桌面,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
从京城到幽州,即使快马加鞭,也需要数日时间。
这数日,对幽州城来说,便是生死攸关的煎熬。
他恨自己为何不在幽州,恨自己为何不能立刻出现在城头,与将士们并肩作战,与百姓们同生共死!
懊恼的情绪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紧张和压抑的思考。
他必须找到一个解围的方法,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妙计。
殿内寂静无声,只有朱元璋急促的呼吸声和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的敲击声,一下一下,如同重锤敲击着众人的心脏。
他紧盯着地图,目光如炬,仿佛要将地图烧穿。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幽州城的地形地貌、城防工事、兵力部署,以及鞑靼军队的进攻路线、兵种配置、将领特点。
他将这些信息反复推演,试图找到敌人的弱点,以及自己可以利用的优势。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殿内的气氛越来越凝重,压抑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朱元璋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的手指也因为用力过度而微微颤抖。
他感到自己的肩上扛着一座大山,压得他快要窒息。
突然,他抬起头,目光锁定在站在一旁的二虎身上。
“二虎,”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立刻派人前往幽州城,传朕口谕……”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告诉守城的将士,务必坚守城池,援军……即将抵达!”
“遵旨!”二虎领命而去,脚步匆匆,消失在殿门外。
朱元璋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低声自语:“幽州,一定要撑住……”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深深地吸了一口冰冷的夜风。
远处,传来一声凄厉的号角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朱元璋的心猛地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笼罩着他……
“陛下……”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