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苏静怀只知道老师对于儿子的教养很是严格,今日从兰儿这个外孙身上才看出来,老师对于女儿的教养不差儿子半分。
不愧是老师啊,不但他自己学问钻研地非常精深,而且还不忘抽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良好的家风,连同子女的教育也都抓得很是严格,家里各个晚辈都是从小就诵读诗书。
果然这样才是真正的诗书传家啊。
子女优秀,家风甚好,连着自己的思想也能够流传有序,真的是让很多人望尘莫及的程度。
很多大儒经常自己优秀非常,但是子孙逊色不已,导致家族逐渐没落,那些璀璨的思想和学说也慢慢消失在尘埃里。
但是老师这种就很少有类似的困境。
他不只是看重儿子,而是把儿女一样的看待,甚至不吝啬于把自己的东西传给外面收的弟子,这些足以保证日后的传承了。
而且不同于现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俗风气,老师的这种男女平等的教养方式,可能才是真正的智者所为。
苏静怀收拾完东西,回到贾府安排的住所,就发现伺候自己的青鱼等在门外,“这是怎么了?叫你专门在这里等我。”
青鱼给他打着门帘,“先生,您去授课的时候,贾府送来了两份儿礼物,分别是他们府上大老爷和二老爷送来的。”
苏静怀看着两份儿皆是价值不菲的礼品,就问他,“他们两边儿可都是怎么说的?”
学生的祖父乃是二老爷,他送礼是正常的。
那个大老爷究竟是为着什么送的呢?
青鱼:“两边儿的说辞差不多,都是说:劳烦您对孙儿多多教导这些。”
苏静怀低声笑了一下,“倒是有些意思了。”
自己这位学生这么讨喜呢?让他们府上的两位老爷都这样的视如己出?
其实贾赦那边儿倒是容易理解,他一直怀着贼心,想要把老二的孙子抢过来占为己有。
哪怕族谱上没有办法改变,那也要把兰儿养得跟自己亲才好,所以命人准备了这么一份子厚礼。
就盼着先生看在礼物的份儿上,把全身本事都教给自己的孙儿呢。
这是来自贾赦那边儿的想法。
而贾政那边儿呢,自打他知道先生是李祭酒找来的之后,对于此人就没有了任何的兴趣,也不想派人费劲地去打听他的生平。
甚至连考察其专业水平的想法都没有,就直接安排苏静怀过来教学了。
毕竟其出身国子监,还是李祭酒选的,哪怕不讨喜,但是水平应该没的说。
所以他只让王夫人准备了份礼物,就完全抛之于脑后了。
而王夫人那边儿,因为近来跟宝玉相处的时间多了,倒是真的被唤起了慈母心肠,心里不自觉地开始倚重宝玉。
觉得这可是自己怀胎十月生下来的骨肉啊,跟自己才是真的血脉相连。
哪怕被老太太养大,他心里肯定还是跟自己最亲的。
所以倒还真的如贾母所料,对待宝玉一天比一天的好。
这次给宝玉准备的拜师礼就是如此,生怕先生哪里会有不满,全都准备的上上好的礼品。
而给兰儿准备的,就没有宝玉的那样好了,到底是次了一等。
虽然也能看得过眼,但是放在贾赦那份儿旁边,还是能够轻易地比较出个高下来的。
也就苏静怀来府里的时间短,不知道其中究竟,不然早就写信去跟李父告状了。
哪里有亲祖父准备的东西比别人还要差的?
这真的不是在薄待兰儿吗?
不过也就幸好苏静怀不懂,只以为是亲祖父看重,隔房的祖父也很看重,这才没有告诉李父知道。
不然又会是一场官司要打。
再说李纨那边儿,她对于两位老爷送的什么礼物倒还真的不知道。
毕竟那里是外院儿,她以前很少让人打听外院的消息。
今日她在自家坐立不安的等了许久,就怕兰儿在上学的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
毕竟以前自己教他的时候,是在自家院里,环境熟悉不说,人还熟悉,课程又短。
现在突然让他去外面上课,李纨就怕他会不适应,再受了什么刺激。
所以她老早就等在二门处,就想知道兰儿上学的情况怎么样。
见到他的那一刻,李纨吊了好久的心终于放到肚子里了。
他表情这么轻松,应该是没有觉得不舒服,那就可以了,也不要求太多。
兰儿一看见亲娘,就小跑着往这边儿赶,李纨忙喊:“慢点儿,小心脚下。”
然后蹲下等了一会儿,才抱住冲进自己怀里的胖儿子。
李纨亲昵地蹭了蹭他的脸,“今天可还好?你喜欢这个先生吗?”
兰儿点点头,“娘,我喜欢先生的,先生也喜欢我,你看他还送我见面礼了呢。”
说着把放在荷包里的玉佩拿出来给亲娘看了看,表示自己真的过得很好,她放心就是。
李纨也明白儿子的话,见周围没外人,便笑着亲他一口,“兰儿真棒,才第一天就能得到先生的喜欢,还让他主动送玉佩给你,看来先生也觉得兰儿很优秀的。”
一番话,把兰儿夸得咯咯笑,小胸膛也挺得高高的。
终于亲热够了,母子两个拉着手开始往家走,路上兰儿还一直给李纨讲述自己上课时候的事情。
讲得那叫一个详细啊,要不是他专心听课了,没观察到其他的东西,不然估计连屋里有几只蚂蚁都得给说上一句。
李纨也没阻止他,还一直给当着捧哏,时不时给些反应,让兰儿讲得更加有了兴致。
反正母子俩聊得眉开眼笑,留下了一路的欢声笑语。
等到坐在自家炕上之后,桌子上是李纨早就安排好了的点心和饮品。
她怕兰儿饿,给他准备的双皮奶,没想到他说了一路倒是渴的不行。
于是赶紧端起自己的玫瑰水放在兰儿嘴边,“来,赶紧喝几口解解渴。”
见兰儿一气喝了小半碗,李纨立马把碗撤走,“渴也别一下子喝太多。”
“去吃你的牛奶子吧,那个也解渴又饱腹的。”
“娘,我先生知道的可多了,他给我讲着书的时候,每一句都能说出好多好多的故事出来。”
“那这样听故事有趣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