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算起来,又到了岁暮冬临的时节,卫将军此番,想必也该踏上归程了吧?”叶祈安轻轻搅动着手中的玉匙,袅袅升腾的白雾,飘起的白雾氤氲了他的眉眼。
一旁正专注批注的江载舟,指尖忽然凝滞了一瞬,他正在案前誊抄《贞观政要》,闻得此言,狼毫在“水能载舟”四字上顿出墨点。
他神色未变,不动声色地换过一页宣纸,缓缓抬眸,目光平静而沉稳,轻声说道:“陛下安心,卫将军三日前已踏过玉门关,想必不日便能归来。”
暖炉偶尔传来噼啪响声,门外传来太监夹杂着寒意的禀报:“皇上,沈尚书求见…”
“宣。”叶祈安轻轻搁下手中瓷碗,他原本恹恹的倦意,此刻已消散了大半。
这段日子,能如此肆无忌惮见到叶祈安本人的,也只有沈砚辞了。
叶祈安的眼尾扫向正在收拾奏折的江载舟,后者一袭竹青官服衬得眉目清隽,闻言也只是动作微顿,垂眸将案头沈砚辞的绿头签子理得纹丝不乱。
这段时日他虽替叶祈安批朱,却将涉及吏治的折子碰也不碰,尤其是沈砚辞范围内的事,像是避着朱砂里的毒。
“臣前去教导小殿下的功课。”
沈砚辞踏着入内殿时候,玄色衣袍上还沾着点风雪,江载舟自觉的退下,两人之间视线交锋一瞬,而后又微错开。
沈砚辞眼神凌厉的上下打量着江载舟,对方颌首,任由他肆意的目光。
他知道江载舟以教导安王的名义几乎宿在宫中,却没想到对方与帝王如此亲近。
竹青袍摆与沈砚辞玄色衣角交错,仿佛黑白二色在宣纸上晕开界限。
叶祈安眉头微蹙,想要喊住江载舟:“江——”,却只见那人头也不回的步入西偏殿去了。
待人离去,沈砚辞也敛下心神,逐字汇报起来,不过他也留了几分心思,言语中有试探般的提到了江家最近的动作…
沈砚辞也是个顶顶聪明的人,叶祈安几乎没有正面回答,但几句话下来,他已经明白帝王心里的态度…
是因为那人吗…沈砚辞顺着叶祈安的目光望去,只见西窗下摆着张青玉案,案头松烟墨香未散,恍若那人还在此研墨。
“沈卿?”难的见他走神,叶祈安竟然还觉得有几分稀奇之感。
“臣失言…”沈砚辞迅速反应过来,惊觉自己言辞不当。
“不必,”叶祈安挥了挥手免去他行礼,只当他这几日过于劳累,“莫要勉强自己…还是爱惜身体为重。”
沈砚辞的舌尖轻咬,眼眶有些发热:“…是。”
书房里又交谈起了别的事物。
-
距京五百里外的官道上,冷风吹的战袍猎猎。
“将军!实在是没有办法再跑了!”副将曹立跟在卫惊风身后,有些苦不堪言。
往年他们都是拖到了不得不的时候才踏上回京的路途的。
但今年不仅他们早了半个月出发,甚至从他们从来不苟言笑的将军身上透出股急切的意味。
“就地扎营!”卫惊风勒住缰绳,翻身下马,玄铁手套砸在拴马石上,甲胄撞出金石之音。
他一声令下,将士们动作利落如鹰隼,顷刻间篝火便舔破了暮色。
将士们在篝火旁喝酒划拳,满心欢喜期待着今年的年节,这一年边疆军饷足了三成,也终于吃上了带油水的饭菜,风调雨顺,边境罕见的安定。
而卫惊风却望着篝火出神,火星噼啪炸响,几分暖意,像极了那人明亮而坚定的眸子。
曾经那些并不是为了哄骗他而随口许下的承诺,叶祈安真的有在实行。
他说,他要将士们不再打不必要的仗,于是叶祈安强国、富民,世事总有千难万难,一步一步迈。
“将军,喝口酒暖暖?”曹立副将递来酒囊。
一向不怎么沾酒的卫惊风竟然意外的接过,仰头灌下一口,烈酒入喉,倒真驱散了些暖意。
曹立叹了口气,但他心里亦是理解的,这一年他们士兵的待遇好上了不少,而且记挂着京城里的时霁。
尤其是时霁给他寄来的信件,寥寥几字,但每一件事都足以惊心动魄。
到后面,那大殿上见血、软禁高太后、京城变革的传闻陆陆续续的传到了边疆。
将军他怕也是怀的同样的挂念之情。
卫惊风确实在担忧这些,但又不只是这些;与那些改革相比,他更关注的是那位连夜入宫的宗室子弟。
他的身体状况究竟是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才要如此急迫的选定继承者…
而且,这一连串的动作太大了…虽然势头很盛,但未必没有留下隐患。
-
宫中明月高悬。
江载舟将手中的书卷成一团,点在了小安王的额头上,他望着案头歪七扭八的簪花小楷,终是无奈地将书卷成筒,轻轻点在安王额间颇有些无奈。
\"殿下。\"
半大点的团子正蜷在狐裘里打盹,鼻尖还沾着墨渍,被这一戳惊得瞌睡虫四散。
他赶紧将手中的笔握起,一双大眼睛眨巴眨巴望着他,企图蒙混过关。
江载舟垂眸望着他,有些愣神,烛光将他的影子投在书案上,恍若竹简里走出的青衫御史。
其实当初过继人选如过江之鲫,偏生小安王生着双桃花眼,水汪汪的,活脱脱是叶祈安幼时的翻版。此刻那双眸子正蓄着两包泪,眼巴巴望着江载舟:\"先生!\"
江载舟捏着他歪扭的字帖,几乎有些被气的笑出声…
小团子却突然眼睛一亮,嘭的一声站起来,手中的笔也不要了,往叶祈安的怀里奔去要抱,奶声奶气地喊:\"皇叔!\"
他揪着叶祈安的衣袍一角,指了指江载舟,小嘴一撅,大有要告状的意思。
于是被他揪住的叶祈安也只能揉揉小团子发顶,无奈望向江载舟:\"载舟……\"尾音拖得微长,眼底满是纵容,\"他还小呢。\"
江载舟看着这一大一小这两双相似的眸子,也只得败下阵来,语气中透着无奈和妥协:“下不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