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娘也着实有意思,平日里处处打压她便也罢了,就连这新年的衣物首饰都要动手脚。
柳锦棠把衣物扔回箱子之中:“若是追究,恐怕遭殃的只能是无辜之人。”
没有她娘的授意,负责此事的下人如何敢偷偷减她的份例。
她娘既然能做这事,定是把自己摘了出去的,做的这般隐蔽,也是花费了心思。
她若捅了出去,她娘大可以说是下人疏忽,毕竟衣物虽薄,可也是实打实的棉花,首饰等物虽少,也是正儿八经的金银。
偌大一个沈府,她不可能事事俱到。
借口理由太多,她娘有千百种法子能推脱责任,再不济推一个下人出来顶罪。
她娘如今怀了沈家子嗣,沈老爷如何气她也是暂时的,待她娘一哭,指不定还会心疼她娘治理后宅辛苦。
说她不懂事,一点小事大动干戈。
但若是让她咽了这口气是万万不能的。
“我可助你。”沈淮旭出声。
柳锦棠眸中光色一闪:“那就劳烦大哥哥帮我取些东西来。”
沈淮旭瞧着少女脸上狡黠笑意,已是明了她想做什么。
“胆子不小,敢叫我去偷东西?”
柳锦棠小狐狸般眸子一眯,笑的叫人没有招架之力。
“这怎么能叫偷呢,我是拿回本就属于我的东西,缺少的东西可都是银子,拿不了银子还不能拿她两根簪子吗。”
“拿来你可敢示人?”沈淮旭问。
柳锦棠往沈淮旭身旁凑了凑,笑意更明媚了:“那不是有大哥哥嘛,帮我把簪子处理了,得来的银子你我二人对半分,如何。”
知这小戏精还是个小财迷,小狐狸般的性子,思考之事果然也是稀奇古怪的。
权衡利弊之后得来如此一个馊主意。
这天下,也唯有她敢让他去做这偷鸡摸狗之事,要他说,不如直接挑明了把事情摆上明面,沈氏既敢做这第一次,就会做第二次。
一次让其长记性,往后再不敢耍这等小心思。
少女一双美眸带着期盼的望着他,里边不是对惩治沈氏的渴望,而是对有银子赚的欣喜。
“当真考虑好了?”
柳锦棠点头:“自然,父亲不喜我,我若仗着大哥哥的庇护找我娘的事,只会适得其反,反正那些东西除却少了分量,也是实打实的东西,她克扣本该属于我的东西,那我就拿回来。”
柳锦棠看向文润:“文管事,你且帮我算算,我娘克扣了我多少东西,算成银两的话有多少,我不多拿她一个铜子。”
文润点头,取来算盘噼里啪啦一顿敲打,最后得出结果。
“以属下保守估计,有二百两。”
上日佳节一年一期,不仅是沈府,盛京众世家都颇为上心。
府中各院主子的衣物首饰等都要大换,置办的皆是好物,沈家这等簪缨世家更是注重。
沈老爷不喜柳锦棠,可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克扣她。
沈氏给沈家众人置办年关之物用的都是沈家的银子,有多少主子,置办多少东西,取多少银两,都有账目可查。
柳锦棠听文润说克扣了她二百两之时还有些惊骇,觉得少的那些东西应当不值二百两。
可当东阳取来账目时,柳锦棠在账目上看见彩荷院一栏后写着八百两,她顿时知晓,文润算的这二百两还是保守了。
这三瓜两枣值六百两?
当然,她不是贪心的人儿,说二百两就二百两,她只要二百两的东西就行。
是夜,两道黑影自房梁悄然落下,从妆奁之上取走了几样成色不错的簪子首饰,又自箱子之中取走了两匹锦缎。
当黑影做完一切消失在屋中后,榻上人与榻下守夜的丫鬟都未发现异常,甚至连翻身都不曾有。
第二日,当柳锦棠捧着鸡汤去到青灯居时,沈淮旭正练完剑,寒天露重之下,他竟然只穿了一件薄薄的玄色锦袍。
柳锦棠看的牙关打颤,毕竟她穿的如此厚还觉寒风刺骨,对方穿这么一点,当真不冷?
见到柳锦棠,北云东阳抱拳见礼,然后识趣的退了下去。
柳锦棠跟在沈淮旭屁股后,屁颠颠的进了屋子。
“大哥哥,你出汗了,我有帕子,借你擦擦。”
柳锦棠殷勤的把鸡汤放下,掏出自个的帕子准备给沈淮旭擦汗。
沈淮旭正要伸手接过,只听少女轻呼一声,帕子从他指尖溜过,掠过一阵馨香。
少女已经提着帕子噔噔噔跑向了书案。
看着空空指尖,沈淮旭皱了皱眉,冷嗤一声,自己掏了帕子擦汗。
“这是我娘的物件?”
看着桌案上摆放的几件首饰与锦缎,柳锦棠只想对沈淮旭竖个大拇指,这办事效率,太高了。
沈淮旭走上前来,瞧了眼那桌案上的东西:“不是什么好东西,也就值二百两了。”
“真的?”哪知柳锦棠却是格外激动:“二百两正好,不多不少。”
“多些不好?”沈淮旭耐人寻味的看向柳锦棠:“不是缺银子?”
“是缺银子,可我求大哥哥帮我取得这些物件的本意只是为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娘克扣我二百两份例,我取她价值二百两的物件,算扯平了,若多拿了,心术便不正了,那可不行。”
倒是个有原则的小东西。
沈淮旭嘴角勾起,对她的回答尚且满意。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此事虽有不妥之处,可也事出有因,算不得偷窃。
\"只愿我娘能有所顿悟。\"柳锦棠拿过簪子轻声说道。
沈淮旭冷笑:“怕是难。”
沈氏丢的几样首饰都是她平日里喜欢佩戴之物。
这突然不见了,她自是一眼就发现了。
所以整整一日,沈家之内都未消停。
家中进了贼,偷的还是沈家夫人的物件,这件事是大事。
手脚不干净之人,留在家中就是祸患,沈老夫人也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当沈氏大肆盘查之时,沈老夫人并未阻止,只道关起门来,管好下人的嘴,莫要把事情传出去,丢了沈家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