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贵穿着他那身单薄的衣裳、高耸的头发回到县城时,所有人都远远避开,又忍不住向他望去。
他还丝毫没有察觉,将自己的货放好后,这才和永富一起拿着东西到了张家湾。
家玉正好放学,听到舅舅们的声音跑过来,见到永贵夸张的头发时,她大喊了一声:“三舅,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怎么样,三舅酷不酷,这可是现在最流行的发型,看舅舅这蛤蟆镜,好看吗?”
“好看,三舅好酷啊。”
见到识货的外甥女,永贵哈哈大笑起来。
李秀兰见到他这夸张的发型,也不由得扶额,这发型是真不适合他,不过他高兴就好。
“我的妈呀,这还是永贵吗,我还以为是什么客人来了,吓我一跳。”奶奶走过来打量着永贵这一身打扮,夸张地说着。
“奶奶,现成城里人都流行这种发型,就连有些老太太也去烫了,改天我带你去市里烫一个。”
“我可不去,这看着怪模怪样的,我们老了不适合,你们年轻人喜欢就好。”
永贵这发型,惹得村里的小孩都跑过来看他,一下子成了孩子王,等吃过了饭,他才给李秀兰说了大头他们最近发生的事情。
“做生意向来是这样,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只要不走歪路,随他们去吧,好在还有大头愿意给我们继续卖货。”
李秀兰当初就看出来他们并不是一条心,心思不一样,总会有分道扬镳的一天,只不过她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姐,我不想待在家里了,现在家里不差我,继续待着赚的钱也不会变多,我想出来闯闯,想听听你的建议,你觉得我适合做什么?”
永富见他们情绪有些低落,就转移了注意力。
“永富,你有想过做什么吗?”
“我也不知道,我看永贵在卖东西,你们也在卖东西,我也有卖东西的经验,要不要试试也去县里卖点什么,但是我又没想好,而且我其实想学一门技术,就是不知道学什么。”
“学技术,那要是学开车你学吗?”现在各地都开始在修路,而且司机在这个年代是个抢手的行业,她们拿货送货,每次都要受限于运输这方面,所以她早就打算以后买货车,有自己的运输车队。
“学车?这可太好了,我早就想学车了,不过我们没有熟悉的司机,听说要是专门去学,要交几千块的学费,我们家现在也掏不起。”
永富听到她提起学车这件事,立刻来了兴趣,每次看到那些拉货的大车,他都羡慕不已,可是自己一直没有机会学。
“我也听说学车可不仅仅是学开车,还要学会如何修车,不过这事交给我,我找人带你,以后你学会了,可以先去别处给人开车,等以后我也买一辆货车,你就给我们送货怎么样?”
“姐,我学,我保证一定好好学,早点学出来,要是花多少钱你跟我说,我想想办法。”
没有哪个男孩子不爱车的,他立刻保证着。
“太好了,二哥,你以后学会了就教教我,我也想学开车。”永贵听到这么安排,也替二哥高兴。
两人离开时,李秀兰让永富把菜种给蕙兰姐送去,连带的还有两人在省城书店淘来的一些新型种植方法以及塑料薄膜。
薄膜种菜这事永贵他们打听了没有听到什么消息,不过李秀兰这段时间去市里买了不少报纸,见到其中一个报纸上报道过关于薄膜种菜的设想,她把那份报纸剪下来,也装在一起让永富送过去。
李秀兰想着让永富学车的事,就找到了矿场的熟人夏师傅,他当初就是从省里的医院接他们回来的那位,请他帮忙介绍一个师傅教永富学车。
夏师傅听说是李秀兰的弟弟想学车,他儿子当初就是跟着他学会了开车,现在在市里的运输队开货车,但是一般送货司机不会单独一个人走,而是两个人可以轮流开车,还能防着遇到路霸。
这个时候的路况可不好,有时候会走一些小道,而货车司机要么就是帮厂子送货,要么就是接私人单,车上也有好货,容易遇到一些想要抢劫的路霸。
有的路霸会在路上故意放石头、钉子或者是趁着司机休息的时候钻空子偷汽油,要么是直接拦路要钱,一个人照应不过来。
“李厂长,我儿子就在运输队开货车,正好他们人手不够,你弟弟去也能多个帮手,这路上的情况你们应该经常出门也听说过,多一个人多一个人手,你让他来就是,保管让他尽快学会。
至于学费就别给了,咱们这层交情,哪里还要给学费,我回去给我儿子说一声,改天你领着他过来,一定给你教出来。”
夏师傅不要学费,李秀兰坚持要给都不收。
“这可太好了,真是麻烦你了,还有他需要买什么书,您给指点指点,我提前给他准备好,也不让小夏师傅多费功夫。”
她将永富喊来,给了他一些钱,让他时不时给师傅们买几包烟抽抽,平时跟着学车也要机灵些。
永富听说姐姐这么快就定下学车的事,高兴得不行,打听了师傅抽的什么烟后,赶紧去买了两条,又单独买了几包,还买了两瓶酒。
李秀兰带着他去了夏师傅家,两人提着水果、糖和点心上门,又送了不少自家做的货,夏师傅和他的妻子都笑盈盈地将两人迎进来。
小夏师傅也开完车回到家,他看起来有二十多岁,但是却显得很成熟,永富进门就开始散烟,虽然年轻,但是做事情也不是毛毛躁躁的那种。
见到永富竟然带着两条烟、两瓶酒上门,也更加客气了,保证自己一定让永富早点学会开车。
第二天一早,永富就跟着小夏师傅在家里先摸摸车,简单地认识一下车的结构和了解方向盘、离合器、刹车、油门、手刹等等。
接下来,永富就要跟着小夏师傅一起出门了,用夏师傅的话来说,说一百遍书上教的,都不如亲自看看车是怎么开的,路上遇到毛病怎么修理来得快。
永富也很认真努力,拿到两本厚厚的书本后,只要是空余时间,就抓紧学习,将今天师傅给自己说的东西和书上的一一对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