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我敬你一杯。”。
晚上研究所食堂,今天食堂晚饭很丰富,八荤八素,每一桌子还都摆放着白酒。
算是这一次的庆功宴。
和旁边的人碰了碰酒杯,李枭喝了一小口,就和众人又聊了起来。
饭桌上的气氛也很热烈,人们天南地北的聊着,李枭也算是长了不少见识,特别是一些岁数大的,从民国时期走过来的人。
讲起了他们求学、游行、抗议的事情,更是让李枭听的津津有。
特别是一些名人的感情纠葛,像是赵清阁写的名叫《落叶无限愁》的小说,里面的内容就是在映射她和老舍的感情。
最后两人也是“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还有像是赵丹与周璇的排位之争,白光与红枫的翻脸,顾维钧的四任婚姻,而这四段婚姻,还被他认为是“主命、主贵、主富、主爱”。
这就让李枭感觉有些离谱了。
他前世虽然也对民国的一些人和事感兴趣,但看到最多的还是各种战争的分析总结。
像是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等等!
他感觉后事有一句话说的很对,胜仗或许不会永远被记住,但败仗永远会被记住,这就像是上学时候的错题本一样。
会的都会被忽略,但是失败的一定会被牢记,更会重点的关注。
但像是这些名人的八卦,他是真没关注过,如今这么一听,忽然给了他一种离大谱的感觉。
有的八卦甚至都让他有些不敢相信,主要是太离谱了,让他有些难以理解当事人是怎么想的,做出那些事,说出那些话。
聊着聊着,众人的话题又回到了计算机身上。
“李工,你认为将来计算机还能不能更快。”,有一个戴着眼镜,三十多岁的男子好奇的问道。
“这个是当然的,不过晶体管计算机终究会有上限,以现在晶体管的技术,我估计最多只能到达每秒数十万次,至于想要再快,最多也就二十万、三十万次,这差不多也就是极限了,想要突破百万次几乎不可能。”。
“那之后呢?”。
“之后可能就要换代了,就像是电子管计算机到晶体管计算机一样,之后计算机想要发展,那就只能换代。”。
“李工,就是你上一次说的那个集成电路吗?”。
李枭点了点头,刚教学的时候他和众人说过一下,只不过当时众人对计算机了解的不多,他也就没细说,只讲了一个大概,想了想他道:“对,就是集成电路,我认为下一代很可能是集成电路计算机。”。
这个时候一个人站了起来道:“李工上一次你说过集成电路后,让我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做杰弗里?杜默,他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那就是把电子元件集成在一个单片半导体晶体中,这就是你说的集成电路吧?”。
闻言这倒是让李枭没想到,他没想到竟然还有人知道,也就点了点头:“对,这就是集成电路,大家想想,第一代计算机有多大?多重?”。
听到询问,立刻就有人回答道:“30吨,占地170 平方米。”。
“那么现在的晶体管计算机呢!可以说体积、重量都缩小了数倍,那么大家再想想如果我们把数实数百个晶体管,集中在一块这么大小的物体上呢?计算机的体积又能缩小多少?”。
说着李枭手还比划了一下,比画了一个巴掌的大小后又道:“这不仅是体积的缩小,在体积缩小的同时,也能让它包含更多的元件,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更复杂的逻辑功能和更高效的运算电路,这一点大家应该都知道。”。
闻言众人都点了点头,立刻就明白了李枭的意思,晶体管计算机是由分立的晶体管通过布线连接而成,因为电路的复杂以及体积限制,这必然会影响到运算的速度。
但换成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更集中的集成电路就不一样了。
此外集成电路里面的元件之间的连线非常短,这样也会大大减小信号的延迟,提升整体的运行效率。
晶体管计算机就不同了,因为元件之间的连线较长,这样一来就会花费很多时间进行信号传输,必然会限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之前众人或许还不清楚,但清楚了解晶体管计算机的构造后,这个道理不难想清楚。
见到众人都点头,李枭也就道:“所以说,集成电路计算机,必定是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只要第一块集成电路被研究出来,那么就将是计算机的又一次变革,所以大家一起努力吧。”。
说着李枭就举起了手中的酒杯。
见此其他人也都举起了酒杯道:“一起努力。”。
李枭这可不是瞎说,1958年在第一块集成电路被研究成功后,立刻就有人认识到了这又将会是一场变革。
就开始有人尝试,制造出集成电路计算机,不过因为当时技术问题,计算机大多都是半集成电路计算机和晶体管计算机。
但就算这样也让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从几十万每秒提升到了百万次每秒。
而在1964年当m帝的Ibm公司,研究出全球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后,这也标志着正式进入了第三代电子计算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