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晓萱匆匆赶到镇远侯府,只见府中上下一片哀戚。镇远侯夫人面色苍白,眼神中满是担忧与绝望,瘫坐在椅子上,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其他下人则慌乱地来来往往,却又都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主家。
墨晓萱快步走到镇远侯夫人身边,轻声说道:“夫人,您别太伤心,宇轩公子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平安归来的。”说着,她蹲下身子,握住镇远侯夫人的手,试图给予她一些力量。
镇远侯夫人看着墨晓萱,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与无奈:“墨姑娘,你有心了。可如今前线战事不明,轩儿生死未卜,这让我如何能不担忧。”
墨晓萱咬了咬嘴唇,坚定地说:“夫人,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我们要相信宇轩公子,同时也要为他做好后方的支持。或许我们可以派人去前线打探消息,也好心中有数。”
镇远侯夫人听了墨晓萱的话,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她连忙点头:“墨姑娘说得对,是我慌乱了。我这就派人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墨晓萱几乎住在了镇远侯府,她陪着镇远侯夫人一起等待前方的消息,同时协助打理府中事务,安抚下人的情绪。她的沉稳与冷静,让镇远侯府在这混乱的局势中逐渐恢复了些许秩序。
然而,京城中的局势并未因镇远侯府的悲伤而停下脚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蠢蠢欲动,试图在镇远侯府面临困境时,谋取自身的利益。
朝堂上,镇远侯因儿子失踪,又忙于应对前线战事,难免在一些事务上有所疏忽。政敌们趁机发难,弹劾镇远侯在军事部署上的一些失误,企图削弱镇远侯的势力。
而在京城的社交圈中,也传出了一些不利于镇远侯府的流言蜚语。有人说镇远侯府此次怕是要失势了,叶宇轩这一去恐怕凶多吉少。这些流言让原本与镇远侯府交好的一些家族,也开始动摇,逐渐减少了与侯府的往来。
墨晓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变化,她深知此时的镇远侯府如同风雨中的孤舟,稍有不慎便会被风浪淹没。她决定挺身而出,帮助镇远侯府度过这个难关。
墨晓萱利用自己在京城积累的人脉,先是拜访了一些中立的官员,向他们说明镇远侯府的情况,希望他们不要轻信谣言,在朝堂上能为镇远侯说几句公道话。这些官员们看到墨晓萱一个女子都能如此深明大义,为镇远侯府奔走,心中不禁对她多了几分敬佩,纷纷表示会酌情考虑。
接着,墨晓萱又在京城的贵妇圈中展开行动。她举办了一场小型的茶会,邀请了一些平日里与镇远侯府关系不错的夫人小姐们。在茶会上,墨晓萱真诚地讲述了叶宇轩的英勇事迹,以及镇远侯府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希望大家不要被流言误导。
“各位夫人小姐,宇轩公子此次出征,是为了保家卫国,他的勇气和担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如今他身处险境,我们怎能在背后说三道四,落井下石呢?”墨晓萱言辞恳切地说道。
这些夫人小姐们听了墨晓萱的话,心中都有所触动。原本摇摆不定的态度也逐渐坚定起来,表示会继续支持镇远侯府。
就在墨晓萱努力为镇远侯府周旋时,前线终于传来了消息。叶宇轩在那场埋伏中,虽然身负重伤,但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武艺,带领残部突出重围,现已被送往附近的军营疗伤。
这个消息让镇远侯府上下一片欢腾,镇远侯夫人更是喜极而泣。她拉着墨晓萱的手,感激地说:“墨姑娘,这次多亏了你。若不是你在一旁支持,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墨晓萱微笑着说:“夫人言重了,宇轩公子对我情深义重,镇远侯府待我也如同亲人,我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然而,墨晓萱还来不及松一口气,就发现京城中的局势依旧复杂。
镇远侯的政敌们并不会因为叶宇轩的平安归来而善罢甘休,他们必定还会想出其他办法来对付镇远侯府。
而墨晓萱,也将面临着更多未知的挑战。
叶宇轩受伤归来的消息虽然给镇远侯府带来了短暂的喜悦,但墨晓萱心中清楚,真正的危机尚未解除。叶宇轩在养伤期间,镇远侯府表面上看似恢复了平静,可暗地里却如暗流涌动。
那些朝堂上的政敌,见未能趁叶宇轩失踪之际扳倒镇远侯,便将目标转向了叶宇轩此次受伤。他们在朝堂上大肆渲染叶宇轩指挥不力,导致军队伤亡惨重,要求严惩镇远侯府,以正军法。一时间,朝堂上弹劾镇远侯府的奏章如雪片般飞至皇帝案前。
镇远侯在朝堂上据理力争,表明此次战役虽遭遇埋伏,但叶宇轩带领将士们奋勇抵抗,突出重围,已将损失降到最低。然而,政敌们却不依不饶,联合起来对镇远侯施压。
墨晓萱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她深知,仅靠镇远侯在朝堂上的辩解远远不够,必须另想办法。她决定从皇帝身边的宠臣入手,试图通过他们为镇远侯府说情。
墨晓萱多方打听,得知皇帝身边有一位深受宠信的大太监李公公,此人虽为宦官,却在宫中颇具影响力,且喜好收集各种奇珍异宝。墨晓萱四处搜罗,终于寻得一件绝世珍宝——一尊由整块和田玉雕琢而成的玉观音,此观音像线条流畅,面容慈祥,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堪称稀世珍品。
她带着这尊玉观音,通过关系见到了李公公。李公公见到玉观音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说道:“墨姑娘,你这礼物太过贵重,咱家可不敢轻易收下。不知姑娘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墨晓萱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李公公,小女子听闻公公喜好珍宝,这尊玉观音是小女子偶然所得,觉得与公公有缘,特来献上。实不相瞒,小女子是为镇远侯府之事而来。镇远侯府世代忠良,此次叶宇轩公子出征受伤,却遭人诬陷,实在是冤枉。还望公公能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为镇远侯府澄清冤屈。”
李公公把玩着玉观音,沉思片刻后说道:“墨姑娘,此事可不是小事。咱家虽能在皇上面前提及一二,但最终还得看皇上的意思。不过,姑娘如此有心,咱家定会尽力而为。”
墨晓萱心中一喜,连忙再次行礼:“多谢公公,若能成功,小女子和镇远侯府定不会忘记公公的大恩大德。”
与此同时,墨晓萱还让叶宇轩将此次战役的详细经过,包括敌军的兵力部署、作战策略以及己方的应对措施等,写成一份详细的奏章,呈递给皇帝。奏章中,叶宇轩言辞恳切,既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也不回避战役中的失误,而是以客观的态度分析了整个事件。
几日后,皇帝在朝堂上再次提及镇远侯府之事。李公公趁机在一旁为镇远侯府说了几句好话,称镇远侯府世代为朝廷效力,叶宇轩此次受伤也是英勇抗敌所致,不应被片面指责。
皇帝翻阅了叶宇轩呈上的奏章,又听取了几位中立大臣的意见后,心中已有了决断。他认为镇远侯府并无大错,叶宇轩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那些弹劾的奏章多有夸大其词之嫌。于是,皇帝下令驳回弹劾,此事就此平息。
经过这场风波,镇远侯府对墨晓萱更加刮目相看。镇远侯夫人拉着墨晓萱的手,感慨地说:“墨姑娘,你不仅才情出众,还如此有勇有谋,能在关键时刻为侯府出谋划策,化解危机。若你能成为轩儿的妻子,那是轩儿的福气,也是侯府的幸事。”
叶宇轩看着墨晓萱,眼中满是深情与感激:“晓萱,此次若不是你四处奔走,我真不敢想象侯府会面临怎样的困境。你对我、对侯府的这份心意,我都铭记在心。”
墨晓萱微笑着说:“我只是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我希望侯府能平安,也希望我们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然而,就在墨晓萱和叶宇轩憧憬着未来之时,京城中又传来了一个消息,让他们刚刚放下的心,再次悬了起来。邻国突然陈兵边境,意图不明,朝堂上下顿时陷入了紧张的气氛之中。
镇远侯作为朝中重要将领,极有可能再次被派往前线,而叶宇轩虽伤势未愈,但也有随军出征的可能……